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英美文学 >简析植物病理学教学中语言技巧运用

简析植物病理学教学中语言技巧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11349 浏览:460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信息传递量大增,但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很好。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极为重要,本文通过植物病理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些语言技巧应用实践,旨在探索更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教学表达方式,同时也为自然科学的“人文化”教学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关键词:专业教学,语言技巧,专业兴趣
1674-9324(2013)50-0273-02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植物病理学(简称植病)专业教学中,我们做到了“微观现象可视化,抽象理论具体化”,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力求将最典型的病害照片、最直观的教学视频、最新的研究进展一一在课堂上展现,专业教学比过去板书教学有了更多的内容以及更为便捷的展示形式。理论上,我们可以取得比过去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却往往令教师沮丧,其理由何在?笔者经过实践教学总结,发现植病教学中的语言技巧运用也非常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绝非简单的将书本以电子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事实上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特别是现场讲述者(教师)的语言表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在专业的学习中,同样也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乐于接受,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特别深思的理由。富有技巧性的教学语言,犹如春风化雨、琼浆玉液,或者是让人难忘的精品相声、小品,令人兴趣盎然,印象深刻,精神为之一振,会使课堂教学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相反,教学语言缺乏技巧性,则让学生听而生厌,集中不了精神,困意绵绵,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要求我们在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教学实践中,除了精心备课之外,尤其要注重语言技巧的运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

一位教学名师指出: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对专业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爱好能极大地感染学生。举一个反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说,“这门课没啥意思,学起来特没劲”,这是很不负责的表达,往往误导徘徊在专业门口的学生,传递的是负能量。

二、引入式

比如讲到植物病毒这一章节,教师作了这样一个课堂设计,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昨天晚上,给大家备课的过程中,计算机不幸中了病毒,结果费了很大的劲,重新安装了启动程序,电脑才得以运转,今天介绍一种非细胞生物——病毒,将两种名字相同但是内涵绝然不同的概念放在一起,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来认识微生物病毒,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给学生介绍小麦条锈菌在越夏区(海拔差异较大的山区)可以周年循环时,不失时机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现象讲的就是一种物候学,同理,山下的小麦与山上的小麦成熟期的差异,使得小麦条锈菌从山下往山上传播,而当山上的小麦也开始成熟时,山下的小麦也开始播种,条锈菌至上而下的传播,从而形成专性寄生菌的病害循环。讲述微生物侵染植物时,除了造成病害损失外,有的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一种黑粉菌侵染禾本科植物菰之后,会形成一种叫做茭白的东西,它是美味的食材,当碎色花叶病毒侵染郁金香后,会使得郁金香的颜色更加美丽,价值比普通的健康的郁金香要高上千倍,这就是所谓“祸兮福所倚”。

三、图形总结式

植病课程内容庞杂,专业概念应接不暇,但是在一位老教授的课堂上,专业逻辑却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老教授讲述:“学习本门课程,重点在于搞清楚两个图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前者即病害三角(Diseasetriangle),后者即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看似轻描淡写的总结,却蕴含着深厚的专业功底,让人印象深刻。

四、介绍式

当讲述到一种接合菌——笄(jī,第一声)霉时,首先设问,这个字念什么?结果学生回答不上,然后给学生介绍,这个字是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个字,表示一个年龄阶段,到了这个年龄,古代女子已达成年,将头发扎起来,而这种真菌的外观形状,恰好像扎头的样子,过去老一代的植物病理学家,古文功底很好,在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时,就用了这个字,非常形象。

五、类比式

在讲述“菌丝”与“菌丝体”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时,老教授打了个直观形象的比方,说:“一根棉花丝,就相当于菌丝,而一团棉花丝,则相当于菌丝体”,这种表达,简洁明了,学生易懂易记,乐于接受。

六、词根式

在讲述一种名为“畸形”的症状时,顺便介绍其对应的专业词汇:malformation,mal-表示不正常的,formation,大家很熟,“形成”,相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状态而言,形成不正常(过度生长或生长不够),自然属于畸形,此外,还有maltreat()、malpractice(渎职)、malfunction(功能紊乱)、malnutrition(营养不良)等等。当介绍爱尔兰饥馑(Irish Famine)时,讲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告诉大家这个拉丁文表示的是“具侵染性的植物破坏者”这一意思,因为phyto-意为植物,phthora意为破坏、毁灭,infestans意为具侵染的,然后讲述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造成近150万人因饥饿致死的史实,进而告诉同学们植物病害大流行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受灾挨饿的血泪史,听得同学们神色无比凝重,也加深了他们对学习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七、顺口溜式

我们给学生介绍小麦条锈菌的孢子通过气流随机传播,具有突然爆发趋势,防治有一定困难时,直接总结成“大风起兮孢子飞扬,小麦条锈防不胜防”,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小麦上往往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病原物,分别为条锈、叶锈和秆锈,学生不易区分,我们根据其在小麦上的生长方式,总结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这样学生就易于掌握了。
八、拟人表达式
至今我还记得一位老教授在讲授专业课时,讲到一株植物由于受到病害侵染,叶片脱落,最后只剩一两片叶子在风中“苟延残喘”,这个成语让人忍俊不禁,记忆深刻。介绍病原物的种类时,教授指出,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合称为“病害四大家族”,特别是线虫,通过口寄主植物,从而间接地帮助了其他病原物的侵染,因此它往往被称为“开路先锋”,拟人植物病理学教学中的语言技巧运用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化的语言往往更能让学生接受,增加他们的专业兴趣。教学过程中,除了我们该准备的硬件:教学PPT,文字、图片与视频,尽可能地直观形象外,我们的教学热情、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对专业知识所能达到的深入浅出的领悟尤为重要,若两者能达到有机的结合,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植物病理学专业教学中的语言技巧运用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学成,所以要勤于学习,善于钻研,乐于向前辈求教,并密切关注农业生产实际,不断总结积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达到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寓教于乐的教学境界,让学生感受到其实听知识体系较为严谨的专业课也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提高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不断加深着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这种理解我们如果能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一件有作用的好事。
基金项目:国家级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01228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JY1302012)资助
作者简介:詹刚明(1976—),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