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新闻业务 >简述新媒体对自然灾害新闻事件报道

简述新媒体对自然灾害新闻事件报道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21529 浏览:963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自然灾害类新闻报道中作用日益凸显,探究其理由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中的优势所致,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传播也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寻找应策略略,扭转其在传播中的劣势,使新媒体更全面地报道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媒体;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优势;劣势;策略
1672-8122(2014)03-0035-02
在201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当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无情的瞬间降临时,各大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在此次报道中,除了传统媒体对灾区情况进行快速报道之外,新媒体在此次报道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标志着新媒体从对传统媒体进行补充报道的角色转化为主流媒体的角色。
“自然灾害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1]”自然灾害事件属于危机事件范畴中的一种,因其公共性、突发性、危害性等特征,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在传统媒体对其深入报道的同时,新媒体更是以自身的优势成为了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报道的优势媒体。

一、新媒体的定义及种类

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指在新的技术条件支撑下,新兴的一种媒体形态。笔者十分赞同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的观点:“新媒体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新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上的很多媒体业务都是新出现的媒体;二是非传统媒体由于新的技术手段而进入媒体,如手机从通信工具成为媒体;三是传统媒体领域新的机构、新的重组。传统媒体数字化以后导致运营理念、运营方式和运营对象的转变,如广电的数字化。[2]”通过剖析赵子忠教授的观点,可以将新媒体概括为具有数字化、个人化、互动性等特点的媒体。互联网上极为盛行的微博、博客、论坛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视频;用于即时通信的微信、等,都可以称作是新媒体的范畴。

二、不同种类的新媒体在雅安地震报道中的表现

(一)微博、博客

微博发送首条雅安地震的信息仅用53秒,雅安地震发生的时间是201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8点02分,在8点02分53秒的时候,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大约在之后的近一个小时内,就有1300多条微博发布了“雅安发生较为剧烈地震”的信息。其中既有灾区居民,也有名人、企业等对地震消息的转发。地震发生以后,微博成为灾区向外联络的重要的“生命线”。人民日报头条新闻拥有大量粉丝关注的微博,陆续发布了相关的消息。在2013年4月20日下午,雅安地震的相关信息占据了新浪微博话题榜的前5名。
雅安市防震减灾之家的网易博客,曾经在地震发生之前就发表了《芦山地质考察有思》、《芦山太平至大川断裂构造地质考察散记》、《雅安市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培训》[3]等相关日志,向广大民众教授了一些有关地震自救的知识。地震之后的总访问量快速增加至18334条。可见微博和博客传递信息的及时效、随意性、有效性都是不可小觑的。

(二)微信、等即时通讯

在地震发生之后,由于一些通信设施遭到破坏,部分地区的电话、短信不通,微信成为了灾区人民和外界的家人、朋友联系的有效工具。“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除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征集现场真实情况外,也呼吁大家不要反复拨打四川的电话,多用微信、短信联系,把宝贵的通信通道让给生命救援。[4]”微信方面也曾表示,微信启动一对一的怎么写作,从而帮助灾区的灾民和公益机构。与此同时,为救援团队开辟微信群等,为公众以及公益组织扩容达到2000人。雅安地区各个机构开放了免费WIFI,救人成为了第一目的。在上,人民也谈论着雅安地震的相关话题,在装扮上也推出了为雅安祈福的免费装扮。新媒体在此次救灾、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手机视频

在地震发生以后的2013年4月20日的11:25:00网上就有优酷的网友上传了手机实拍的四川雅安地震现场一片混乱的视频。该视频第一时间记录下了灾难发生一瞬间的情景,成为了先于传统的电视媒体视频的一手资料。该视频十分具有现场感和珍贵资料的价值,成为草根报道视频时代的见证。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其中的拍照、录像功能不断完善,视频的生产已经变得不再困难,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形成“摄像记者”和“被摄对象”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人都可以成为视频影像的制造者。

三、新媒体报道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的优势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本次媒体对于雅安地震的报道可以看出,新媒体在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所占的地位日益突出,其报道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

(一)传播者:时效性、随意性

对于自然灾害类的突发性事件,传统媒体在对于新闻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上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它们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远远不及新媒体这样的便捷。从雅安地震“微直播”即可看出,新媒体在处理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普通的大众,通过微博、博客,以及他们带有个人色彩的行文风格和朴实无华的拍摄技巧,构成了“随意性”去专业化的报道风格。这种亲民化表现手法的出现,使民众亲身了解灾情,使所有中国人民的心新媒体对自然灾害新闻事件报道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与灾区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震撼了所有世界人民的心。

(二)传播内容:信息的全面性、更具现场感

信息的传输方式可以笼统的分为文字、图片、视音频这三个维度。新媒体在雅安地震中的报道,不但可以像报纸采集到文字、图片信息,也可以像电视采集到声音、图像信息,通过网络技术将三个维度整合在一起。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消息类新闻、也包含感人故事类的深度报道、同时还有十分具有现场感的画面、以及灾难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指导性博客,多样化新媒体的传播介质造就了全面性的信息发布,向灾区人民提供救援资助、寻找亲友、献言献策等多样化的信息。这给处于灾难中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安抚的作用。

(三)受众:互动性强

新媒体具有很强与受众互动的功能。实现了大众传播从“传者本体论”向“受众本体论”的转变。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受众不再是沙发上的土豆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逐渐转变为信息的制造者,他们主动参与到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新媒体的互动性在受众主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日益凸显。此次的雅安地震事件,广大的网友们就在微博、等传播平台上发起为雅安祈福等活动,并且在百度网站开展了“全网寻人——寻找每一个生命奇迹”的活动。截止到2013年5月4日已有166835条寻人信息,2700条报平安的信息,网民之间的互动,为灾民和亲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5]。

四、新媒体报道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的劣势

(一)传播者的大量转发容易造成社会舆论的过大压力

由于网络的受众相当广泛,一些明星大微所受到的关注度较高,当自然灾害类的新闻事件发生以后,网民就会关注明星们的动态,如果明星们没有发表有关自然灾害的评论,就会被强加以不关系灾民的罪名,如果有些明星不小心发了有关自己喝咖啡享受的照片,网民会评论说:“都雅安地震了你,你还有闲情逸致喝咖啡”。如果明星报出自己捐款的数额就会有人说是作秀,如果不报出数额就会被当做没有捐款,民众对这些社会公众人物的过渡关注,给明星们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道德绑架。

(二)传播内容,信息失实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的状态,加上信息的传播者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在一些情况下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可能会带有一些主观化的色彩,不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正反两面的分析信息。从而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大打折扣,造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实。错误的信息被以讹传讹,造成大范围的影响。例如,有部分民众将时的图片发布到网上,然后加以评论,说余震造成的伤害,这些消息的失实造成了灾区人民的恐慌。一些人为了获得较高的微博关注度,发布一些震撼人心的失实信息,造成了一定影响。

五、扭转新媒体传播中劣势的策略

(一)政府作为

新媒体传播内容失实,首先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沟通渠新媒体对自然灾害新闻事件报道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道的畅通性。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当今对于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传播的重要地位,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即时公开相关新闻事件的信息,并实时将政府的行为展现在公众面前,避开公众对于事件乱猜疑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新媒体和政府沟通的有效畅通,有利于缓解公众因为信息匮乏所引起的恐慌,还应该制定相关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

(二)个人行为

大众应该自觉提高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在传播信息时要及时对于信息可信度进行深思,提高辨别真检测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预防、应对危机的意识。
由于受到web2.0时代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日渐在自然灾害类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因此传媒人要看清新媒体报道突发性事件的优势、劣势,通过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扭转其在传播中的劣势,使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黄芙蓉.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

7.htm.

[3]雅安市防震减灾之家.网易博客[EB/OL].http://yadzzj.blog.163.
com/blog/static/7903828120118765321183.
[4]雅安地震致通信拥堵 微信微博连通“生命”[OL].中国广播网,2013-04-20.http:///p/22838363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