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有关于文物和保护与文物保护科技力量培养

有关于文物和保护与文物保护科技力量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5760 浏览:167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在祖国的土地上、地底下和水域里,都保留着极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遍布各方的文物古迹,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使人们看到我们的祖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曾属于世界前列的历史;看到我们的先人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所以,保护好、使用好这些珍贵文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是对子孙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千秋事业。

一、文物的使用与保护

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应通过文物、博物馆工作,充文物的使用与保护及文物保护科技力量的培养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分发挥其作用。文物的保护和使用是密不可分的,保是前提,用是目的。保是防止自然力或人为的损害,保持文物的原状不转变。保护不好就使文物丧失价值而不能使用,保护好了不用也发挥不出文物珍贵价值的作用。使用与损坏又是相关的,不合理的使用必将导致文物的损坏。但也不能担心文物的受损,而一律不准使用。对文物保护应持积极的态度,消极被动的保,并不能确保文物的安全,只有积极主动大力发展文物保护技术,才能保障文物的妥善保存,并为使用创造条件。文物是不能再生的历史遗产,它不同于普通的物可以再创造。故对文物不可与一般的实物同等看待,随意使用。文物的使用,应以不损害文物为原则,当使用与保护发生矛盾时,首先应考虑保护文物。对有损于文物安全的使用,应予制止。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使文物长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文物使用的有效期限应是久远的,不仅是供当代使用,而要供世世代代继续使用,这是文物使用的特殊性。人类文化遗产所负担的使命,不是仅为某个历史时期或一代人怎么写作,所以文物要永久保存下去,尽力延长它的使用期限。由于受文物保护技术水平之限,还未能创造安全使用文物的条件,盲目使用会造成文物损坏。在此情况下,只要积极做好使用文物的技术准备,待条件成熟后再使用。文物的使用,主要体现在:1)为科研、教学、出版等提供实物资料。2)通过陈列展览,普及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知识水平。3)通过参观展览,给人们以美得享受,陶冶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文物作为民族精神和传统的象征,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丰富源泉。但有一种对使用文物的误解,认为文物既然也是物,就该使用,甚至认为是废物利用。所以把不少古建筑当做旧房屋,用来办工厂、开商店、当仓库;拆毁古城墙,用古砖铺路、盖房、砌猪圈;对出土文物不经科学养护,未创造较好保存环境,就任意观赏展出。如此使用,实属破坏文物。属于文物的古建筑、纪念建筑,是可以作为建筑使用的。但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转变文物原状为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古建筑、纪念建筑用作博物馆、文物保管所或园林游览区,在保证不转变建筑物原状的前提下,为了观众和工作的需要,可以增添一些怎么写作性建筑和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暖系统、卫生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要求这些设施建筑在不明显暴露的地方。新建的怎么写作性建筑,要与古建筑的风格协调,不能因设置现代化怎么写作性设施,而转变了古建筑或纪念建筑的原状。对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使用,突出表现在旅游方面。旅游事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但同时带来了旅游公害。在风景游览区建宾馆、饭店、机场、公路,破坏了景观风貌,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威胁着文物的安全。博物馆是文物的主要保管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把文物保护管理好,通过对藏品的科学研究,运用陈列展览的形式,向人民进行宣传教育。博物馆是以实物向社会开放的,如果博物馆的藏品只是关门,不提供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博物馆就失去作用。博物馆藏品的使用是文物的目的,而藏品的保护是使用的基础。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对博物馆藏品的使用,日趋迫切广泛,文物的积极作用,越显突出。如馆内陈列、国内巡展、出国展览、临摹复制、鉴定考察、教学观摩、科学研究、照片供应、影片摄制、电视录像等方面,都要求使用文物。文物的使用与保护的矛盾则更为尖锐,频繁而不科学的使用,给文物带来威胁和损害。为了刚好地发挥文物价值的作用,充分满足各方面对使用文物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中,应把建立有效的文物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的文物保护技术,放在首要地位。只有加强文物科学保护,才为使用文物创造条件。严格执行以保护文物为主的方针,方能把保护与使用统一起来。对必须进行陈列、巡展、复制、摄影、观摩的文物,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采取安全措施,在确保无损文物的前提下使用。为了让人们既能欣赏文物,又避开文物受损,可以用文物的影像、复制品等,代替文物原件,则不必经常直接动用文物。博物馆应将藏品整理编目,编制出各类藏品的目录和卡片。系统地将馆藏文物,尤其是珍贵的一级文物,制出完整的照片、拓片、幻灯片、录像带等,以便提供使用。

二、文物保护科技力量的培养

博物馆、文物保管所均不是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在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技术力量、科技情报资料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注意开发调动社会上的科学技术力量,吸引更多的自然科学家和各学科技术专家,关心文物保护科研事业。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支文物保护技术专业队伍,我国当前的目前状况与实际需要是极不相称的。培养文物保护专业科技人员,充实文物保护技术力量,继承传统的精湛技艺,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物保护科技人员的培养,从多方面入手。1.提高科研骨干力量。现职从事文物保护科研工作的中年科技人员,是我国文物保护科研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承担着繁重的保护文物的使命,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存做出了贡献。要珍惜骨干力量,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应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学术讨论会、专业座谈会、现场观摩会、研究班等学术交流活动,沟通情报,相互启迪,共同前进。同时要关心他们的知识更新,广开知识视野,注意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让这批骨干力量,保持旺盛的科研活力,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加强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在为数不多的文物保护人员中,青年占多数,除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锻炼外,要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特别要继承文物修复老师的优秀技艺,为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文物保护技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培训的方式可以有:1)举办专业性强的短期培训班。如书画装裱、铜器修复、古建筑测绘等专业培训班,边学习边实践,使接受培训的人员,能掌握某一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2)举办文物保护技术专修科。委托有关高等学校或文物、博物馆系统与高等学校合办文物保护技术专修科,学制两年。培养现职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包括文物保养、文物修复、古建筑修缮方面的青年技术人员。系统地学习文物保护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通过考试合格者,可授予大专毕业书。应逐步做到这是文物保护科技人员的起码学识标准。3.培养文物保护技术的后备力量。国家应在有关高等学校正式开设文物保护专业,选拔推荐那些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方面学习成绩皆优,且热爱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青年,学习这门新兴的学科。并创造条件做好招收文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准备,培养一批文物保护技术的高级人才。目前已在一些高等学院正式设置了博物馆学专业或文物博物馆专业,应将文物保护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未来的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必须是重视保护文物,并通晓文物保护学基础理论的专门人才。4.文物保护知识的科普教育。凡在文物、博物馆系统工作的一切工作人员,都应接受文物保护基础知识的科学普及教育,定期举办短期轮训或讲座。做到人人参加,不仅保管人员参加,陈列设计、美工制作、考古发掘、讲解宣传、征集编目、图书资料、编辑出版等部门的人员也要参加,就连行政后勤人员也不能例外,使所有文物、博物馆工作者,都重视保护文物。文物受损的重要因素是人为,但除有意犯罪者外,多数是缺乏对文物重要作用的知识和保护文物的科学知识。因此,要运用报纸、书刊、电影、电视、幻灯、中小学教育等宣传手段,向人民传播文物保护常识,启发人民保护文物的自觉性。让珍惜爱护文化遗产的高尚品德,在全民族发扬光大。把中华民族先辈创造的灿烂文明,万世相传。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