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谈新课程语文教学心理对策

谈新课程语文教学心理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13015 浏览:565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语文新课程理念已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产生了一种困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文本、教法、手段,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理由何在?关键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内容是客观的,须经心理状态这一相似度检测才能内化于学习主体,而教学策略的最终价值,是创造出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门,也是教者真正走进新课程的成功之门。正如《学习的革命》指出的:“这个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构成,更应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身心发展。为了语文教学的轻松、愉快、高效,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如下五个角度帮助学生构建、确立健康的学习心理:

一、调动求知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心理对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观能源,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激励学生行动起来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内部的动机愈强烈,学生的外部行动愈坚决。学生有了强烈的动机才会产生学习热情,才会关注学习内容,而关注和热情是走人最佳心理状态的入场券。每个学生都潜藏着求知欲,只有调动了求知欲,学习才有动力。不断产生求知欲,学习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准确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并努力采取各种方式去实现它,才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学习成长的过程才会更有作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设疑、质疑,在引导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更多的未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二、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好学、乐学思想充分肯定了兴趣的作用。“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这句话也有力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是热情的温床,是成功的源泉;兴趣,能触发学生求知的“胃口”,是将艰苦学习转化为快乐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时,求知欲就旺盛,就能积极主动、心情舒畅地去学习,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甚至将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用心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趋美向善、恶丑嫉恶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急于认识、鉴赏、评判的冲动。

三、善于自我激励

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经常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学习疑难理由缺乏钻研精神,或者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意志激励,使学生把学习能够坚持下去。意志,是人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而产生的心理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积极的情绪能刺激学习,积极的暗示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较好地解决了某个疑难的时候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经常受到肯定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暗示,形成自我激励:“我能行!”

四、培养合作精神

“过去的学习就像打乒乓球,最强调个人技能。现在则更像在踢足球,你需要不停地变换位置,并要关心同伴在做什么。”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已被视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与他人共在”,学习活动不仅与知识打交道,而且与人打交道,在对话交往中,各自都会有肯定、有否定、有启发、有创造。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完成社会调查专题、专题论辩、制作模型、编演课本剧等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训和能力。

五、注重探究观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辞境兼佳的文章,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于发现字里行间蕴涵的事理和情趣。学生发掘这些课文的“情” “理” “趣”,自主投入学习,思维的火花便会不断闪现。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单调的事情,而是一件感受自然、感触社会、感悟人生的快乐事情。因为注重发掘,学生可以因此养成探究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精神家园。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