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文化产业视野中新媒体艺术教育

文化产业视野中新媒体艺术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33619 浏览:1566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化产业化给新媒体艺术教育事业提出了若干新的问题,包括如何建立新媒体艺术相关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创造能力,如何开放式教学,如何加强市场意识。本文从新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承、文化科技、文化市场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艺术教育的新思路。立土,深入挖掘本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本地的社会需求,整合当地优势资源,突出各校的办学特色;放眼世界,虚心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面向产业,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本国、本地培养新媒体艺术人才,应该是我们新媒体艺术教育的趋向。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教育;文化传承;文化科技;文化市场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应运而生。文化产业代表了当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全球化新兴产业,由此,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近些年,文化产业实践与理论的蓬勃发展,为各项文化艺术事业提出了若干新的问题。新媒体艺术是当代重要的艺术形式,一场围绕着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新媒体艺术产业正在全球展开。新媒体艺术所展现的媒介表现形态和文化内涵,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并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如何建立新媒体艺术相关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创造能力,如何开放式教学,如何加强市场意识等新问题的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我们在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中明确目的,增强动力,取得实效。

一、新媒体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的

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新媒体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招生的热门专业,全国各综合大学、专业院校都纷纷开设这个专业,社会需求强劲。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新媒体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和内容趋同,各院校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原有的特色也在相互模仿中消失,在各种形式的与国际接轨中不知不觉地向西方靠拢;对本土文化、本地区文化挖掘不够。这些年,人们对新兴的动漫专业兴趣极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大部分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在一种浮躁情绪支配下的“政绩”。相反,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体现在我们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上。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趋同,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需要文化的多元化,新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在迎合国际潮流的同时,更需要挖掘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有自己的宇宙观和价值观,有自己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需要认真总结,通过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传承下去。
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民族文化应努力迎接信息时代文化的挑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借助新媒体艺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有效地向世界传播。强调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不等于保守传统,固步自封。教育者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但应学人家的方法,而不是照搬内容。传统文化是动态的,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我们今天创造的文化就是未来的传统。新媒体艺术教育既要发扬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代社会文化,还要前瞻这种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

二、新媒体艺术教育与文化科技

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一句名言生动揭示了文化与科技的内在联系:“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历史表明,文化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重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结果。新技术革命浪潮中,传统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三维动画、数字特效及互动媒体等一系列新兴业态,使文化科技内容更加引人、文化科技传播更加快捷、文化科技的影响力更加深远,科技和产业革命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前所未有。
新媒体艺术以其特有的禀性契合了国家发展目标,从而被我国列入“十五”期间国家推进高薪技术产业化的重点发展领域。 国家的重视、大众的需求、技术的完善,这些有利因素正促使我国新媒体艺术相关行业全面振兴,新媒体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勇于打破一些继承的规矩和习惯。研究新媒体艺术设计文化的科技创新实际上就是探索文化、艺术和科技的有机整合,以下三个方面,或许可以视作新媒体艺术教育文化科技创新的教育趋向。

(一) 跨学科

21世纪,新媒体艺术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将无法在单独的领域里面解决,而是必须由艺术家、设计师、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等彼此互相联合,在一种开放互动的研究环境同解决。如生物工程与电脑技术结合,产生了基因艺术的研究;电影与互动技术结合,开启了互动式电影的研究;网络与远程通信结合,产生了远程通信艺术的研究等,这些新学科的相互启发极具探索性。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内容涉及众多学科,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跨学科范畴。
新媒体艺术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多部门的团队合作已成为信息社会知识发展的新特点。 对数字技术的掌握是当下新媒体艺术的重点,无疑也是传统艺术跨入新媒体艺术的一道门槛,这道门槛对于专业的美术院校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更是机遇。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理工学院的技术引进来,把艺术学院的灵感送出去,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合作,让学科之间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从专业价值来说,新媒体艺术不同领域的软件和硬件非常多,要达到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就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技术的教学。

(二) 独创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独创成了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创新研究难在产生独创的概念和成果,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此应为新媒体艺术的教学重点。独创可以理解为对既有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案,独创的来源是对问题更为深刻的理解,在艺术和技术的整合中,技术不再局限于一个简单的使用目的,而是纳入到背景宏大的生存方式的研究中,艺术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的艺术审美,而是必须融入整体的社会文化体系之中,在相互联动中探求新媒体艺术独特的表达方式。“新”是新媒体艺术的生命,新媒体艺术的这一特征,使得新媒体艺术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新媒体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设计技巧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应培养具有思想张力的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数字化未来的发展需要。为了开拓独创的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教育要突出独创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力,创造性地由外向内、由此及彼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可持续发展、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三) 开放

科学无国界,科学探讨着超越民族,超越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普遍真理。[3] 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免费向全世界开放远程课程,人们可以非常方便的接触到高质量课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计划”执行主任安妮·马古利斯说:“我们认为,当知识得到公开和自由分享时,教育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完全对外开放,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来此开阔眼界,了解新的媒体研究方向,得到可靠的技术产品资讯。在实验室里教授、学生以及赞助者来自不同领域,研究项目高度整合,合作交流非常紧密频繁。
在当前知识社会、全球社会的背景下,寻求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各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战略,不同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的大学都在采取各式各样的措施与方法来寻找与扩展自己的国际化之路。[5] 新媒体艺术学科是一个面向前沿、高度国际化的学科,打造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加强国际交流,是我们尽早进入国际媒体行业或文化产业的主流平台,也才能真正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加强对整个国外的学科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了解;大量聘请相关领域的国外专家和国内权威专家任教;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国门,把国外的学生引进来,共同完成项目,以此建立一个更开放的国际化学习研究平台。

三、新媒体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市场

进入信息时代,全球范围内以数字动画、影视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目前全球数字媒体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新媒体艺术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文化产业之一。新媒体艺术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其市场化本质不可回避。其实市场并非是唯利是图的代名词,市场体系也受消费者理性选择的制约。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只有形成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才会有新媒体艺术的大规模生产。文化消费的需求促成市场的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对于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新媒体艺术教育要面向市场,市场在哪里?怎样去面对?新媒体艺术必须要靠得牢,用得上,要有社会价值,要具备整合的能力, 整合就是创新。[6]虽然与新媒体艺术相关的学科体系范围广、领域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主抓一些和实际结合、学科相近的领域,如三维动画、互动媒体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以及影视特效等。新媒体艺术教育既要仰望天空,思考许多前沿问题,又要脚踏实地,考虑许多实际问题。社会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让教学能够兼顾社会实践,让实践成为教学的动力。同时,科研项目也要向产业化靠拢,使科研项目走出模拟项目,与文化产业结合。研究者从赞助者那里了解市场动态,赞助者从研究者那里得到必要的资源,实现双赢。
四、结语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对新媒体艺术教育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随着文化、科技的不断深入研究,新媒体艺术教育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变化,教学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其次,面对变化太快的时代,面对“90后”的教育对象,我们如何去“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应立土,深入挖掘本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本地的社会需求,整合当地优势资源,突出各校的办学特色;放眼世界,虚心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面向产业,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本国、本地培养新媒体艺术人才,应该是我们新媒体艺术教育的趋向。
参考文献:
赵沁平.2007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A].见:廖祥中.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
单晓彤.交叉型、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见:童慧明.工业设计新机遇[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26.
[3] 高建平. 科学与人文关系辨析[A].见:李砚祖.艺术与科学[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5.59.

[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免费向网民开放全部课程[EB/OL]. news.sina.com.cn/w/p/2007-01-07/141810942766s.shtml. /2007-01-07.
[5] 吴莉娜.耶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及其启示[J]. 高教探索,2011(5):42.
[6] 王荔.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保护与人才开发[A].见:廖祥中.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83.
(责任编辑 陈志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