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语法学 >探究儿童心灵语言、自然语言、书面语言顺意表达和衔接

探究儿童心灵语言、自然语言、书面语言顺意表达和衔接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8250 浏览:258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儿童语言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三个层面:心灵语言、自然语言、书面语言的逐次递进。在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探究方面:1、前作文阶段

2、启蒙作文阶段3、正式作文阶段.在儿童作文的目前状况及成因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儿童语言心理发展儿童作文成因探究
听过许多教师的说话课、写话指导课、习作指导课,从听课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中都竭力调动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试图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真情。然而现实情况是,语文教师虽有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但不够注重对儿童生活的挖掘,忽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往往过高的强调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奉命而作,闭门造车,这样的作文效果非但不显著,而且学生语言缺乏灵动,或话说的语无伦次,或游离于主题之外,或人云亦云缺少鲜活的儿童个性语言。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为什么孩子们平时能说会道,作文时却词不达意,言非心声?我认为这是儿童时期孩子的心灵语言、自然语言与书面语言未能顺利过渡和顺意衔接的后果。
其实,习作是儿童自身的一种独特体验,是儿童的自我表达及与人交流的需要,是儿童真情的一种自然流淌,而这种自然情感的流淌,不仅源于儿童外在的生活,还源于儿童内在的心灵,是生活心灵化,心灵语言化的过程。而儿童作文是在口头语言即自然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天籁之声”,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童心之作。

一、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探究

儿童个体作文有其自然的规律,弄清这些规律将有利于我们选择恰当的时期和恰当的策略予以指导。
小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可统称儿童作文,而低年级之前的说话可看作是前作文阶段,是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对语言的积累。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书面习作都是运用母语对自己所见所思的理解和表达,最终目标是将心灵语言转化为自然语言,再将自然语言与书面语言顺利对接,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所谓心灵语言,是指孩子在幼小时期虽不能言说但已经在大脑中具有的意象。自然语言是指在日常生活交往或交流中经常使用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是孩子识字之后书写运用的文字。儿童的作文,应是由儿童心灵语言转化成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儿童心灵语言、自然语言、书面语言的顺意表达与衔接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再到书面语言的发展过程。因此,从低年级开始,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及语言感悟能力之外,要有大量的拓展和延伸,逐步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言语述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顺达衔接。所以,抓好低年级说话、写话的能力,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的习作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对挑战的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认为: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作文阶段、启蒙作文阶段、正式作文阶段。
1、前作文阶段 (心灵语言转化为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开始系统地学习书面语言,但是口头语言正在或已经发展起来了。这个时期,儿童虽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但处于“精神胚胎”的孕育期 ,有一颗有吸引力的心灵。著名的生态学家卡逊曾经说过:“如果说真实的资料是种子,日后能长成知识及智慧,那么感性的情绪和印象便是这些种子生长的所必需的沃土。童年时光正是培育沃土的时机。”前作文阶段,是发展儿童感性的情绪和丰富的印象的时期,教师、家长要为日后儿童作文培育出肥沃的土壤。

2、启蒙作文阶段 (自然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衔接,亦称写话阶段)

此时的儿童自然语言即口语已经能够表达的非常顺畅流利,但还没有要求他们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一般是指一二年级的儿童。尽管他们还没有开始真正的作文,但作文启蒙应该开始了。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儿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心里所思所想,不需要任何形式的限制,此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在我的兴趣,以激发儿童说话的兴趣和述说的能力。

3、正式作文阶段 (书面语言的自由表达阶段,即习作练习阶段)

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儿童正处于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作文需要有基本的规范,因此,这个阶段也可以成为作文的“形式化”阶段,其重点在于让儿童学习将作文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此可见,前两个阶段是多么重要的基础阶段。

二、儿童作文的目前状况及成因探究

现实情况却非常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区的儿童发展和受教育目前状况却是大都没有受过良好系统的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另一方面,低年级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所站的高度不够,仅仅认为低年级教学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辅助以阅读教学,而口语表达的指导课像主餐后的零点一样稀缺,甚至根本没有这一教学理念。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性而言,都是具有天赋作文和其他创造能力的。此时的孩子多么需要有胆识的教师关注、引导、发掘、赏识他们宝石一样的奇思妙想,纯真灵动的言语。但现实中我们的大多数孩子面对作文时言语天性却失常发挥。之所以造成孩子们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的匮乏缺失,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理由。

1、学前儿童的心灵语言形成期积累少。

儿童的心灵,是一颗欲将破土萌发的种子,他必须经过生命的努力蓄积和等待,经过无数次的心灵意动,从而在挣扎中,在抗争中,在坚持中使尽生命的力量,绽开紧紧包裹种子的壳,然后才能自如地表达心灵的梦想和感受。尽管这萌发的、绽放的过程并非杂乱无章的,它只是一步一步地前进,每前进一步,总有不同的心灵意动,也给儿童作文以许多鲜活的素材,绽放出奇异的花朵。
2、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有限,其丰富的心灵语言要转换成自然语言,面对一个选词造句的关口 。史迪芬平克指出:“写作是一个后天的选择,真正驱动语言沟通原动力的,是我们从小习得的说话能力——说的语言。”儿童从“说”到“写”又面对一个书面表达的关口,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关口,使儿童作文在客观上存在障碍。作文教学正是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儿童越过这层层障碍的过程。其中,丰富儿童的语言仓库(进行语言积累)和培养其恰如其分地选择已有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成为培养儿童个体作文的重要内容,而这一点也往往是教师缺乏的教学意识,不能亲力亲为。
3、教师在指导儿童作文时一开始就定要求,定题材,不顾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作文基础程度。教师在教学中指导作文时,大多例行公事一样缺乏趣味性,没能打开儿童心扉,没有创设足以让儿童顺畅表达需要的情境,往往以命题作文、试卷作文了事,规定严格要求,甚至限定字数,要求立意创新、中心突出等等一系列学生并不甚明了的词义,让儿童一下子迈入第三个阶段,而放逐了前两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准备不够,由此产生自我发展的阻碍,害怕作文,反感作文,甚至抵制作文。
儿童作文是其接受教育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 ,但是,如果仅仅从为了让儿童做好文这个角度出发来教作文的话,那就显得太目光短浅了。“学作文即是学做人”,愿教师们从一开始就秉承“千教万教教做真人”的理念,让孩子们从迈入学校的开始就能用真性情的文字书写他们至真至纯的人生,用灵动而柔情百转的汉字来传承我们的汉语言,来表达我们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至真至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剖析与教学指导》
[2]《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0期 特级教师刘云生《儿童个体作文的源与流》
[3]潘新和《语文教师,言语生命的传递者》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