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音乐教学 >现代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

现代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4629 浏览:157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现代文的阅读教学理所当然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现代文阅读既是化育精神、建树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思维、积淀人生智慧的重要载体,更是养成兴趣习惯、建构阅读知识、体悟阅读策略的实践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现代文的阅读推动其逐渐构建、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可以说,阅读对形成学生语文素养、世界观所产生的影响是多元化多层面的。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指向更是对青年学生素养提升起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素养价值取向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极力倡导人文教育,他写信给《语文报》主编任彦钧,指出:“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特点,具有“载道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在塑造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充满人文性的现代文更不在少数。鲁迅在《药》中对寂寞而死的夏瑜表现出的景仰,海伦·凯勒在《检测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憧憬,杨绛在《老王》中寄托的哀伤,等等,或是歌唱生命,或是悲天悯人,或是敬重善良,或是诅咒黑暗,作者的笔端流淌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真情关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此类文章阅读教学时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教材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诉求。
在教学文学文化类作品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世界中形象、情感、情境的体验,对真善美的初步鉴赏,对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品味等能力,以及对人文思想的感受力。
在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在伽西莫多在刑台上喘息着喊道“给水喝!”时,“(那个姑娘)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曲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观众也都被感动了”。此时,教师抓住这一段描写组织学生讨论:爱斯梅拉达该不该去救伤害她的伽西莫多?经过讨论,学生会达成共识:这个被每个读者最认可的震撼人心的场面,理由就在于它突出了少女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天性,揭示伽西莫多被唤醒的人性中的美与善,也折射出作者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芒。这样,学生心底的人文价值观被刷亮了。

二、科学素养价值取向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奋发努力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而且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科学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应该成为阅读教学价值指向的。
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应借助对作品内涵意蕴、哲思物理的体认,来培养学生科学论断的思辨能力,对科学精神、思想策略的领悟能力,这有助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首先,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科学精神。例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绪论》里这样阐述:本书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个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一个理由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的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在这一段阐述中,达尔文以谦虚审慎的态度面对生物界关于物种起源的各执己见的目前状况,同时勇敢地面对异议,面对挑战。这种态度就是科学的精神。在这篇文章里,达尔文的科学精神还体现在其他地方,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深深地感悟。
其次,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他十分推崇实验在认识自然界时的作用。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常犯错误有四个理由:一是对权威过于崇拜;二是囿于习惯;三是囿于偏见;四是对有限知识的自负。因此,培根反对按照书本和权威来裁定真理,而主张靠实验“来弄懂自然科学、医药、炼金术和天上地下的一切事物”,这种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精神的培养,关键是激发学生理由意识。古语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深思理由、主动发现理由,来培养怀疑和批判精神。因此,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理由意识”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进入活跃状态,让学生学会主动发问。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科学发展恰恰是不可或缺的。

三、思维品质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价值取向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阅读教学,养成独立深思、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门安排了“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当我们学习庄子《逍遥游》的时候,我们探讨“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小大之辩”,我们欣赏庄子“无所待”的哲学高境;当我们迷醉于王羲之《兰亭集序》飘逸的书法时,却发现“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死观更让我们着迷。这些内容无疑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好文章。
而现代文中也不乏佳篇。例如,在教授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中国绘画、戏剧存在的形象,切实进入“虚”中,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以培养其形象思维。而在教授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时,因为文章本身逻辑感特别强,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语法句法分析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包含着多个推理论证:美国政府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曾许诺黑人和白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可诺言至今没有兑现,今天“我们”就是要兑现这个诺言;再如,我们的目的是要求政府兑现诺言,让黑人和白人享有同样的权利,而采取暴力手段和这个目的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不应该采取暴力的方式。这篇演讲之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除了鼓动性的语言外,合乎逻辑的推理,也是文章一大亮色。

四、创新运用价值取向

近年来,在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题中,命题者总是设置一道“探究题”,要求考生对文本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作品某个细节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究分析。尽管这道题历年得分率并不高,但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一直没有放弃,其目的在引导学生个性阅读、创新阅读。这种价值导向,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也应该体现。
为了实现这种价值取向,在阅读教学中要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即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策略,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做或浅或深、或寡或多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和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阅读功能。
黄厚江老师在教授汪曾祺散文《葡萄月令》时,有这样一组对话:
师:“汪曾祺之所以这么乐观,在这样的生活中还能充满爱,那么在汪曾祺的心中,葡萄是什么呢?”
有个学生回答说:孩子。
师:有何凭据?从文中找出凭据。
生:四月份,给葡萄浇水,“不一会,它就从根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子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
师:这是把葡萄当孩子。还有其他依据吗?
学生小声讨论。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比喻,便联想为作者似乎把葡萄当做孩子了,对于这样的个性化的解读,教师敏锐地抓住它,并展开讨论。
生:“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幸福、平静、慵懒。”
师:这怎么说明葡萄是孩子呢?(学生笑)
师:葡萄园把每个葡萄看成它的孩子,那葡萄园就是孩子的妈妈。那为什么说葡萄又是汪曾祺的孩子呢?我们想一下,如果葡萄园是妈妈,爸爸是谁啊?
生:(齐笑)汪曾祺。
通过进一步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引导,肯定了学生个性化解读,而且并不违背全文主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一旦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提升,思维得到拓展,就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和“冲击波”。新课程特别强调自主的探究意识与自由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倡个性化阅读正是与此精神相吻合的。
现代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阅读交流活动,即文本、教师、作者、学生及其同伴多维互动、思想碰撞、合作探究的活动,因此建构阅读教学的价值指向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才能去创建活动载体和阅读情境,构建立体的对话关系,有效激发思维活力,突现学生主体地位,推动阅读的有效收获。
李凌云,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淮安。责任编校:王 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