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音乐教学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11535 浏览:470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参与讨论,进而分析和解决理由,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技能的策略。案例教学法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策略,弱化了教师角色,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而将其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

一、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原则

1.案例要有真实性。必须是源于真实事件,切莫凭空杜撰,也不能根据某一事件虚构案例。例如,讨论酸雨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时,可举例: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每年都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最终形成面积惊人的酸雨区。目前,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2.案例要有典型性。要根据课程要求选择典型事例,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教师设计的案例中,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如在讲碱金属一节时,可列举如下案例:
十套《走进科学》栏目,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在中国中部的某个山村里,有个农妇的儿子在去舅舅家吃饭的路上途经一块坟地,当晚回家就发起了高烧,开始胡言乱语。这个农妇马上请来了邻村一个有名的巫师。这个巫师断定农妇的儿子是“中邪”了,而且这是个怕水的“鬼”。于是巫师施法后,自称是抓到了“鬼”,然后将“鬼”扔到了准备好的盛有水的盆里。只见水面上马上出现一个小球,还游来游去,发出“嘶嘶”的声音,一会儿又没了响动。请问水面上那个“鬼”到底是什么呢?
3.案例要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理由。如在讲氯气一节时,举例如下:
2005年3月29日晚,一辆在京沪高速公路行驶的罐式半挂车在江苏淮安段发生交通事故,引发车上罐装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讨论:为什么氯气会使人中毒?氯气泄漏时应如何逃生?

二、高中化学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措施

1.讲授法案例教学。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策略,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策略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策略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讲授法具有快捷高效、能面向大量听众、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等优点。在化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通过教授法讲解一些疑难点,能指导学生正确分析理由。如案例: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为“水俣病”。
学生很难分析其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中理由,于是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这属于重金属水污染事故,汞化合物CH3HgCl可引发两眼斜视、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等症状,严重的出现痉挛、麻痹、意识障碍等急性发作,并很快死亡。

2.实验法案例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旨在指导人们实际生产的应用型学科。在化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模拟案例中的场景,在实验室中还原案例原理,通过情景再现直观地观察案例中的具体反应,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案例中隐藏的化学原理,并能提出解决该理由的策略。如下面的案例:
瑞典化学家舍勒于1974年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生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立即引起了舍勒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他将制备出来的气体溶解到水中,发现这种气体的水溶液略显酸性;该水溶液还能使花朵、纸张、叶子等的颜色褪去。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氯气。氯气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为什么能使花朵、纸张、叶子褪色?为此设计如下实验:
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再向氯水和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把一支装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摇动试管,观察现象。实验表明,氯气溶于水呈酸性,且能与NaOH反应,氯气与水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作用。

3.辩论法案例教学。

辩论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策略适用于一些观点不是很明确、误导性比较大的案例,在教师列举出具体案例之后,按学生的观点分为正方和反方,教师作为评论方,然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最后总结出正确结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案例,并通过这种学习掌握分析解决这类理由的策略。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