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心理语言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语言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语言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13204 浏览:571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教师全英文授课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目的语环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但是,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落后,且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应用全英文授课,势必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笔者认为在农村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在用英文授课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中文。
关键词 农村 初中 英语课堂 教学语言
:A
二语系的理论中语言监控模式指出,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是多样的,包括学习者态度、性格、年龄、母语的干扰和语言学习环境。其中要求语言环境要自然而注重学习内容,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学习环境中的交际活动。基于此,多数专家提倡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全英文授课,为学生创设理想的目的语环境。
那么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否辅以中文进行授课?这个理由困扰着广大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一方面想为学生提供一个纯英文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又困于学生不能理解所教内容,那么教师的课堂设计再科学合理,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在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授课适当地使用汉语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理由可归结如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语言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下:
(1)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较差,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全英文授课阻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情感的形成。笔者所在的学校七年级有两个班,共计89名学生。而在这些学生当中85%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其他的为两年。然而能达到相应标准水平的学生还不到30%,更有15%的学生还未熟练掌握26个字母。如果采取全英文授课,那么教学效果必定不如人意。其一,学生不能听懂教师的课堂指示,上课时不仅会感到手足无措,而且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其二,教师上课所授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会受到挫伤,还可能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
(2)初中英语知识结构和其基础性地位决定了汉语在英语课堂出现的必要性。初中英语是继小学英语之后的基础学习阶段。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基础性,多数是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而且语法点也是很基础的。正是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学生对其的掌握必须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而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教师用英文表述的单词、句型以及它们的运用场合,就会导致其对所学知识的误用,影响后续学习。此外,学习若盖楼,如果地基不牢,即使万丈高楼都可能随时坍塌。而学习中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牢固,将会对以后的深入学习造成重大障碍,因为语言也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体系,知识点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3)农村师资紧缺,水平有限,纯英文授课难度大,效率低下。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有的甚至是其它科目的教师兼课。这就决定了教师队伍专业知识较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相对差的目前状况。诸如“Are you clear?”的课堂用语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不能做到准确运用英语表达授课指令。如果勉强使用纯英文授课,必定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辅以适量的汉语,他们对所授内容的表达就会更加精确。
(4)农村学校采用全英文授课易加大授课难度,影响授课进度。当然,并不是说全英文授课环境在农村初中教学中毫无出路,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所授内容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教师可以将口、手、肢体语言并用,辅以一些其它教学媒介和手段。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课时设置也是固定的,并不是每堂课都有足够的时间允许教师使尽浑身解数来达到教学目的。再者,农村地区教学设施陈旧落后,教学辅助手段也非常有限。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当然,可以运用适当的汉语辅以教学,并不是否定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因为,语言学科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英语课堂运用二语授课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一个总原则,即尽可能多用英语,适当的辅以汉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理解力和接受力所定。此外教师还可依据所教授的内容和课型选择课堂语言的运用。针对较抽象,理论性强的语法课,可以多用汉语解释;针对应用性强,活泼的听说课,可以最大程度上使用全英文。
总之,“以学论教”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学生的掌握程度是我们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教师不应拘泥于全英文授课的形式,置学生掌握程度于不顾,而应该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金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理由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0(4).
[2] 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英语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 林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钟海青,戚业国.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戴运财.学习者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