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新闻业务 >简谈新闻写作如何深化主题

简谈新闻写作如何深化主题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5472 浏览:192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闻写作时需要有一定的主题来贯穿全文,文章的主题就像穿铜钱的线,只有好的“线”才能把所有的铜钱有条不紊的串连起来,不至于显得那么杂乱无章。而新闻中的主题就是新闻写作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新闻的“线”可以将新闻事实、素材等像穿铜钱一样串起来,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因此,新闻写作中主题的深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新闻写作 新闻事实 深化主题 客观事物
新闻中的主题就是新闻写作的中心思想,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客观事物当中,它贯穿新闻的“线”可以将新闻事实、素材一一串起来,并能向读者传递新闻要表达的观点和反应的理由和事实。新闻创作中题材的选取及文章结构的安排和布局等都要围绕新闻的主题来开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主题的限制,但又是为主题所怎么写作的。编辑在采访前,总会考虑一下,到底去采访什么内容,等到采访到很多素材后,又不知道要采用什么主题才能更生动、更准确的表达自己采访的真实目的,一旦初稿写出来后,又总感觉内容不新颖,叙事不深刻,主题不集中,不突出,很难引人注目,这就需要进行主题的提炼和深化。那么,深化主题从哪里入手呢?在新闻写作中如何进行主题深化工作呢?本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新闻创作时要做到主题鲜明

新闻主题是新闻创作时的基本观点,也是贯穿整个新闻的中心思想,是记者和编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所要表达的主观意思。主题在整个新闻创作中起到主导全文的作用,是所有新闻素材语言表达的依据,在创作中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字简洁,这是对新闻创作最好的评价,再次就要做到真实可靠,有针对性,并具有作用,文章中与主题无关的文字和内容就可以尽可能删除,就算采用的素材再精彩也要舍去。例如,在报道一则效能建设试点的新闻内容时,原来采用的是效能建设动真格,脱岗干警被处理这样的标题,但是光从题目上来看,我们会让为这则报道到底是要体现效能建设视点栏目的作用,还是要讲脱岗干警被处理呢,看后让人产生不同的想法,给人的感觉就是主题不鲜明,使人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联想,从而影响对主题的理解程度。因此,在创作时,就要根据素材内容进行反复推敲,把原题改为报警电话无人接,值班干警被处理,这样就更能突出新闻事实,使主题更加鲜明,报道结果和影响办更大。相反,就会失去新闻的本来的价值,让人们群众看不到新闻报道的真实内容,也就领悟不了它的精神实质。

二、新闻创作时确保主题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新闻主题在整篇新闻创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时刻隐藏着新闻的素材中,要善于去发现和挖掘,确保主题贯穿到整个写作过程中去,使其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思想。新闻记者在整理好素材,确定新闻主题后,开始进行创作时就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首先要从总体上处理好背景材料和导语及主题的关系,要围绕新闻主题去落实好每个材料和段落的安排,进行写作上的总体设计和安排,在写作中做到有条有理。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多设计几个导语,仔细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严谨到对每个文字进行认真推敲,争取以最好的词语和结构来保证文章的质量,保证读者看到文章时能有如吃到人间美味那样食之有味,吃后还想的效果。一条新闻的写作总是有其自身的写作要求,到底如何去设计导语,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只要是要根据新闻的内容来确定,各有各的写作思路和想法,即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写作,又可以依据时间和逻辑相结合的顺序来进行,但总体来说,要在写作过程中时刻围绕主题来进行,一切的人物说明和事件解释都要为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怎么写作,做到紧扣主题,确保在进行新闻创作时做到主题贯穿整个写作过程。例如报道过的《五年跨国官司,三诉大获全胜》一文,反映了荣成市渔业协会会长唐厚运为了万荣成渔民利益,历时近五年打了一场跨国官司,最终以荣成人在日本胜诉而告终。文章是以唐厚运为了赢得本场官司在日本到处奔波的曲折经历为主题,贯穿了整个全文,得到的好的反响是人人皆知的。

三、新闻创作深化主题的几个策略

新闻主题主要是从新闻事实中去挖掘和提炼,这样才能创作出深化的主题,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挖掘和提炼主题难度很大,就如沙里淘金,它需要从大量的新闻素材中去找寻最理想、最有价值的新闻。记者和编辑就要多进行深入的采访,以此掌握更多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还要选好角度,把所有素材进行统一筛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提炼出新闻的主题,以此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眼下我们常用的提炼和深化主题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采用追根溯源法来深化主题。

有人说过,稿子要有层次,有深度,就是要使主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常来说,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总是连在一起的。而大多数事物的本质,它都必须经过从表到里,从外到内,做到层层深入的分析,才能把事情分析清楚。再说,一般的事件的发生都是事出有因的,如果要弄清事情的真像,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一定要剖析事件背后的理由。因此,很多新闻进行深度报道时,记者和编辑就会采用追根溯源法来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炼出新闻的主题,进新闻写作如何深化主题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而深化主题做到及时有效的报道。例如,最近楼市的变化很大,一下子涨,
一下子降,让人捉摸不透,面对楼市不断的变化,许多媒体都对楼市的行情做了深入的分析,也分析了楼市房价不断变化的理由,也对政府和房产商提出过质疑,但是,从总体来说,要做深度的报道,就一定要采取追根溯源法来提炼主题、深化主题,使报道更真实,更生动。

2、采用归纳总结法来深化主题

记者和编辑在创作和报道新闻事件时,都会围绕一个理由,或者一件事情去采访大量的相关的新闻素材,但是所采的内容相当之多,为了从众多的素材中找到行之有效,且很具说服力的内容出来做新闻的主题来进行播报。那么就一定会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深思,对纳入写作的素材进行分类筛选,并从中进行归类,最后做总结,得出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归纳总结法,也是常用的深化主题的有效策略之一。而运用归纳总结法来提炼主题,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要学会用数学来说话,用典型事例来说服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主题突出,做到深度报道,

3、采用对比法来深化主题

在新闻创作时采用对比法来深化主题相对来说是一个最常用、最简单地且非常有效的策略。在进行主题的提炼时,就要把素材和各种报告的情况、理由和人物等进行比较,如那些内容是来歌颂真善美的,那些内容的报道是来抨击检测恶丑的。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就要对最新的、最先进的、最能感染人的美好的东西通过最旧的、最落后的、最让人深恶痛绝事件来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有所认识,才能把生活中的真正的真善美和检测恶丑体现出来。因为新是建立在旧的基础上的,先进是以落后来体现的,同样没有检测恶丑,也就没有真善美。例如新闻媒体创作的《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重金写回美加净》很是吸引读者,也很打动读者的心,它在创作时也是通过对比的策略来深化主题的。作者通过创作上海家化公司出重金把“卖”了的美加净牌号又“写”回来给自己经营这一不同常人的举动,就会突出主题,使新闻主题更加发人深醒,就像所有中国人所想的,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管理和经营的,只有让国人拥有了这种爱国精神,并能为之奋斗,才能在情感上引起国人各行各业的共鸣,才能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和时下的品牌效应抢占市场,才能反败为胜,达到更能吸引人们眼球,震撼人们心灵的效果。

4、采用逆向思维法来深化主题

我新闻写作如何深化主题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们常说的逆向思维就是存同求异思维,它是对已成定论的事物或注定的观点反过来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逆向思维是发现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最重要的手段,有利于人们对思维局限性的拓展。就像平时人们常说的反其道而行之,或不做人云亦云的应声虫。同样在新闻创作中,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理由,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别人觉得此材料没有报道和创作的必要时,或者只能这样去创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时,你却能换种想法,用不同于常人的策略去写,这样就可以使主题深化,给人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转变原来的习惯性思维定势,采取反常理的思维模式,就不会觉得报道的内容枯燥乏味,不会认为报道的内容千篇一律,也就不觉得很难以搞到主题深刻的新闻了。这样所创作出来的东西,才会有个性,更具说服力。

5、采用以小见大法来深化主题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和事都是极其平凡的,一年中是很难遇到重大的新闻题材,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从平时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的事情,能在平凡中找到新闻题材的闪光点,能变平凡为不平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法,这也是深化主题的有效的策略。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由其内在联系规律决定其大小的,大是由各种小累积而成的,有小才有大,小是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新闻媒体记者在创作和报道时,可能通过选择一个典型人物、事件或单位,来反映一个社会,甚至整个时代的面貌和发展状况。如报道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长街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扮京华》等就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我们这个社会,以此来歌颂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再如,有媒体记者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曾开辟了一个专栏,专门从小切口入手来反映大主题,以此影响起社会各界的反响,从而更能反映真实的社会动态。
总之,新闻媒体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就一定要保持刻苦勤奋的精神,要不断去捕捉有用的素材,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以此来深化主题,使新闻创作和报道的内容真实、全面、有效。
参考文献
[1]胡欣.新闻写作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朱行能.写作思维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4]王金星.杜春梅.新闻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邹雪松(1974.10.2-),女,汉族。职称:中级记者;学位:双学位;研究方向:广电新闻改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