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新闻评论 >试述“微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传播报道创新

试述“微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传播报道创新

收藏本文 2024-01-11 点赞:34715 浏览:1588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当今,新媒体发展进入了“微时代”:“微媒体”、“微内容”、“微用户”等特点对科技新闻的传播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美国人网站(Scientific American,简称SA)将诸多资源整合,在传播战略层面实现融合化、社会化、平台化;业务报道力求将“微报道”可视化、趣味化,为我们提供了新媒介环境下科技新闻创新发展的借鉴样本。中国科技新闻媒体可以应时搭建适应微时怎么发表展的全媒体平台,树立翻译意识,深入浅出,增加科技报道的趣味“微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传播报道的创新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性,让公众不仅“易读”,更要“悦读”。
关键词 微时代;科技新闻;科学美国人网(Scientific American)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167-04
1概念界定:“微时代”科技新闻
新媒体的发展使世界传播领域发生重大变革,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信息传播以“微”字为核心,具有“微媒体”、“微内容”、“微用户”的特点。在Twitter、Facebook、微博(Weibo)、微信(Wechat)等社会化“微媒体”上,碎片化信息基于用户关系以浓缩式的“微内容”形式即时迅速地传播。在媒介社会化的web

3.0时代,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者——“微用户”。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体现出传播者个人化、信息碎片化、传播裂变化等特点。在“微时代”媒介融合、大数据整合、多屏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等背景下,作为“微内容”的信息在传播中不再以媒体为中心传播,而通过多层次的“去中心化”传播,并产生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这从根本上转变了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体”平台的格局。
在我国,科技新闻是指针对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发生的科技研究成果、国家科技政策、科技前沿动态、科技工作者的取得的重大成就、科技界的活动等科技事件进行报道。①广义上的科技新闻一般也包括应时性科普类报道。西方国家的上述概念有所不同,科学新闻(Science news)和技术新闻(Technology news)分别侧重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前者范围更广泛,和我国“科技新闻”概念更接近。
处于“微时代”的科技新闻报道需要适应用户追求轻松、高效、浅显等“轻阅读”、“浅阅读”的习惯,采用多种媒介方式全媒体立体化报道,利用多屏移动终端等新媒介平台,力求使报道更具可视性、互动性、趣味性。
2微时代背景下“科学美国人网”的创新之处

2.1“科学美国人网”简介②

在微时代背景下,科学美国人网站(Scientific American,简称SA)③将诸多资源整合,为我们提供了新媒介环境下科技新闻创新发展的借鉴样本。其科学报道对当今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作以简明、通俗的介绍,涉及科学发展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地球、心理、太空等方面。
旗下同名杂志《科学美国人》④( Scientific American )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大众化科普杂志,是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科学美国人网有效利用杂志的内容资源,结合《头脑》(The Mind)杂志《科学六十秒》(SSS)⑤等子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和传播,成为微时代科技报道的典范。

2.2传播战略创新

2.1融合化⑥

科学美国人网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采用全媒体战略。在内容融合方面,网站在信息传播中整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表现手段,实现了多媒体融合化。如:News&features(新闻和特稿) 、 Podcast(播客)、Slide Shows(组图展映)、 Video (影像)、 SA—magazines(科学美国人系列杂志)、SA—products(科学美国人系列产品,如科学美国人珍藏版,电子图书等)。从渠道上讲,网站和相关新闻媒体互享资源,专门设置“合作伙伴新闻”栏目(News from our partners),新闻来源包括Reuters(路透社)、 Nature(自然杂志)、CNET(CNET科技资讯)等。

2.2社会化

科学美国人网十分注重社交网络的运用和营销,首先,网站在明显位置嵌入Twiiter等社交媒体,实时更新最新科技资讯。用户可利用Email 、RSS 、Facebook、Twitter 、YouTube 、iTunes 等追踪Scientific American 的最新进展。每个编辑也都有自己的Twitter,方便第一时间收到和发送信息。⑦其次,用户在每条科技新闻下面都可以留言和分享,可以直接通过社交网站通科学家交流。在科学美国人网站上,用户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内容制造(UGC)⑧和利用自身在社交网络的关系资源分享传播。
最值得一提的是,网站还依托用户的社交媒体开展社会化活动,并形成一定高粘性的用户群体。其中,一部分是科研工作者。《科学美国人》杂志是顶级科学家向公众传播自己的理念和成果的首选平台,多数撰稿者都是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到目前,有145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网站成为杂志的延伸平台,科研工作者往往很乐意借助这一平台发布和传播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Blogs(博客)等专栏为其撰稿,形成用户自制的内容生产(UGC)。因而,科学美国人获得大量高质量原创性独家内容。
另一部分群体是网站组织的科技活动参与者。比如常设的solve innovation challenges⑨(解决创新难题)活动。用户可以尝试解决给定的一系列科技难题并获得相应的丰厚酬劳。再比如一些增进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公益项目——1000 Scientists in 1000 days(1000科学家1000天)。这些活动很好的调动了用户参与性和互动性,使用户在现实社会中开展社会化的科技传播活动。
2.2.3平台化“微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传播报道的创新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

3.2树立“翻译”意识,增加科技报道的趣味性

科技新闻报道,既和新闻界跳舞, 又和科学界跳舞。?科学松鼠会的创始者们认为: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他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因此就要求科技报道工作者具有翻译意识,把深奥的科学道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做好翻译科学的工作。
传统科技报道可以止于让公众“易读”,但微媒“微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传播报道的创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体背景下,要努力做到让公众“悦读”,其中选题贴近性和报道趣味性最为关键。
首先是创新选题思路,可以转变以往从科学界、科学论文里寻找线索的传统,将新闻事件纳入到视野中来, 使选题具有生活贴近性和科学权威性。?
其次是将报道进行大众化、通俗化解读,少用专业术语,摒弃刻板报道语态,增加人文性。调动图示、音乐、动画等多种手段,力求情节化、故事化、风趣幽默地解读科学,使科技兴趣能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的重要元素。
注释
①梁索平:《浅谈科技新闻报道的理由和策略》,《青年文学家》,2013
②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tific_American 2013-10-12,《环球科学》是目前在中国大陆发行的中文版
③http:///
④《科学美国人》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大众化科普杂志,是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它创刊于1845年,目前每月出版,是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大众化科普杂志。
⑤Scientific American's Sixty-second Science
⑥融合化定义参考(澳)奎因,(美)费拉克;任锦鸾译《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⑦梁永霞、田宏:《Scientific American 的成功之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第1期。
⑧用户自制内容: 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
⑨Solve pressing science, technological, and policy problems and make innovation happen. Apply your expertise, stretch your creative boundaries, and win cash awards ranging from $5,000 to $1 million — all the while helping advance human progress and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place...http:///openinnovation/
⑩梁永霞、田宏:《Scientific American 的成功之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第1期。
?用户自制内容: 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
?Solve pressing science, technological, and policy problems and make innovation happen. Apply your expertise, stretch your creative boundaries, and win cash awards ranging from $5,000 to $1 million — all the while helping advance human progress and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http:///openinnovation/
?SSS源于 “科学美国人”的播客(podcast)60-Second Science。每天一条科技方面新消息,从医药、物理、生物、宇宙,到环保、食品甚至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节目相似度检测绍的科学动向,很多都是最近刊登在国际主要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成果。
?SSS源于 “科学美国人”的播客(podcast)60-Second Science。每天一条科技方面新消息,从医药、物理、生物、宇宙,到环保、食品甚至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节目相似度检测绍的科学动向,很多都是最近刊登在国际主要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2]李华.用人文化表现方式塑造科技新闻“悦读”时代.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张丽,等.世界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4][加]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译林出版社,2011.
[5]梁永霞,田宏.Scientific American 的成功之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
[6]李正伟.<科学美国人>对我国科普期刊的启迪.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8.
[7]董艳华.新媒体语境下期刊的科技传播研究.南都学坛,2009(5).
[8]郭涛.当前科技报道一些误区及策略.中国记者,2012,2.
[9]王亦军.迷茫中的中国科普期刊.今传媒,2006(10).
[10]田利平.中国特色的科学报道——<北京科技报>新闻报道风格探索.科技传播,2009,8.
[11]张佰明.嵌套性——网络微博发展的根本逻辑.国际新闻界,2010,6.
[12]喻国明,张佰明.嵌套性——一种关于微博价值本质的探讨(下).新闻与写作,2011,9.
[13]田智辉.论用户制作内容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现代传播,2008(2).
[14]吴月娥.W E B 时代的科技记者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6,11.
[15]http:///.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