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小学班主任 >教育思绪录

教育思绪录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16903 浏览:796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应该学”的东西总是比“能够学”的东西要多得多。
⊙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还要教给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策略。
⊙知识不一定能够转变命运,只有当知识创造出财富,并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才能转变命运。
⊙教师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教师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凡名师无不是博览群书者。
⊙一个无法成就自己的教师,也就无法成就学生。一个很容易被学生超越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好教师。
⊙任何人都有梦想,年龄越小梦想越多。如果学生不把学校当作追求梦想的地方,那么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教育思绪录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最需要充满智慧的教育往往不是体现在学生做对事情的时候,而是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教师如何教育他们。
⊙教师只有蹲下来,跟学生站在一条平行线上,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教师讲的话才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也才能够爱听。
⊙欣赏一位教师的一句话:“我不能保证你考试分数比别人高,但是我可以保证你比别人更优秀,比别人能够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有智慧,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效果,在发展中就能够积极主动。所以,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是每个教师奋斗的目标。
⊙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师生彼此尊重才能达成师生彼此的理解和了解。
⊙我们在教学中之所以强调要传授给学生最基础的学习内容,是因为越是基础的学习内容,越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可以这么说:基础性也就意味着发展性。
⊙有人说精英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贵族精神。那么,什么是贵族精神呢?这些人提出贵族精神有三个标准颇有启发性:第一是教养与品位;第二是责任感;第三是自由。
⊙没有错误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因为学生的错误是课堂很珍贵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资源。所以,从这个作用上讲学生出错之时,就是教师出彩之时。
⊙好的教学质量来自好的教学,好的教学来自好的教师,好的教师来自好的教研。好的教研,收获的是教育智慧,提高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发现的是更广阔的教育教学天地。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教育要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且也是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倾注爱,也要注重将爱倾注到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之中,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搞好教育工作,因为决定学生(孩子)最后命运的往往不是教师,而是家长。
⊙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教师是学生无可替代的“学习伙伴”,是互相成就的“成长伙伴”。因为任何一个教师的成功都是学生成就的结果,而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也都是教师成就的结果。
⊙教师最需要听的课是随意性的、即兴发挥的课,精心设计的课,虽然能够体现执教者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但是学生是被执教者牵着鼻子走的……这种课值得听吗?这种课能让人欣赏吗?
⊙学生成才自然是对教师最大的肯定:名师没有高徒,名师的地位值得怀疑。遗憾的是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是不是出了高徒,并不重要。如今很多学校有评名师的做法,可就是没有评名学生的做法。
⊙我们每个教师或许不能转变中国,但是我们每个教师可以转变自己的课堂,转变自己的学生,并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有的教师都尽力而为了,这不就转变中国了吗?这不就使我们的中国日益强大起来了吗?
⊙我们过去有一个提法是要培养学生“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其实,更完整、更完美的提法应该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理由、提出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从某种作用上讲,发现理由、提出理由比分析理由、解决理由更重要。
⊙欣赏这种概括:我们的教育理由总根源是“等级”与“平等”的理由,我们的教育策略理由总根源是“放养”和“圈养”的理由,我们的教育理念理由总根源是“自我”和“他我”的理由,我们的教育思维理由总根源是“创造性”与“模仿性”的理由。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比他在大学阶段遇到十个好教师更重要。因为人在小学阶段身心各方面还处于朦胧状态,教师对其影响比较大;而人在大学阶段身心各方面已经成熟定型,教师对其影响已经比较小。由此可见,对小学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其作用特别重大。
⊙如今的大学和一些重点中学都办在远郊,而这些学校的教师都住在城市中心。每天,学校的校车将教师拉到远郊上课,上完课后又将教师拉回到城市中心。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久而久之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冷漠……比这种冷漠更可怕的是:它会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很有必要将“因材施教”改为“因人施教”,因为“材”有“才”之义,“材”是教育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教育的起点是“人”,是普普通通的、存在个体特点的学生,通过施教达到教育的终点———使人成材。另外,“材”会被误解为教材,误解为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进行施教———或许“因材施教”包含这层意思,但一定不是最主要的意思。
⊙我们要培养既能“接球”,又能“发球”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理由的能力,而不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回答理由的能力。中国传统教学往往只教学生如何回答理由,学生习惯了“接球”,而不知道如何“发球”。“接球”是对别人思路的一种被动的回应与延伸,而“发球”更多依赖的是自己的主动深思与需求。会“接球”的学生不一定会“发球”,但是会“发球”的学生获得的是自主发展。
⊙高考时文理要不要分科,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其实,统一的文理分科或不分科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发展,而对兴趣的呵护在于自由选择。如果一个学生真被承认是一个主体,他的基本选择权得到尊重,他可以比较自由地组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考试科目,那么他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当前的教育制度设计,最大的理由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未确立,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常常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进行各种改革试验。学习和成才在一定作用上,更多要靠学生的自主性。但在现行体制下,学生只能按照别人设计的方式被动学习和应试。这才是教育改革最需要解决的理由。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