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戏曲 >谈谈艺术类心理理由与策略

谈谈艺术类心理理由与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3986 浏览:119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章剖析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探索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的新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大对心理理由的关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心理教育工作面。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理由是困扰着大学生的主要理由之一,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辩证思维的形成时期,处于从心理不成熟走向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理由和困惑。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开始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艺术类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同时又受家庭教育和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有点“另类”。与其他文、理科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和心理素质方面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心理健康理由显得更加突出。

一、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的基本特征

多数大学生处于18-22岁这一年龄段,生理特征已基本发育完成,但心智尚未成熟,正是价值观念、情感认知、角色定位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艺术类大学生受到家庭、教育、专业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除具有一般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倾向,主要表现为:

1、心理单纯而直率,理性分析差

由于攻读艺术类专业所需的经费投资较大,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往往都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经济支撑,他们在家庭及学校里大都我行我素。身处多重保护之下,艺术类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社会经历较少,喜欢表露自我,设防能力较差,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几率较大。在进入大学之后,有很大一部分艺术生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他们思维活跃,做事不拘一格,喜欢标新立异,在心底有一种反理性、反权威的倾向。因此,在说话办事方面,他们常常率性而为,很少顾及他人感受。此外,艺术类教学属于创造性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考核体系,这种充满随意性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能力。但是,由于在艺术专业的学习和艺术创作中常常需要将大量的时间和情感投入到淋漓尽致的想象当中,这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容易从自身情感出发,单纯凭着热情去做事,缺乏对于客观事物理性的分析与判断。

2、理想与现实冲突,心理矛盾大

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艺术类大学生也是在经过激烈的竞争后才步入大学校门的,因此容易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才发现,大学中人才济济,相比之下很多过去具有的优势已经不在,往日的荣耀渐渐远去,有些同学因此心理失衡,进而产生挫折、焦虑和自卑感。毋庸讳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考大学而选择了艺术类专业,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较低,通过艺术类特长班等强化训练考上了大学。但由于他们本身对于艺术专业缺乏兴趣,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前途更加感到迷茫。还有许多艺术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天天做着“艺术家”的美梦,希望能找到一条成名的捷径,然而,现实生活往往给他们以沉重打击,使他们在理想面前很难找到实现的途径,这就必定会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重重冲突。此外,艺术创作中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决定了艺术类学生自我表现和个体行为更为强烈,这种追求也使得他们容易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评价和理性深思,当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时,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

3、个性独特而叛逆,心理理由隐蔽

艺术类大学生富有独立而带有批判,灵活而深刻的思维。在学校中,他们经常带着质疑的眼光去认知事物,而且不满足于老师讲授的结论和课本中的知识,具有怀疑精神。而这种思维特点反映在行为上便是个性、逆反和较差的自我约束力。艺术类大学生通常是时髦文化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个现象,他们喜欢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流行,而是拥有自己明显个性特征的时髦。他们对于一些既定的现象有种抵触情绪,不喜欢跟着别人走,喜欢彰显自己的特色和标签。相对于普通大学生,他们更喜欢凸显自我,敢于尝试自己喜欢的新鲜事物。同时,由于自身专业的特点,艺术类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总想向人们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很少提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惑和心酸,加之他们乐观开朗的外表,人们从行为和情绪上很难发现征兆,因此,他们的心理理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人际关系不适,情感纠葛多

在大学时代,很多学生即渴望友情又追求独立,尤其是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心理闭锁而又渴望人际交往的心理冲突状态。对于不少艺术类学生来说,人际关系不适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经常沉溺于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保持独立深思,有人甚至因此产生了社交恐惧症。此外,艺术类大学生心理成熟明显滞后于生理的成熟,他们当中因情感纠葛而引发的心理理由不在少数。对于情感理由,艺术类大学生经常抱有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他们中有一种人只要认定了对方就再也不会转变,即使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而另一种人则完全被自己的“感觉”所指引,当感觉存在时彼此间浓情蜜意,当感觉远去时爱情也会烟消云散。

二、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的成因

细数当代大学生心理理由产生的理由,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育经历等;而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理由即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

1、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及策略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异的变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价值观念逐渐多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在塔中的大学生也不可能逃脱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心理结构相对来讲还比较稚嫩的他们而言,一定会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冲击。此外,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成功学理论和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也会让在校大学生无法置身其外。尤其是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讲,潮流文化和世俗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深刻,这使得他们急切渴望成名,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歌星、影星或者艺术家,但残酷的生活现实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产生心理失衡在所难免。

2、教育经历

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所受到的应试教育完全是由家长和老师包办的。相对来讲,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他们在家中备受关注,而家长对于学生也比较纵容。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必须开始适应独立生活,之前的优越感也会随之逐渐消失,这种变化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反差增加了他们对过往生活的迷恋,面对新生活心中又充满迷茫。此外,艺术类教学一般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而且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观点和看法也有较大的差异,比较强调随意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往往会受到较大影响。

3、专业因素

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往往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往往会受到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特殊的艺术创作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他们还经常要承受社会道德的批判和世人异样眼光带来的压力,这势必会在他们的内心引起剧烈的冲突。另外,在他们自身的性格因素和专业要求之间经常也会出现一些矛盾,这集中体现在内心表现欲与现实挫折之间的冲突,丰富多彩的生活渴望与单调重复的学习生活之间的差距,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4、自身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自我评价和自我制约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但是,受性格特征的影响,他们的自我制约能力还比较弱,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自我评价往往不是很客观。他们的心理敏感且性格直率,情绪波动和起伏较大,受此影响,他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容易理想化和片面化。

三、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应策略略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理由较为普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但他们身上存在的理由多是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理由,只要通过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工作,这些理由就会得到有效缓解。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及策略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探索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理由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显得非常重要。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大对心理理由的关注

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高等学校也应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争取建立一种以教育引导为主、医学治疗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高校应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的能力。同时,发挥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心理健康宣传栏、心理健康网站的宣传作用,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学校可以结合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艺术心理学或审美心理学方面的相关专题讲座或者课程,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使用体验式和互动式的教学策略,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的求知,以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总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渐探索一条旨在同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道路。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理由,心理咨询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的教学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类大学生独立性往往比较强,批判性思维和个性明显,传统的说教和灌输经常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在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还应加强对艺术类学生辅导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心理咨询工作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发挥班集体和基层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同学进行观察和摸底,通过与理由学生定期谈话发现理由,提出可操作性的倡议,帮助心理理由学生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心理教育工作面

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好的文化活动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高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新颖独到、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生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育人氛围和人际交往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理由,积极开展专题文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艺术类院校还可以通过对业界名人、学校名师等真实事迹的宣传,鼓励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和精神,在艺术类学生中培养追求艺术真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风尚。总之,要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已经迫在眉睫,而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思考。高等学校必须全方位地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从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制定科学的教育策略,实施切实有效的干预,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陈嘉迪.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 文学教育,2012(7)155-156.
[2] 叶荣.浅谈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方式[J]. 读与写杂志,2007(12)53-54.
[3]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李国芳,陈嘉婕.探究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模式新路径—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1(7)188-189,216.
[5] 李琼瑶.新疆艺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及其策略[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3)90.
【作者简介】
杨 涛(1984-)男,陕西泾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工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