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学校管理 >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情感教育回归

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情感教育回归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5329 浏览:171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人文性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色,因为语文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经常被淡化或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这一特色,使人文性在人的心中扎根、生长与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情感教育的回归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观,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关怀 情感回归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这一特点被体现得越来越少。语文课程标准在描述语文课程的特点时写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的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哪一国讲教育的人,都公认教育最高的、最后的目的,是道德教育”。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便是德才兼备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文的人文性情感教育的回归呢?这必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具体到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有课后与学生的交流等方面。

一、学习与品味:汉语言文字之美

汉语言文字,就是对中华民族整个文化的一种浓缩,汉语文化就体现在汉语言文字里面,因为母语决定人一生的精神格局。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

最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的则是汉字,因为“精神特性,或者说人文性,才是语言的本质”①。这是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的,他认为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
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我们应该超越这种局限性的汉语学习,可以通过汉字的学习学到更多更广的文化内涵。采取多种形式的故事或活动,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2.倡导多读书,勤于写作。

教材所选的文本是经过许多专家筛选的,这些材料是历史沉淀的经典,是学生学习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只有广泛阅读好书,才能体验更多的情感。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比如课本里的只有一两首诗,教师可以多给他们阅读几篇,或者鼓励他们课外读一些相关的诗,或者与作者有关的文章,这样学生对学的诗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同一类体裁的文章也会有更深层的印象。如果课文里节选自一篇小说,那么课外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把小说整体地看一遍,完整地体会小说所要表达出的情感等。
除了阅读外,写作也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内容,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写作的训练。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体会阅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从生活中提炼出好的材料用于写作。

二、传授与感染:教师在人文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教师在人文教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个人形象与素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提高教师素养,完善自我。

昆体良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他坚持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教育任务中的首要位置。他说道:“教师应该像荷马中的费尼克斯一样,既能教学生怎样演讲,又教学生怎样做人。”②
语文课其实最深刻的内涵其实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一门课程,如果教师修养不够,道德素质不高,这样的教师即便教书技能再高,也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这些基本的人文素养是应该具备的,他可以将这些素质带到课堂中,带到学生生活中。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体现在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做人的原则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2.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文本中的人文关怀。

新课改之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教材产生困惑,提示少了不知道怎么教。其实,我们应该从新的角度重新看待,这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解读教材的角度。不再依赖其他的教材解说,而是自己充分挖掘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给教师很大的空间深思安排。
一篇好的文章情感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材料,给学生上一堂丰富的人文课实现“教材心理化”,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融入学生的经验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将作品中的“情”移到学生的心理面去,使之受感染,受教育,升华心灵。

3.创建符合文本内涵情韵的课堂,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不仅是教书的,而且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者和设计者。在经过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挖掘与提炼之后,就需要一个符合文本内涵情韵的课堂来实施它。
课堂气氛很重要,不应该是枯燥的,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听课的热情,对此课的期盼等。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要多下工夫,充分发挥语言的特色,以自己的感情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在这之中,教师发挥的是他的正确导向的作用。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重在抓住与父爱这一角度,结合学生自己深刻的感受,谈谈他们对于父亲的爱在他们的生活中都体现在哪里,给他们每人发一张纸条,叫他们写上对父亲所要说的话等,这是课文与学生经验的一种结合,容易引起共鸣。

三、关注与交流:学生的情感与人生价值观

1.关注学生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康情感

教师不应该除教完课就离开课堂,而应该多一些时间与他们交流,作为课堂的延伸,了解他们的情感差异。每个学生的理解与领悟能力是有一定差异的,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与他们讲几句鼓励的话,兴许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而且,现在学生的心理理由日益严重,家庭给的压力,考试的重担,考试成绩的排名,等等,使他们顶着重重的担子在学习,被分数弄得郁郁寡欢。长久这样,许多学生都有了心理理由,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地帮他们排解,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避开不必要的事情发生。所以,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遇到困难不低头,要一直乐观向上等,将这些积极向上的情感传递给他们,学生需要的正是老师给予的关怀。

2.对话与融合,学会倾听,实现教学相长。

人与人之间能够共同学习,传递不同的思想,并同时交换不同的思想,这是动物没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与学生交换不同的思想,获得他们的信任。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倾听不同学生的心声,让他们表达对文章对生活的感情,把自己的意见与心声讲给老师听。这些是给老师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反馈,老师在这些反馈中可以得到新的倡议。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互提出理由,师生一起解决,学生新的意见和理由都会引起老师的重新再深思,从新的角度看理由,对文本产生新的解读,得到新的感悟和新的知识。这种与学生间的对话与融合,既能增进师生的感情,又能教学质量提高,这样的交流何乐而不为。

3.注重学生亲身感悟的重要性。

拉伊在《实验教育学》中说:“一定要把‘文字’和‘书本’的学校,转变成根据在社会中活动的教育学基本原则的‘行动’的学校。”让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行动起来,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做知识的奴隶。课堂上所感受到的情感,在生活中也同样可以简单地获得。
教师可以把课堂设在教室外,让学生体验雪,感受秋的韵味,一起交流。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会有真实感。另外可以安排一些活动,去敬老院与老人们玩,体会他们那个年代与这个年代的不同与变化。让学生照顾这些老人,帮他们打理一些生活小事,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体会到爱的教育。学生的天性是爱玩的,不能总把他们关在教室里,偶尔让他们出来,体验不同的人生,体会生活的教育,也是教学中必须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人文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不应当培养出工具性的人,而应该是更具有人性化的人。让语文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育”拓展到更广泛的“情感教育”或“文化教育”,让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思想情感相互统

一、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

注释:
①申小龙著.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5.3:39.

②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