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探究科学教学怎样关注学生学

探究科学教学怎样关注学生学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3750 浏览:104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科学教学怎样关注学生的学呢?从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探究后的研讨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六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科学教学如何体现“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切实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为中心;关注教;关注学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要做到“学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实质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本到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么,科学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才能真正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下面根据小学科学课的特点谈谈科学教学应怎样关注学生的学。

一、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

科学教学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有时还要求学生带来一些学习材料。课前准备包括对课本的预习、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习材料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等。科学教师应该要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在下一课学习之前就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做好准备。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著名教育心理学教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加涅也认为,传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已有知识。因此,科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走进课堂时,都有独立的经验世界,包括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基础,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要把握、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很重要。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对这些概念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即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容易理解;反之,他们就会觉得很难。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调查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策略主要有访谈法和提问法,另外在访谈中有时还会用到绘图和实验操作等手段。

三、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在科学课堂中,我们要强调实践、体验、动手做,让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真刀”地“搞科学”。
在开始学习科学时,材料是很重要的。把有结构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究,是让他们走上学习科学的道路的一个好办法。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有的是材料本身体现出来的,有的是材料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当然,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材料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所提供的材料应和科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如,为了研究磁铁的性质,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磁铁(条形的、蹄型的、圆形的、环型的)以及铁、铜、铝、木头、塑料、布等材料。(2)所提供的材料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即所提供的材料对不同的学生(智力有差异、认知水平不同、探究能力不同)可以在不同水平层次上得出作用。(3)所科学教学怎样关注学生的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提供的材料应有多种的相互作用,应该有较广的余地,能使用许多不同的路子进行探索研究。(4)应该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材料。(5)所提供的材料,在使用时,应该是安全的。
向学生提供材料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利用材料进行独立、自由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探究、实验等活动,最终达到提高科学素养之目的。所以,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有充分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科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科学的全过程。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的思维参与状态如何,主要看学生的情绪是否饱满,注意状态是否良好,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合作氛围是否良好,是否具有理由意识,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尤其是观察实验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广泛参与:(1)观察实验前,引导学生深思观察内容、观察策略、观察步骤及注意的理由等(体现在设计实验方案中)。(2)实验观察中深思实验设计能否证明自己的检测设,检测设被证明的程度如何,实验是否需要调整及如何调整,怎样有效、快速而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3)实验后深思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说明了什么,通过分析、归纳可以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例如,教学教科版六上《电磁铁》,在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参与探究方案的设计: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有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深思:方案一,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有关。要做对比实验,转变的条件是什么(电池正负极接法)?不变的条件是什么(线圈缠绕方向、铁钉大小、电池大小、指南针)?我们的发现是什么?方案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要做对比实验,转变的条件是什么(线圈的缠绕方向)?不变的条件是什么(铁钉大小、电池正负极接法、电池大小、指南针)?我们的发现是什么?然后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多次反复的实验,得出结论。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把握住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是否敢于提出挑战性和独创性的理由,就能看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主动、积极地深思。

五、关注学生探究后的研讨交流状态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理由、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活动。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研讨”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以后的“研讨”:得出的结论与实验检测设相比较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如果要再次实验的话,原先设计的方案要不要进行修改与调整?这样的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几次的实验才能得出?其他组的同学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得出的结论与本组的结论是不是一致?结果不同的理由是什么?等等。要倾听和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要善于与他人交换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六、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

科学课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是时刻会出现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生成预设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地生成非预设的内容,得到意外的收获。
例如,有教师上“蚂蚁”一课。在热烈、投入的观察交流活动进入尾声时,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理由:“老师,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呀?它的六条腿是怎样动的?”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陷入沉思,执教教师一时也愣住了。不一会儿,同学和听课教师开始窃窃私语了。执教教师迅速调整了思路,引导学生以学科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蚂蚁怎样走路”这一理由。随即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理由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各组将蚂蚁放到白纸上仔细观察起来,看看蚂蚁走路时先抬哪条腿,后出哪只脚。但挑战出现了,蚂蚁的腿又小又细,走路又很快,6条腿不停地移动,就是用放大镜也眼花缭乱的,根本就看不清楚。
怎么办呢?重新科学教学怎样关注学生的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设计探究方案。有的学生说用照相机拍下来;有的说用摄像机摄下来,再用慢镜头放出来;有的说让蚂蚁在稍微有些湿的黏土上爬行……学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察策略,有些策略也相当不错,但当时受条件限制不能实施,又难住了。这时,一个学生在蚂蚁的脚上涂蓝墨水,再让它在纸上爬行。学生几乎是齐声叫好。但不一会儿,大家又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些组由于涂的墨水过多,蚂蚁将脚印拖成一条线,一团一团的;有些组虽然留下了足迹,因为颜色一样,也看不出蚂蚁脚移动情况。经过再次讨论,学生决定在蚂蚁两边的脚上分别涂上适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这样蚂蚁两边的脚就会在白纸上留下不同颜色的脚印。再次观察,蚂蚁果然在纸上留下了清晰的爬行足迹:它每前进一次,就会在纸上留下一个三角形的足迹。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蚂蚁走路时,每边的前足、后足和另一边的中足分别组成两个三角形,每次前进时,一组三角形支撑住身体,另一组三角形抬起向前迈进。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教和学是一个整体,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目的、是教的核心。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因此,科学教师要做到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探究后的研讨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章鼎儿,路陪琪,李子平.走向探究的科学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 韩 晓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