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语言学 >探究叠词语言艺术魅力

探究叠词语言艺术魅力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17670 浏览:803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叠词,就是把单音词或双音词重叠而构成的新词。这类词有着鲜明而独特的修辞作用。像颗颗珍珠,闪现于课文之中,令人赏心悦目。
叠词可摹声。
如《晋祠》中的“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这里的“叮叮咚咚”再现了水声清脆响亮,且长绵不断,使人如闻其声。
叠词可显形。
如《天山景物记》中的“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重重叠叠”显现出枝丫的茂密之状,“斑斑点点”则展示出日影的细碎之形。真切生动,过目难忘。
叠词可绘色。
如《晋祠》中的“那周柏,树干劲直……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疏枝“青青”可见色之浓,周柏的古老苍劲可窥一斑。
叠词可传味。
如《菜园小记》中的“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其中的“脉脉”,表现出香气浓郁不断,读来似有浓香轻轻入鼻。
叠词可绘外貌。
如《普通劳动者》中的“他不过有20岁,一张圆脸,厚厚的嘴唇上抹着一层淡淡的茸毛”,“厚厚”、“淡淡”真切地再现了小伙子的外貌特征,使其淳朴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
叠词可展言行。
如《菜园小记》中的“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伸伸”、“擦擦”、“看看”,表明动作连贯而轻松,流露出了劳动者的喜悦和自豪。
叠词可现心理。
如《荔枝蜜》中的“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用有形的“疙疙瘩瘩”来描写无形的心理活动,不愉快、不舒服的心理状态便真切地流露出来了。
叠词的形象性和形式美。
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首诗前四句写登楼吊古,这两句写登楼所见,末两句因景生情,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感。这其中的“历历”,写汉阳树清清楚楚,看得分明;“萋萋”写芳草浓密茂盛,欣欣向荣。此两处叠字使用,使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格调优美。眼前景物,脱口而出,形象鲜明,又自然又开阔。难怪李白游览黄鹤楼,见崔颢所题此诗时叠词的语言艺术魅力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叠词的音乐美。
有些文字本身的音乐性不显著,一旦叠用以后,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表现一种音乐美。如《伐檀》中的几个关键句子:
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
这首诗写出了奴隶们艰苦伐木、运木的劳动情景。“坎坎”三次反复使用,不但形象地表现了奴隶们迸发于内心的吼声,而且惟妙惟肖地描摹了斧砍木头的声音。语言铿锵,节奏感非常强,琅琅上口,一种音乐的美感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叠词的抒情性。
用叠词来浓缩诗的意境,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声声慢》,开头就大胆地用了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给这首词定下了沉郁悲凉的基调,开篇就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词人饱经忧患,孤苦无依的无限愁思。
当然,某一叠词的修辞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兼而有之,只不过有所侧重罢了。由此看来,我们在阅读诗文时,要注意其中的叠词,品味它们的妙处。这样,在写作时便可信手拈来,为己所用,为文章增色添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