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银行管理 >简析福斯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

简析福斯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22369 浏览:973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了20世纪60-7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水平。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包括三个方面: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唯物主义;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进行彻底的生态革命。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启发:加强技术创新;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重构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循环经济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和切入现实的路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福斯特对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新阐发,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物质变换”概念的内涵

福斯特之所以注意到并能勾画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不满意当代的某些生态社会主义者生硬地拼接绿色理论和马克思思想的做法,福斯特希望能发现马克思思想与当代绿色思想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二是在第一个理由的推动下,福斯特发现了“马克思对伟大的德国农业化学家J.V.李比希的著作所从事的系统的研究,把马克思引导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物质变换裂缝'这样一个重要概念上来,而这使得他对自然异化的分析成熟起来。” [1]福斯特指出,马克思第一个接受并继承了李比希所赋予物质变换的概念及其内含,并将物质变换与劳动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丰富和拓展了物质变换概念的含义。
1、物质变换的自然内涵。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的自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界自身内部的物质变换。例如,有机体每天都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物,并排泄出不能被自身所吸收的成分,这便是有机体内部最原始的物质变换。有机体在自身进行物质变换的同时,还跟无机体发生物质变换,但有机体和无机体之间的物质变换都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二是以劳动为相似度检测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变换:福斯特认为,马克思是从人类一般劳动过程出发,证明了劳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物质交换的相似度检测。在分析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时,指出人不仅外在地转变自然,也内在地转变自身。
2、“物质变换”理论的社会内涵。在分析自然内涵的基础上,福斯特进一步地探析马克思物质变换的社会涵。福斯特指出,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的社会内涵表现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劳动过程,“具体劳动把人与自然本身的生产以及其他方面的生产都卷入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甚至把一切商品都卷入了这种生产之中”。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一般的社会物质变换制度,普遍关系体系,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普遍的能力……都第一次形成起来了。” [3]综上可知,福斯特从自然和社会的层面解释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一方面揭示了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调整和处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其结果必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理由,这加强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大土地所有制,必定会导致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然与社会的物质变换出现断裂。

二、物质变换裂缝理论蕴涵的循环经济思想

福斯特在重构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时候,发现马克思从理论上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物质变换与物质循环的相互转化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的裂缝理由。福斯特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变换的自然内涵与社会内涵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这种自然自身的异化及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劳动异化,对作为整体的自然和社会这种统一的生态经济社会有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物质变换裂缝,最终导致的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是对自然和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福斯特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福斯特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迪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物质变换裂缝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循环过程的破坏,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同时,他也发现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与当代循环经济的生态理论与实践在根本上是相通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运动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循环平衡的形式,而物质变换裂缝就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弥合物质变换裂缝的必定要求。

三、“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启迪

1、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环节,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保障。福斯特指出,马克思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说道:“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加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资料。” [5]我们在社会经济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科学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把生产中排放的各种可利用的废弃物转变成再生的资源,投入到再生产中,以最少的消耗实现最大的效益,使整个社会生产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废料——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体系。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支持新工艺,新技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整合现有的成熟技术,以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力和创新力。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支持和鼓励企业研究和开发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激励企业和消费者节约和循环使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思想保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谁也不是土地的所有者,因此,谁也不能乱用和破坏土地,我们应该像好家长那样,善待后代那样善待土地,以对子孙后代关心和负责的态度自觉地保护好土地,”[6]这是一种全新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人们以往的一味地要“征服自然,转变自然”的观念,树立新的“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因此,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知识,树立全新的发展观。在生产领域,我们要树立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新的系统观,不仅考虑产品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承受能力,实现生产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在生活领域,我们要树立新的消费观,转变传统的“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观念,提倡对生产,生活产品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提高人们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J. B. Foster. Marx’s Ecology[M].Monthly review Press, 2000.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刘仁胜,肖峰,译.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郭剑仁.生态地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