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解决理由教学

小学数学解决理由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1-13 点赞:27550 浏览:1291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数学解决理由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通过对解决理由的理解,分析解决理由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阐述小学数学解决理由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实施解决理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倡议,明确了小学数学解决理由教学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理由;教学
1006-5962(2013)08-0164-01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深思理由,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1 对解决理由的理解

解决理由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理由,包括实际理由和源于数学内部的理由。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理由。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理由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理由的思想和策略。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理由,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理由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理由;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深思代替学生的深思,以至思路狭窄、单一。解决理由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是安排大量小学数学解决理由的教学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模仿练习,用反复操练强化教材中的解题思路。而现在的解决简单实际理由其题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现实的生活场景。有些题目还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从现实场景中收集、整合信息,自己提出数学理由,再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这些理由,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

2 解决理由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

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理由,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理由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理由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2.1 教学内容安排。

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采用独立式,教学目标中把应用题独立提出来。由于繁杂的应用题分类体系将各种题型编排成一个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成为简单化的解题过程。而解决理由教学内容的编排则采用分散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理由多样,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性,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和策略。

2.2 理由呈现方式。

应用题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不大,特别是低段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而解决理由具有开放性。主要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以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让学生主动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理由,这样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

2.3 学生培养目标。

应用题教学时多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帮助学生分析,教学中心就是分析数量关系间存在的唯一的运算关系,把找到"解题策略"为目标。而解决理由教学时则没有现成的类型和解法套用,需要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解决理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小学数学解决理由的教学模式

3.1 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作用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理由。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理由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理由营造氛围。

3.2 小组协作 探究理由。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理由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理由的途径、策略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

3.3 交流评价 解决理由。

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

4 在实施解决理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倡议

4.1 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理由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理由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理由,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理由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理由收集相关的信息。

4.2 引导学生提出理由。

提出理由的能力比解决理由更重要。提出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理由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理由。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理由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理由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理由,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理由,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4.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理由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理由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理由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策略,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策略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理由的策略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理由本身的认识和解题策略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