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新闻评论 >探究科学新闻新挑战

探究科学新闻新挑战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25027 浏览:1173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科学新闻成为科学家和公众沟通的桥梁,对于弥合科学与社会的代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自的领域不同,遵循的工作准则也不一样,科学家和科学记者之间也存在这一定的分歧,科学家希望记者能更多地关注于科研的过程和具体细节,但是由于科学新闻的读者导向,科学记者更关注于结果,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夸张,遗漏偏差等理由。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纸质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受众“消费”信息的需求,网络给科学新闻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越来越多地科学家也从幕后走到台前,重操科学传播的“旧业”。本文通过科学新闻的发展脉络来梳理科学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所面对的各种挑战,并提出一些结论。
关键词 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记者;代沟;挑战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247-03
1科学&科学新闻
在19世纪晚期,(西方)科学家们认识到了他们需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广大公众,同时也需要获得广大公众的支持,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比如,在19世纪晚期的某一时期,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科学协会—美国科促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组织的所有成员不仅是杰出的研究人员,而且还是在当时的科普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或者多篇科普文章的作者。
但是随着科学成为一门专业,科学家成为一个工作职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止是为了兴趣,更多地是为了工作而进入了科学研究领域。科学的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也使得科学家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参与科普工作。加之科学的职业规范,专业术语,科学期刊的发展和出现,使得向“外行”传播科学就变得不太重视了。使科学家脱离科学传播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恶化的是专业组织的出现。这些专业组织对敢于冒险向公众传播科学的科学家给予了一定的惩戒措施,比如拒绝其成为该组织的会员,或者对科学家个体进行排斥;卡尔·萨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同时古德尔(Goodell)的经典著作《可见的科学家》(The Visible Scientists)(古德尔,1977)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一些资深的、甚至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由于开展了科普工作是如何受到持久的消极影响的。对科普工作的过分投入可鞥会毁掉科学家的职业生涯,所以科学家把科学传播的工作留给了科学新闻记者。
当然在这种情况出现之前,科学新闻就一定存在了,甚至可以说科学新闻的历史和大众传媒存在的历史一样长。比如到19世纪晚期,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几本科普杂志—其中比较优秀的包括《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和《大众科学月刊》(Popular Science Monthly),那些热衷于填充版面的报纸编辑们也乐意重印科学讲座的文本,并且出版科学家对自然现象—比如流星雨(meteor showers)—进行深思的文章。可以说科学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科学与社会的代沟,搭建起了科学家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2通才还是专才
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很少有记者把自己看作是科普作家(科学记者),一方面理由是专业科学记者的报仇较为昂贵,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媒体的管理者认为一个好的通才是能报道任何话题的。记者们更多需要做的是保持和他们新闻渠道(科学家)之间融洽的关系,而不必太用心于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去。因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美国新闻媒体的一个通用实践就是每隔几年就让记者在不同的部门间进行工作轮换,以避开出现记者和新闻渠道之间过分亲密的隐患。
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吃苦耐劳的小团体组成了全国科学作家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其目的就在于鼓励美国的媒体机构珍视专业性的报道,同时也推动专业科学新闻记者的培养和成长。当然,除了某个国家之内的科学记者组织(比如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之外,现在还有像世界科学记者联盟(the 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ce Journalists)这样的全球性的科学记者组织,全球的很多学生也对接受科学传播培训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专业记者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新闻版面的报道数量的增加,这对于科学传播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让那些无暇顾及科学传播工作的科学家们有更多的机会把其研究成果传播给广大公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科学家和科学新闻记者的委托—写作技巧人关系。
正是因为科学新闻在弥合科学与社会的代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关通才和专才的理由才被提了出来。目前还有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认为科学新闻不需要专才,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时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也往往不被看作是科学家。但是现实中要求科学新闻记者具备一定科学背景的呼声也在不断增加,因为作为科学与社会桥梁的科学新闻,应该对所报道的科学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包括背景知识,发展趋势,专业术语和名词等等。而通才往往未必能专注于特定的领域,虽然他们涉猎广泛,但是往往都是流于表面。因而科学新闻记者至少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也就是专才,无论这种背景是来自于他们的专业还是后期培训。
在探讨科学新闻报道需要专才的时候就会涉及到第二个理由,那科学新闻的新挑战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就是这些专才一定是某一专业或者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吗?目前,至少在中国,从事科学新闻报道的记者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新闻或者传媒相关的专业,他们本身并不具备科学的背景,但是也在科学新闻领域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是科学背景也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所受益,因为很多在科学领域之外谋求职位的科学专业毕业生们发现科学写作对于招聘方具有直观的吸引力。但是几乎没有实验证据能够对科学培训可以让科学报道更有质量的看法予以支持。只有美国开展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探究科学新闻报道质量不同的研究能够识别出培训的不同,但是这些研究中没有一个发现正规的科学培训是高质量新闻报道强有力的预兆。比如,威尔逊(Wilson)(2000)对美国的环境记者进行了一个全球变暖的知识测验,然后把接受过正规科学培训的新闻记者的答案和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科学培训的记者的答案进行对比。虽然正规的科学教育背景会使得记者的知识有适度的差异,但是另外一个变量更重要:即工作的年限。在美国开展的对新闻作品的多种研究发现工作年限是作品质量最好的预测指标(邓伍迪,2004)。就像大多数需要技能的职业一样,实践学习可能是工作绩效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因而,本文认为科学新闻报道需要专业人才,但是这些专业人才未必一定是某一专业或者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实践对于科学新闻报道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新闻的新挑战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