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校园文化 >对于高校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互动建设

对于高校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互动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11515 浏览:464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高校体育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素,提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使之共同发展。
关键词 高校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基本要素 策略研究
:A
0前言
高校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能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等等,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实现教育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体育活动作为丰满的血肉。这样,整个校园文化运作起来才会既生动活泼又健康向上。学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总之,校园体育有利于创建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有利于转变校园文化的封闭性,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
1体育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从高校体育文化特点和校园文化的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入手: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体育文化系统内部的求新求全机制,如体育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参与意识和人们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总是紧密相关的,特别是体育的竞争意识最为突出。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宗旨。体育不是单纯的运动场上的竞技,体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体系,当代体育科学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思维科学以及体育科学的发展是同系的,如体育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就涉及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动力。广大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参与程度的提高,这也是学校走向现代化的表现。要达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真正的目标,就要求转变把师生只当作接受对象,灌输对象的态度和做法,要把师生放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创造性和主动性。
(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通过师生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以完成。要使教师和学生在各自的活动中体现出校园体育文化的共同指向,光靠一般的号召和个人一时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最核心的是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通过规则引导师生的行为。运用体育的规则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趋于理性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和特征所在,也是学校走向现代化的必定趋势。
2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2.1建设有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由于各个高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2.2加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3提高学校运动队的整体水平

高水平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传统学校的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4组织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

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建设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任务进行讲座,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形势、体育文化等。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是不无裨益的。同时,在开展体育知识讲座的基础上进行体育知识竞赛,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2.5运用现代媒体宣传

通过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现代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达到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参考文献
[1] 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 许奋奋.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7).
[4] 王艳云.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
[5] 张进武.略论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3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