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信息不对称论视角下高校教学过程

信息不对称论视角下高校教学过程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21107 浏览:946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分析高校教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对教师和学校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由。并从减小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推动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教学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 高校;教学过程;信息不对称
1671-489X(2014)02-0013-03

1 信息不对称与高校教学过程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最初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指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在不同领域具有一定的差别。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涉及学生、教师、学校三方行为主体,他们都是教学过程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他们的活动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实现教学功能的最大发挥。但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发展。

2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校授权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根据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委托人逆向选择理由以及写作技巧人道德风险理由,委托人逆向选择理由产生在合约签定之前,写作技巧人道德风险理由则产生在合约签定之后。
对教师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难免有各自的目标,所以他们的目的自然会有分歧。其分歧表现在:学生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教师则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效用满足。例如,教师可以把扩大自身名誉度的事情做得很漂亮,如撰写大量科研论文,从而他的能力在教学市场上得到认可,但是这样做的时候,学生的知识量未必上升,甚至可能因为教师过度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对学生带来亏损。以下是信息不对称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1)在学术上的追求。作为高校教师,学术是生命,高校教师对学术研究有特别的偏好,他会认为这些研究对于他的工作很重要,但实际上,他在这方面的过度追求可能绝大部分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效用,这很难分清楚。这样的时间消费为教师带来了效用的满足,但在客观上这减少了其作为教师在思索如何教好学生上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可获得的净收益。
2)在教学手段上的偏好。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更多的教师倾向于使用生动形象、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的局限,如不能更好地演绎相关理由的推理、证明过程;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多学生在某些教学内容上可能倾向于接受传统板书教学的理性推导。
3)对闲暇的偏好。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教师也会讨厌辛苦的工作,一旦有机会,就希望能生活得悠闲一点儿,在所有其他的条件比如工资待遇等不会转变的前提下,他将有可能在工作上偷懒。尽管这时候如果他再多加一点点努力,如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就可能给学生带来大量的收益,他也可能愿意选择休闲。
另外一方面,在教师—学校关系中,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劳动契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学校无法了解教师教学的全部教学行为,因此容易引发教师教学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主次颠倒,无心教学工作,热心社会或第二职业;不履行育人职责,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等等。
对学校行为 在教师—学校关系中,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对于高校的教学工作的设计、规定和安排,同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管理而言,学校就是这方面信息的制造者和拥有者,它在教学研究信息源的占有方面比教师有优势。而对于教学信息的传播而言,教师是教学信息的具体运转信息不对称论视角下的高校教学过程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者,教师与学生发生接触,它在教学信息的传播方面比学校有优势。以下是信息不对称对学校行为的影响。
1)在教师的招聘环节的逆向选择。广义的教学过程包括了教师的招聘理由。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教师招聘市场上,由于卖方(教师)比写方(学校)拥有更多的关于自身质量的信息,写方由于无法深入识别教师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教师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学校吸纳不到优秀的人才,最终损失的是学生的利益。
2)在政策制定时的单方性。对教学工作的规定和安排而言,学校比教师更具备优势,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教师的教学情况可能因为无法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而造成学校出台的相关政策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如许多高校制定的一些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可能根本无法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课程要求保持一致;又如许多高校对教师的职称、绩效考核过分地把重心放在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上,往往造成轻教学重科研的现实情况。

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教学风险防范策略

建立沟通机制,削减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社会中,坦诚是一种工具。教学信息分配差异性的存在,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根源之一。信息分配的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学生、教师、学校三方行为主体加强沟通。
1)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其掌握的教学需求信息如果不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将可能导致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因此,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应当主动加强与教师进行沟通,如就教学手段是采用传统板书教学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进行沟通;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进度是慢一点儿好还是快一点儿好,与教师进行沟通;教材的选取是否能够适应本身的需求和是否倡议与教师共同选取教材,与教师进行沟通;将跟随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就希望教师能够带领自己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与教师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占据引导优势,教师应当适度引导学生与之加强沟通,共同削弱这一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对教学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2)教师与教师之间。随着高校各专业的细分,专业知识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高校教师之间也越来越强调在学术上保持自由性。学术自由,一方面可以使得各专业学术研究更加深入,而另外一方面可能导致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缺乏。而教师是教学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课程,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的教师教学,客观上要求教师之间加强教学信息的沟通。如针对两门不同的课程,信息不对称论视角下的高校教学过程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前一门课程在某个知识点方面与后一门课程有诸多相关,教授两门课程的教师则应当加强信息交流,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过多重复教授某个知识点,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最大发挥;在教材的选取上,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是教师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不应当单纯听取个别学生或个别教师的意见,因为教师在教材选取方面往往比学生更具经验和针对性,同时高校同一门课程往往是由几位教师同时教授,而应当互相在教材的选取方面加强交流;在知识点的深度与难度以及教学进程上,教师之间应当加强信息沟通,指定出一个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案。总之,教师之间应该加强教学沟通和合作,摒弃学术隔阂,共同协调教学活动。
3)学校与教师之间。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学校是教学政策的制定者,而教师是教学政策的实施者。两方行为主体之间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在这一环节中,学校在指定教学政策时应当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如:针对职称、绩效的考核在学术研究上的比例是否应当向教学水平有所倾斜,与教师加强沟通;为学生安排的各门课程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不导致浪费,与教师加强沟通;在教学进度和教学周期的安排上是否能够让学生最大化地获取知识,与教师加强沟通。同时,教师也应当与学校进行及时沟通,反映教学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理由以及相关的倡议措施。
降低信息成本,减小逆向选择风险 高校教学的逆向选择理由存在于新教师的招聘环节中,主要是由于信息成本昂贵,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和信息披露机制。因此,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就是要降低信息成本,降低成本的关键措施在于推动信号传递。
招聘方(学校)与应聘方(教师)的信息不对称的消除可以借助于某些信号传递机制来解决。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保证。保证可以有效地发出关于教师的相关信息,是很强烈的关于教师质量的信号。因为产品保证所规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承诺可能给其自身带来很高的成本和违约风险,使得学校有理由相信企业的产品,此时信号传递机制发生作用。这样教师依靠保证来区别于竞争对手,可以避开市场的逆向选择,同时社会的资源配置能力得以提高。另外,教师可以采用行业认证、专业评估、公共怎么写作机构鉴定或公证等措施进行能力鉴定。这些措施也能够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规避教师招聘市场的逆向选择。
引入竞争机制,减小道德风险 教师“道德风险”理由的存在,对学生的利益、学校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教师道德风险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减小道德风险的关键措施在于引入竞争机制。
1)完备劳动合同。我国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变化:教师队伍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低淘汰率等。这种处于较低水平的人事管理制度客观上为教师的道德风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流通、淘汰机制。招聘进来的新教师,甚至在学校有较长教龄的老教师,学校可以适度缩短劳动合同周期,与教师签订适度短期如1~3年的劳动合同,促成信号反馈。通过对教师的考核,清退素质和能力欠佳的教师,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这样一方面可以评估所招聘教师的情况,减小招聘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营造一种适度压力的工作氛围,促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2)建立和完善教师综合考评与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学校可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考核,从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着重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对考核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及时公开披露,适当情况下可要求其待岗检查,让考核结果表现优秀的教师来暂时替代其职位。
规避教学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减小逆向选择风险与道德风险,有利于实现教学功能的最大发挥,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学生、教师、学校三者之间互相配合,努力克服这种现象,才有利于学生、学校及社会的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张娟.高等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现代情报,
2004(2):188-189.
[2]胡峰,关熔珍.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教与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08-1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