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心理语言 >简论如何培养听力残疾学生数学语言

简论如何培养听力残疾学生数学语言

收藏本文 2023-12-24 点赞:5735 浏览:187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如何培养听力残疾学生的数学语言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特点。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理由的能力。从教师示范、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提供机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应用数学语言。
【关键词】培养 听力残疾 学生 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特点,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理由的能力。聋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的现象,要解决这一理由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一、从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用语中感悟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听力残疾学生由于听力障碍,缺乏与正常人说话的能力。因此,从聋童入学起,就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随时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发展他们的语言。如:准备课中的“上下”、“大小”、“多少”、“长短”、“有、没有”等生活中的常用语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习惯和能力。但是,数学课毕竟不同于语文课,数学课的语言是围绕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安排的,所以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的语言要注意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如把算式读完整的练习要经常进行,以养成从小注意说话完整的习惯。

二、增加学具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复述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听力残疾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培养聋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实际观察、动手操作,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深思、动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
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数的组成与分解时,为了避开学生死记硬背,每学一个数的分解与组成,都让学生动手操作所带的学具(小棒,圆片,三角形等),并且边做边说:“几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几”等,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一个数可以分成哪两个数,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策略去记忆,效果非常明显。又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操作,特别是大数差几满十,就把小的一个分成几和几,通过满十捆成一捆的实际操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很透彻,因为每个人都动手了的,所以复述计算过程时也非常清晰,数学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三、教师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聋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
如:“学校一年级有学生8人,二年级有学生9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怎样求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教师可以在领读后分析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理由,然后利用手语为学生提供思维模式:“把一年级和二年级合起来”(用两只手分别表示“一年级”和“二年级”做合起来之状)。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看(手语加口语)。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再学着表述。

四、利用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听力残疾学生对色彩绚丽、形象直观的图画非常感兴趣,它们往往最能激发学生们强烈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表达图意的过程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所以在表述过程中,学生们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练,用词不当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再到会说,从听力残疾学生的自然语言,逐步过度到规范、正准确的数学语言。
比如,刚开始学习图画应用题,就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图中画的什么?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理由?然后培养学生用三句话描述出来:图中告诉我们已知什么?要我们求什么?这样长期训练,把情景图或生活中呈现的理由让学生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学生们很自然地就理解了一个完整的理由必须包括已知条件与求解理由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数学表达能力也在反复的描述中得到培养。

五、在理由解决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把题正确解答出来,还要学生能把深思过程、解题思路说出来。通过说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进行深思,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如:教学7+4=?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出怎样算的过程。可叙述为:看到7想到3,把4分成3和1,7和3组成10,10加1得11。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计算时的思路。另外,还可结合图画与算式,引导学生叙述为:原来有7支铅笔,又添上4支,现在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样,经过“原来……又……现在……“的顺序,不仅渗透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还进一步渗透了加法的作用,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果园里有桃树124棵,梨树的棵数比桃树的一半还少12棵,杏树的棵数比梨树的2倍还多5棵,果园里杏树有多少棵?要求学生说出:”根据题意,要求杏树有多少棵,应该先知道梨树的棵树。而由题意可知梨树的棵数由桃树的棵数求出,所以要先求出梨树的棵数,再求出杏树的棵数。接着教师还可以再问:“梨树的棵数怎样求?用哪些条件可以求?又怎样求杏树的棵数呢?”经常进行这样说的思路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由解决的能力,同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六、提供机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应用数学语言

听力残疾学生从各自的家庭走进校园,他们都没有语言基础,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要从听力残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加强直观教学,运用学生容易接受地语言和演示,启发他们深思理由。经常创设富有童趣的情景,通过各种策略和策略,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趣味化,使教学富有诱惑力,推动学生好学、乐学,使学生学会简单地数学用语。
总之,教学中要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从“教师讲、学生看(听)”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表述中掌握,在表述中积累,在表述中创新,在表述中发展思维,逐渐成长。
参考文献:《聋校数学教材教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