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关于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

关于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4588 浏览:127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实践性;自主探究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是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等的制约却使得众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无法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先进教育观念,如此一来,自然严重制约了语文新课改的推广力度与深度。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愿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就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正确把握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的学习资源以及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对语文具体知识点的深刻掌握与灵活运用。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与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经过对语文新课标的认真研读与探究,我将这一优秀教育理念与自身的日常教学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例如,胡适在《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中把母亲“慈母兼任严父”“气量大,性子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以及“待人最仁慈,最温和”等等性格特征入木三分地勾画了出来。让读者深感这篇文章之所以具备感人至深的力量,理由不在于作者使用了多么华丽的语言或者多么优美的文字,关键在于作者对平淡、质朴语言的运用,如此才能使这份感人身心的母子之爱得到最完美的阐述与勾勒。文章整体呈现出平实风格,而这正是写好记叙文表达创作者真情实感的关键因素所在。因此,在带领学生仔细分析完这篇文章的写作之后,我便鼓励学生仿照胡适先生的这种创作风格对影响自己至深的某位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如此一来,就将语文人文性与实践性的学科特征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不但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记叙文这一文体,而且还促使他们在具体的作文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运用水平与能力,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逐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保护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在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大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积极创新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为了使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新课标精神实现更好的契合,初中语文教师不但应彻底抛弃以往自身传统而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还应当灵活运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思维形成的同时,大力发展其语文自主学习的水平与能力。
如,在教学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之时,我就在课堂上有效“放手”,只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归纳、自主总结整篇文章的创作思路以及文章主题思想。以下,即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讨论环节:
甲组: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明了,属于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的格式。首先在文章开头阐述了石拱桥的总体特征,之后又强调了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随后又紧接着向读者指明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最后又着重阐述了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
乙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而作者却花费了大量笔墨着重描写了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以及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一安排与文章标题背道而驰。其实这是对文章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的错误观点。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可以得知作者之所以这么做有着深刻的理由以及作用所在。通过文章题目我们不难得知,作者这篇文章重点在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而赵州桥以及卢沟桥则是中国石拱桥的优秀代表,对它们进行详细阐述,其实也是从侧面对中国石拱桥的大致特征进行刻画与描写。
丙组:作者在对中国石拱桥进行描写时,字里行间透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我们小组讨论认为,无论是介绍我国石拱桥辉煌的历史成就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快速发展,作者其实都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了高度赞扬,而这正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是文章的真正主旨所在。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如此既促使他们加深了对于整篇文章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还大大锻炼了他们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日后语文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大量新鲜的元素与活力因子,但与此同时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推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从而为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英.初中语文新课标教学法初探[J].现代语文,2009(3).
[2]黄胜辉.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语数外学习,2013(4).
编辑 段丽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