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养成教育 >试议教科书20世纪30年代初中语文教科书特点和学位

试议教科书20世纪30年代初中语文教科书特点和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5241 浏览:124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更迭,时局动荡,但却是新旧文化交替、文言文白话文猛烈撞击的历史时刻,一批教育界的政要制定课程改革纲要,以政府行政的形式推动教育改革;一大批留学欧美的教育家,将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介绍到中国;一大批文学家拿起自己的笔,纷纷走入到白话文创作中,涌现出众多数量的语体散文、语体小说、语体诗歌;一大批文学家走入学校教学一线,进行教科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有数据统计,民国时期中小学国语教科书约三百多种,教科书编写的繁荣正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最为独特的风景线,它们在教科书的编写思想、选文、结构、编写体例、注释、练习、课外阅读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6年正式颁布施行《国文课程标准》,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时间支配、教材大纲、实施方法概要。《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为民国时期教科书的繁荣提供了编写基础。
朱剑芒先生在1929年至1937年间,共编辑中学语文教科书四套,分别为《初中国文》、《朱氏初中国文》、《初中新国文》、《高中国文》,这期间朱先生对初中教科书的编辑情有独钟,不到十年期间共编辑三套完整的教科书,并配备相应的教学指导书。本文试以朱剑芒编写的《朱氏初中国文》为例,探讨当时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得失及对今天教材编写的一些启示。

一、 《朱氏初中国文》的选文及编制体例特点

《朱氏初中国文》由韩蔼麓、韩慰农注释,世界书局出版发行。全套书共六册,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库本文库仅存1、2、3、6册。第1册在中华民国23年4月初版,同年8月6版;第2册在中华民国22年8月初版,23年1月审定3版;第3册在中华民国22年11月初版,23年8月4版;可见此书在当时多次重版印刷,发售之广泛、使用之普及、影响之大可见一斑。此套教材没有同期发行教学参考书,编者尝试将教科书与指导书合二为

一、对教科书体例作出积极的探索。

1.选文特点

(1)对选文体裁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索
总体来看编者将文章分为语体文和文言文两类。语体文即现在所说的白话文,语体文下面细分为语体散文、语体小说、语体诗歌、语体童话、语体寓言、语体书信等,文言文下分文言散文、文言诗歌。编者在编辑说明中提到“本书对于文章类别(即散文与韵文)、文章体别(即记叙、抒情、说明、议论等)以及作品时代等,奚依各学年程度支配,在份量上备极斟酌,务求均匀与适合”。就体裁来看,出现了记事文、叙事文、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多指书信类)的划分,所谓记事文是“将人和物的状态、性质、效用等,依照作者所见、耳闻或想象的情形记述的文字,称为记事文。记述人和物的动作、变化,或事实的推移的现象的文字,称为叙事文”。将记叙文划分得更细致,编者将朱自清的《背影》、苏梅的《金鱼的劫运》,归入叙事文,将张资平的《海滨》描写海滨景色与海边小女孩嬉戏的情景,陈醉芸的《海滨的秋宵》赴宴过程中对途经海滨景物的描写,归入记事文。这种安排略显牵强,记事文和叙事文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只是归入记事文的文章更注重记叙事情的经过,归入叙事文的文章更注重记叙事情经过过程中的景物描写。鲁迅的《秋夜》归入侧重描写的记事文。这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文体分类雏形。编者对学生掌握文体也依据年级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安排。第一学年以记事文、叙事文、抒情文(可理解为主要是记叙文)为主要文体;第二学年以抒情文、说明文为主要文体;第三学年以议论文、应用文为主要文体。
(2)对选文内容的安排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
编者遵循由简及繁、由近及远的原则安排选文内容的次序:写景,先列乡村城市、次及国内名胜与国外名胜;由我的故乡到海滨的秋宵;先叙片段的少数人的事实,渐进至整个的多数人的事实。由《弟弟的女先生》到《义侠的行为》,由《落花生》到《上学的训话》,由《小妹》到《送妹》。抒情,先写由景物而感发的情绪。渐进由事实而感发的情绪。由《我的故乡》到《乡间的孩子》,由《秋夜》到《好的故事》,由《钱塘江上的一瞥》到《西湖秋泛》。说理,先从物理的解释,渐进至事理的解释等。由《农工的劳苦》到《农谣》、《田家》,由《荷花》到《荷塘月色》,由《初夏的庭院》到《夏季的旅游》。
选文内容涉猎广泛,从天气节象、春夏秋冬的描写、各个不同的季节里的代表植物、不同的季节里人的情绪的变化和由景物引发的情感的抒发。风景系列里包括星空、树木、花卉、池塘、湖泊、江河、大海、岩洞、山峦、瀑布、乡村等,尽而到幻像、画幅。人物描写中对人物个性的描写、形态的描写、心理的描写及对鸟的形态的描写。抒情的文章角度更是多样,为景物、为环境、为自己、为朋友、为家庭、为亡者、为离别、为人类、为世界、为社会、为国家,按照由自己到周围、由小我到国家的逻辑顺序在各册选文中呈现。
(3)选文内容主题鲜明、积极健康
①弘扬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编者坦言:“本书各册中,均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udooo.com

选列发扬民族精神的文字三数篇,以期青年学子在此国难时期有所警惕;振兴民族,常抱有积极的思想。”体现编者对时局的忧虑和期望振兴祖国的爱国情怀。第一册有一主题单元为“叙述一二八沪战与前代抵御倭寇的事实”共选取四篇文章,《战地的一日》(一、二)(楼建南),本文记述了民国21年1月28日夜十九路军在上海抵抗日本兵侵略闸北后的前线状况。《狮子吼了》(王平陵)是一首新诗体的抒情诗,外祸将至,素称雄师的中国已经觉醒,将与恶势力奋斗,恢复五千年历史的光荣。《祭阵亡吏士文》(明·徐渭)文言文,记述抵御外寇作战的经过,对阵亡吏士感发的崇敬之情。第二册主题单元“叙述抗日情形与抵御外侮的方法”有《大国民》(徐庆誉)文言诗歌,《捷书》(胡汉民)文言诗歌;《反日的忍与做》、《救国的正路》(刘复)语体文。第三册主题单元“申述抵御外侮的精神与前代立功杀贼的人物”有《扬子江的波涛》(王平陵)诗歌,《书侯振东》(清·胡天游)、《书潘荆山》(清·袁枚)。从叙述抗日情况到探讨抵御外敌的方法,再到对奋勇抗敌人物的歌颂,层层推进,隐含编者对唤醒国民积极抗日的期待,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第六册主题单元“申述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有《国家与青年》(胡愈之)、《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周作人)。“记述前代殉国者的忠烈”有《临死遗夫人书》(夏完淳)、《哀烈士词》(黄淳耀)、《沉江》(孔尚任)、《梅花岭记》(全祖望),有号召当时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为国献身、勇于承担责任的寓意。②关注人民疾苦,关注民众生活。教科书编选内容对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不少篇目的课文都对农民、工人、车夫、学徒、艺人、小本生意者进行描写,世间百态,从事不同职业的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都在不同单元中有所体现。例如:单元主题有“农工的劳苦”、“申述农工的价值”等,对于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选择像《劳工神圣》(蔡元培)、《工作与人生》(王光祈)、《金钱》(刘大白),对劳动与工作的认同。《农工的劳苦》(沈定一)、《农谣》(林伯桐)、《田家》(吴阑修),从不同角度、不同文体让学生认识农民生活的艰辛。还有描写冰雪中景色与劳力者的苦况,如《黄河打冰记》(刘鹗)、《人力车夫》(沈尹默)、《一滴的牛乳》(阿伽洛年、周作人译)。描写流浪困苦的妇女,如《盲乐师》 (蒋山青)、《书鼓女丐》(徐梦)、《卖菜妇》(姚燮)等。
(4)选文安排以学生为学习本体
课本内容设计着重体现编写者对儿童的体贴与关爱,深切体会学生眼中所触及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尤其编者的视角以一年四季的季节变换来作为纵向坐标,贯穿以学生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横向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就如同编者在编辑大意中指出的:“编辑本书关于时令作品,其排列次序,必求与颂习的时期凑合,备收直观教学之效。”开学第一学期时值秋季,描写乡间秋令的蔬果,有《扁豆》(苏梅)、《藕与莼菜》(叶绍钧);描写秋天的树木,有朱自清的《秋》、鲁迅的《秋》、鲁迅的《好的故事》;描写雪中的景色,刘大白的《雪》、鲁迅的《雪》、符曾的《雪溪》。描写春天的景色,有陈淑章的《春》、郭沫若的《晴朝》;描写春天的花木,有《竹》、《新柳》、《水仙花》、《桃花几瓣》。描写夏天景物,徐蔚南的《初夏的庭院》、《夏季的旅行》(鹤见佑辅作、鲁迅译)。教材中对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优美的描写,这种编排方式对于学生观察周围景物,引导学生模仿写作都有积极作用。

2.编制体例特点

(1)全书结构严谨、构思缜密
教材封面为淡青灰色,色泽淡雅,字体简洁清晰。开篇提写编辑大意,综括了编者的编辑思想;第二部分为“敬告采用本书的教者与读者”,阐发作者编辑此书的切身之感。第三部分为本册书的篇目,按主题单元为线,贯穿相关精选的文章。第四部分是本册内容一览表,归纳了本册书内容所采用的体裁、类别、内容分析、篇次(例见表)。第五部分为本册书的主体部分,是各篇课文。第六部分是本册书的文法支配表(一册,词性的辨别,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二册,介词、连词、感叹词、兼词;词的组成,标点的方法;三册,语与句的辨别,句式的构成;六册,修辞的方法)。第七部分是作者事略,按篇目顺序介绍作者的籍贯、评价、学习和工作经历、著作等,便于教者和学者了解,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有助于自学和课外延伸学习。第八部分是本学期略读书目表,介绍参考书的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教科书试图将课本与指导书合二为一,在全书选文结束后,编排了文法支配表(见文末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附表)和作者事略,便于教者、学者查阅,以资参考。还编有本学期略读书目表,对略读书目的类别、作者、出版社都给出了详细的介绍。
全书体例结构非常完备,编者试图通过注释、参考让学生获得完备的知识体系。参考内容包括:文体、文法、表解。文体介绍文章的体裁和中心内容。文法主要是结合文中出现的词语,有系统地介绍语法知识。表解是编者将本课内容以图表的形式概要展示出来,即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助读系统完备,具备了现代教科书的雏形
一篇文章的构成部件有:课文、出处、注释、参考、习作(即练习,而非写作)、表解。注释多为解释重点字词、难字难句,编者作注释颇见深厚的古文功底,词语不仅作解释,还标示出词语原文出处,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深层理解,还显示出编者深厚的文学功力。编者对于词语的出处了然于心,可谓是饱读史书,用之游刃有余。凭一己之力,能在文章选文、注释、解析、文法、结构上通达把握,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令人敬佩至极。参考多从文体和文法两方面介绍。文体一般说明文章的体裁、概括课文的主旨;文法一般介绍我们现在说的语法体系。习作,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写作,而是针对文法中提到的词法语法知识的练习。它先介绍语法知识,再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效果,符合学习的认识规律。由概括——具体——概括,在循环上升中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每课后的文法知识点只安排一二个,按照文法自身的体系逐渐推进。
就语法知识,有讲解表述、有例句示范、有两组的回顾和小结,更有选自课文材料中的语句练习,这处处的细节无不体现编者熟谙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把握每篇文章精要的匠心。编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没有专门开设章节讲析文法知识,设置枯燥、干瘪,没学之前已令学生望而生畏。而是让学生在认同充分的语言材料中、感知文本的情感色彩里循序渐进地接受语法知识,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学习语法知识。编者力图体现文本中学习语文知识、在文本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鉴赏能力、在文本中感受审美熏陶和情感教育,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对于今天的教育不失为可以借鉴的好方法。
表解是编者采用图示法的形式概括出全文的内容,给学习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对作者的构思也能做到一目了然。每篇文后的“表解”都是从内容、结构、表抒方式三方面设计,使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构件逐渐纳入自己的表述体系中,对于学生自学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3)选文中配置了插图,使教科书更加生动耐读
①景物之图,与课文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湖心泛月记》(林纾)文中描写夜游西湖的景况,有一幅黑白照片为“西湖白堤锦带桥”。《游西溪记》(林纾)描写西溪的胜景及游交芦庵所见景物,图片“西溪交芦庵”中有平静的溪水、石砌的台阶、垂柳、小桥、乌桕、修竹、芦庵。《西湖》(袁宏道)图为“西湖之苏堤”。《西湖杂咏》(骆绮蓝)有“西湖葛巅之初阳台”图。《雁荡山之顶》(郑振铎)图为“雁荡山之大龙湫瀑布”。《梅雨潭》(朱自清)图为“浙江瑞安仙岩之梅雨潭”。《记白鹿洞》(胡适)图为“庐山白鹿洞之紫阳书院”,文中虽为游记但侧重考证说明解释的说明文,所写之景与画景相应和。《雪地里》(陈淑章)图为“北平天安门右旧时之社稷坛”文中描写登临社稷坛所见之雪天景色。《李龙眠书罗汉记》(黄淳耀)有“宋李龙眠作罗汉图”,文中描写罗汉渡江的状态,并推想作画时所寓的深意。此图人物形态逼真呼之欲出,可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中语言的细致与形象。②激发爱国情怀的图片。《战地的一日》中插图“淞沪抗日战争中之十九路军”展示了整齐的军容军貌。“与暴日血战之十九路军”激发民众投身抗敌的。《黄花冈烈士事略序》(孙文)插图“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幕”,追忆烈士,警戒将来。《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周作人)图为“三一八惨案中向政府之学生”,文中纪念被害烈士刘和珍等人,并抒发自己不满当时政府的情绪。《孙总理奉安抹诔(言字旁)词》(王陆一)图为“中山陵”,有悼念崇敬之意。
③人像类图片。《至和生侄书》(方声洞)阐述自己为国牺牲的志愿,勉励其侄负应尽之责。图为方声洞烈士的肖像,激发读者的景仰之情。《捷书》(胡汉民)淞沪之战中蔡廷锴奋起抗敌,屡挫强敌,图为“蔡廷锴将军”。《与孟东野书》(韩愈)设置一幅唐韩愈像。《荔枝图序》(白居易)图为“唐白居易像”。《作文讲话》图为“朱熹像”,《梅花岭记》(全祖望)图“史可法像”,《三吏诗》(杜甫)图“杜甫像”,《蜀道难》(李白)图“李白像”,《思故山》(陆游)“陆游像”。此几幅均为清晰的线条勾勒出了人像图画。这类人像图教材中第一册4幅,第二册4幅,第三册7幅,第六册6幅这类人像图。

二、 对现行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几点启示

1.对于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问题

在《朱氏初中国文》中,《西湖杂记》(林纾)曾经选过,在高中国文中又再次出现。编者极少量的重复选文有着自己对教材编写、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面的思考,对一篇文章、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启发和思考,对于文章的构思、立意、语言会因情境不同发生改变、会因自身的生活体验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编者作为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是深谙此道。所以,他在编制教科书时希望读者感受读书的快乐,尤其是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情感生活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他体会到,进而让学他编教材的人也要感受到。“以己之感扩及他人,让更多的人体会读书的乐趣”恐怕是编者真正的意图。现在的教科书也许应该更大胆一些、更单纯一些、更应该的是让学生真正领会读书的妙处为首要条件,少一些功利、少一些花样、少一些训练。

2.对女性作家作品的节选,体现对女性的关注

编者在教材中选择了为数不少的女性作家的作品,为了解更为细腻的女性心理、探讨女性创作提供可能。像苏梅、冰心,陈淑章(现代女作家)的文章,其细腻的观察尽显其中。
教材编选者要有较高的文化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编选者更要有性别的差异,性别不同其兴趣、审美均有差异。女性编者的出现,可以从独到的女性视角体味文章,那些构思巧妙、文质兼美的文章也会出现在学生面前,更会为女孩子所喜爱,甚至模仿,成为她们争相学习的范文。这些文章,其细腻的文理、清丽的语言、状描的生动、犹如一幅生动的工笔画,声、色、情、思尽在其中。
有以女性为主要人物的主题单元,《小妹》、《送妹》、《仆至得二女消息》,有专门论述妇女解放问题的单元,《论》、《黎明》、《女儿国》,有专门探讨女权问题的主题单元,《对于中国妇女参政三大疑问的解释》、《遗产制与女权》,有专门描写被压迫妇女的困苦的主题单元,《祝发卖葬》(高明、琵琶记)、《雨》(元杂剧、杨显之)。在民国期间,编者就能够体察妇女疾苦,探索男女平等、对妇女解放问题给予关注,是非常积极、有意义的。教材还选取一些以描写女性生活见长的作家,如罗黑芷是以描写灰色女子的生活及心理见长的作家。

3.指定略读书目体系,对今天阅读的借鉴意义

在一、二两册书中均选略读书目16种,主要是现代散文、诗歌、小说。并且编者说明“表中所列除作文参考书外,可就能力所及,任意选读,唯至少须读两种”。针对初一年级,推荐略读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散文集4部,《寄小读者》(冰心)、《龙山梦痕》(徐蔚南、王世颖)、《大西洋之滨》(孙福熙)、《背影》(朱自清);现代诗歌集4部,《繁星》(冰心)、《童心》(王统照)、《蕙的风》(汪静之)、《流云》(宗白华);现代小说4部,《空山雾雨》(落华生)、《超人》(冰心)、《稻草人》(叶绍钧)、《小雨点》(陈衡哲);外国文学作品2部,《爱的教育》、《续爱的教育》;作文参考书2部,《一般作文法》(胡怀琛)、《记叙文作法》(徐国桢)。
总之,朱氏初中语文教科书录入了很多节选精当、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关注社会,关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怎么发表www.udooo.com

注自然,关注人生,尤其是关注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对现行教科书编写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0.
孙培青,李国钧. 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 汉语文教材评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 朱剑芒编辑.初中国文(2、3、4、5、6册).中华民国十八年.魏冰心校订.朱氏初中国文(1、2、3、6册).中华民国二十二年.陈霭麓,韩慰农,注释.初中新国文(1、2、3、4册).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初中国文指导(1、2、3册).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初中新国文指导(第2册).中华民国二十六年.高中国文(1、2、3)民国十八年.徐蔚南,校.上海:世界书局.(现存北京师范大学库本馆藏).
[5] 夏丐尊,刘薰宇. 文章作法.北京:中华书局,2007.
(责任编辑关燕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