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5565 浏览:172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时代的发展对我们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要有健全的心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培养人才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关键课程,如果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和成才来说,无疑是非常有作用的事情。
【关键词】人格 心理健康 品质
: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

2.066

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项紧迫工作。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适时科学地渗透在教学中。现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品质。

一、文道结合教育,强化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人格,作为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具有广泛的作用,它包含了每个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系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这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认为健全的人格主要是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比较切合,能以自己良好的作为和品质感染他人、怎么写作社会。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充分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由于人格的培养相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来说比较隐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这就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常言道,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教师只有将知识的教学与人格的培养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慢慢注入学生的心田,才能真正的完成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目的,也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完善自我。

二、激发学生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积极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学生们的心灵,恰如一池明亮清静的湖水,需要我们教师去投上一个的石子,以荡起他们情感的波浪,唤起他们求知的,然后引导他们在情趣盎然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烈,教师就可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追根求源,推动他们攀高涉险,催开他们智慧的蓓蕾。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作的这首词吗?他创作时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学生们有的答的领导经历,有的答他的文学作品风格,有的答的学习经历。)教师可以接着说:“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词。它形象地指出了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图片展示《沁园春·长沙》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的作品风格等等)。由教师设问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到直观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学习意境,立即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认知。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面貌?中国是如何带领人民走革命路线的?结果又是什么?这样,学生的探索热情就十分的高涨。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变序讲读课文;在讲读中,还要注意多为教学内容的引入制造悬念,渲染气氛,这些教学举措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认同感和情感体验。特别是当教师把“激将法”用于教学,学生在“看谁答得精彩”、“看谁最聪明”的强烈情绪鼓舞下,则会更竭尽全力的去深思,教学中会取得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针对个性特征,提高学生自我制约能力

所谓自制力,即人善于制约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自控力一方面表现为克服外部困难或某种内部动机的干扰,强迫自己学习,抑制自己的某种行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内部干扰下,发动和维持某种行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策略之一。如在教学《雨巷》一课时,我们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操作(自学——个别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集体评议——集体总结),多层次的操练(制约性操练——半制约性——非制约性)及多种媒体辅助(音像、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自我制约的状态下主动学习,不觉得枯燥。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正诱因,帮助他们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一旦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就起到了增强学生自控能力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一些个性特征要强的学生,教师则要多下功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可与他们交朋友,搞“约法三章”,并进行周边提醒监督,开展“比比谁能战胜自己”等活动,逐步完成由管到放,由他控到自控的转变。

四、调剂听说读写,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缺乏长期持久集中精力的能力,这属于自然现象。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科学设计40分钟的教学活动,合理调整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学心理,始终保持情趣盎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变单一的“讲授课”为“语言文字训练课”“语文活动课”,40分钟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听说读写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交替使用。在智能训练的同时,又伴随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一旦发现学生有了厌学情绪,立即要变换方式策略。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在积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又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一定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