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意大利文学 >绛珠草和竹

绛珠草和竹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16804 浏览:789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草意象和竹意象作为阐述对象,从这两个原型所蕴含的意象伸发开去,探求作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林黛玉性格里多愁善感、孤傲不屈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意象;春草;竹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050—03
原型(archetype),又称原始意象,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中的具有规范和启示意义的象征性符号或心理结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原型再现”和“集体无意识”现象,“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同样的路线。”
《红楼梦》中反复出现水、雨、竹子、花、月亮、草等意象,作者在描写这些意象的同时,向我们传递着长久以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只有更好理解了这些原型代表的意义,才能更好了解作品的精髓,探索我国古典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最深层的意义。
在万紫千红的红楼女儿中,林黛玉无疑是作者穷其生命塑造而成的一个浓墨重彩的人物,黛玉性格的成功塑造,除了得益于作者形象入微的人物描写之外,更得益于林黛玉背后的两个原型意象——绛珠草和竹。

一、绛珠草的意象

荣格认为,原型批评中的每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个意象”古典文学中的原型作为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古老民族丰富的历史经历和心灵世界,原型在文学作品中被有效的形象化,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作为黛玉的第一个原型,绛珠草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可以说,草是林黛玉的前身,她的性格,是她不可逃脱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所在。然而,作者为何要以草作为黛玉的前身呢?草和黛玉之间有什么相似性和必然联系呢?看一看古代的诗词作品,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我们都知道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原始意象,春草意象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这篇作品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汉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刘安所作。在《楚辞·招隐士》以后,春草原型和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描写别离的诗人对春草这一意象十分钟情,诗人把相思之情寄予郁郁葱葱的春草上。李商隐曾把这个现象概括为:“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献河东公启》)绿遍天涯的萋萋芳草将人们的情思引向远方,碧草连天,寄托着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别亲友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可见草首先是寄托相思之情的,不但如此以春草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不胜枚举: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李白《灞陵送别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创作中,“春草”就是这样一种原型,它经常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意象。
卡西尔曾说过:“艺术王国是一个纯粹形式的王国”,而“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诉诸感觉的”,-所以,春草的意象也就构成了一科,诗的纯粹形式,它凝聚了我们民族的丰富历史内容和文化意蕴。
《红楼梦》中黛玉是还情债来到人世间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由此可知绛珠仙草本身就是一株情草。她是相思,愁怨的化身,这一点映照了黛玉的多愁善感,黛玉的哀怨,痴情,构成了她感情生活的所有内容。不仅如此,在她所作的诗词中愁怨也是主要的基调:
“愁绪满怀无释外”“阶前愁杀葬花人”(《葬花吟》)
“秋闺怨女拭啼痕”(《咏白海棠》)
“满纸自怜题素怨”(《咏菊》)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问菊》)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菊梦》)
“牵愁照恨动离情”(《秋窗风雨夕》)
“漂泊亦如人命薄”“草木也知愁”(《唐多令》)
“花解怜人花也愁,庭前春色倍伤情”(《桃花行》)
当然,革作为其本身还常含有渺小、轻贱、自卑之意。《孟子·离娄上》:“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旧唐书·良吏传下·倪若水》:“草芥贱命,常欲杀身以劾忠;葵霍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形成林黛玉内心忧郁的另一把钥匙,黛玉在大观园中是自卑的,无父无母,又没有兄弟姐妹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www.udooo.com

,只身寄居贾府。论身世,她不如湘云出身在四大家族中,论财富她不如宝钗钱财可以自由使用,甚至她都不如邢岫烟,虽然都是寄居在贾府中,但是邢岫烟还有父母双亲,黛玉就是一株无依无靠的小草,虽然美丽,虽然芳香,但是仍摆脱不了她遭人白眼,任人摆布的命运,就像她在《唐多令》中所写的那样:“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二、竹的意象

台湾学者李祁曾在《大陆杂志》撰文,认为绛珠草系摇草,即灵芝草。
《山海经》中“山经”条目载;“又东二百里日,姑摇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摇草。其叶骨成,其华黄,其实如芜丘。”李善注引宋玉《高唐赋》亦云:“我帝之季女,名日摇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由此可见,摇草和灵芝是有亲缘关系的。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灵芝索有仙草之称,而绛珠草则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株仙草,这就确立了摇草与灵芝的联系。当然,曹雪芹是在创作《红楼梦》而不是在做研究,他从《山海经》等文献中取得一个引子,再融合其它内容,塑造了林黛玉的前身。曹雪芹凭借空灵的文笔,缜密的心思给林黛玉赋予了既风流袅娜又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是如果黛玉仅仅是逆来顺受的大家闺秀,那么这个人物就缺失其闪光之处了。黛玉有“妃子”这一别号,又住在翠竹环绕的馆,而红学研究者多把竹子看作是黛玉的象征,那么绛珠草和湘妃竹之间到底有什么渊源呢?一粟《红楼梦卷》第二册377页引赵之谦《章安杂说》的一段文字,可作为灵芝与湘妃竹关系的注脚:
云西示余珍珠莲,类天竹而细,红艳娇娜。叶一茎七片,有刺:干干绿色,而有碧丝如画,插瓶亦耐久。常州人呼珊瑚草,遍考不知其名。疑《红楼梦》中绛珠仙草即是此。
看来曹雪芹对原来仙草神话进行了重塑,但是赵之谦上面的那段话将灵芝(绛珠草)与天竹联系起来,是值得注意的。
竹是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何明、廖国强在合著的《中国竹文化研究》一书中也有段文字,对于揭示灵芝与竹的微妙关系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即:中华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