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幼儿园教学 >关于让程序教学走进生活

关于让程序教学走进生活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12801 浏览:562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如何立足于职业学校对口高考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深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理由能力就成为C语言老师责无旁货的重要责任之一。
关键词:程序;教师;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为人所熟知的故事,都蕴藏着丰富的哲理与规律,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妨引领学生步入生活,到生活中挖掘知识。

一、活用生活之源,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许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对口高考班的学生,存在着“学习人数多,得分比率低”的理由,究其理由,并不在于网络、网页、计维、office这些知识性学科学习难度大,而是程序设计这些逻辑性学科知识过于艰深,不易掌握,在考试中,C语言在专业总分中一般占20%~25%的比例,C语言成绩将直接影响到总成绩的高低。一般而言,C语言成绩优秀学生的专业课往往会在300分以上,反之则只会在250分以下徘徊,C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正是基于C语言所具有的“分数高但内容难”,使学生产生了“欲罢而不能”的困惑,许多学生起初蛮有情趣,但是在学习一个多月后就“力不从心”了,接着便是“云里雾里”,最后则变得“一窍不通”,结果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让C语言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易懂”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C语言教师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了。
C语言这门课程虽然是一种通用的、过程式的编程语言,极具高效、灵活、功能丰富、表达力强和较高的移植性的优势,但是其最终的目的则是怎么写作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据此而言,C语言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C语言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活水,以学生所非常熟悉的生活故让程序教学走进生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事或事例为切入点,使学生品出生活之味。
例如,在讲授“两变量交换数值的理由”时,课前我首先在讲台上放置了一杯豆浆与一杯开水,然后板书这样一道题:给变量a,b分别赋值,要从屏幕上从大到小输出。接下来编程环节里,我把时间完全放给学生,其结果五花八门。为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排序方面来,我把输出语句定为:Printf(“从大到小顺序是d%,d%,”a,b)提示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此时就有了a,b,两个变量的值应该是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想法,普遍得出a=b、b=a的结果,但对于如何实现却莫衷一是,教师以“现在请你将豆浆和开水交换,但不能有混合物”的理由化抽象为具象,“还要一个杯子!”学生异口同声!教师拿出了藏起来的空杯子,“变量就是杯子,赋值相当于倒来倒去,a=b;b=a;这样的办法难道不成了混合物?”学生发出了会心的笑。豆浆杯子被称作a,开水杯子被称作b,空杯子被称作d,这样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写出了“d=a;a=b;b=d;”虽然也存在“d=a;b=d;a=b”的顺序混乱的现象,但是如果再次引领其深思“豆浆杯子”“开水杯子”“空杯子”这一生活常识,理由就会迎刃而解。

二、巧用生活之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毋庸置疑,职业中学学存活在“知识基础差,探究理由肤浅、深思理由短期化”的缺点,一旦遇到“拦路虎”,不是去积极主动深思,寻求解决策略,而是轻言放弃,究其理由,就是因为职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就急需教师采用恰当的生活之法予以
引领。
在讲授“冒泡算法求最值”这一理由时,为使学生较快地理解课题,我就特意设计了《猴子下山》这一故事情境。借助多媒体,我将本课的知识自然融入《猴子下山》的故事中去:有一天,小猴子妈妈要小猴子下山去玩,并告诉它“回来后把你看到的最大数字告诉我”。小猴也听话,在途中特别注意一些数字,它依次遇到了30,43,21,1,56,34,8这些数字。回到家后,妈妈问:“你遇到的最大数是多少呀?”“56”,小猴子回答道。“那你今天遇到哪些数呀?”“这个……,你不是只要我记最大数吗?我可没记哟。”“你不把其他数说出来,怎么知道你对了呢?”“妈,绝对没理由,虽然刚刚学数字,大小还是分得清的”。小猴子特别自信地回答。
在故事的最后我提出“请把猴子记下56这个最大数的详细经过说一说”的理由,许多学生对此不屑一顾:“讲幼儿故事,问幼儿理由,太小看我们了吧。”当我把“编程求30,43,21,1,56,34,8中的最大数”板书在黑板上时,学生们换以严肃的面孔,教师继而做出提示:“猴子下山记住‘56’的详细过程,就是本程序执行的过程。”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与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也开始了具有针对性的点拨。
当教师问道“小猴子下山初次遇到了30,这个数要不要?”这一理由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教师顺势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30不是最大的”,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没有30,哪来比30大的56呢,再者,如果后面遇到的全是比30小的,不就错了?”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课堂上一时剑拔弩张,丝毫没有意识到是在讨论一个原本不感兴趣的理由,这达到了教师预设的效果。学生的辩论最终以教师“是的,30你不记下来,如果后面比30都小,怎么办,难道真的随便说个数去忽悠猴妈妈吗?”的点评暂时告一段落。教师此时乘胜追击:“30记在猴子的脑子中,那么在程序中谁是小猴子呢?”许多学生提到了“用个变量”的概念,教师作出补充:“程序中我们也要有‘小猴子’的变量,不过习惯我们把最大值的变量叫‘max’,最小值叫‘min’……”在教师的引领下,程序的核心部分解决了,但是又出现了“max=a”这条语句位置理由,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列出“求出此题中的最小值”这一理由,并请一同学上机验证,结果是“0”,在大家的疑虑下,我不失时机作出评价:“程序没有写错,关键是我们写的这个程序不严谨的理由,也就是小猴子遇到第一个数时如何处理的理由,”经我一点拨,许多同学想到了理由:“是max的初值为0!”有的学生自然在循环前加上了一条语句:max=a[0],随之把循环for(i=0,i<7,i++)改为了for(i=1,i<7,i++),于是程序也水到渠成。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教授C语言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就应该活用生活之源,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巧用生活之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而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湖南省浏阳市职业中专)
编辑 刘青梅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