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高考复读引发心理理由与其应策略略

高考复读引发心理理由与其应策略略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4339 浏览:115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由复读引发的心理理由多种多样,其中以焦虑、敏感、冷漠三种症状最为严重。复读生自身的过高期望、家长的过度关注、学校的升学压力及社会的固化偏见,是导致上述心理理由的重要理由。要改善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轻松备考环境”,“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让复读生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关键词: 复读生 心理 目前状况 策略
近年来受适龄考生减少、高考录取率攀升、高中毕业后留学及社会成才观转变等因素的影响,高考复读人数逐步减少。但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高考复读生在参考学生中所占比例仍高达10%~15%,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甚至更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复读生的存活状况、学习条件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了很大改善,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及自身的高考压力,仍使复读生孳生出比应届生更复杂的心理理由。本文结合社会环境分析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策略略。

一、复读生群体的心理目前状况

复读生,不管是高考落榜生还是高分复读生,都面对着巨大的再次高考压力,自身的梦想、父母的期望、亲朋的关怀、老师的激励,加上已经有过的高考失败经历,使他们置身“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极度紧张气氛中,无法用一颗相对平常的心面对和处理发生在周围的一切。在高压之下,复读生心理理由不再是个体现象,而是演变成群体性理由。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高中复读生……心理理由达到中等程度的人数平均达到40.39%,达到严重程度的人数平均达到1

2.51%,其中有严重心理理由的检出率高于普通高中生10.8%”。[1]

笔者调查和走访了部分高考复读生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发现由复读引发的心理理由多种多样,其中以焦虑、敏感、冷漠三种症状最为严重。这些理由已经成为萦绕在复读生群体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不仅影响到复读生当下的身心健康,也对其未来成长道路产生影响。
(一)焦虑
焦虑几乎是复读生的“通病”。调查数据显示,90%的复读存活在焦虑心理(如图1),其中有18%的人表现得极度焦虑,且常伴有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缺乏、睡眠困难等现象。个别受访者甚至表示,高考压力使得自己变得焦虑烦躁,曾一度连续数天失眠。
(图 1)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阶段性考试前后是焦虑心理的高发期。复读生考前常患得患失,为能否考出好成绩而焦虑;而考试暴露出的理由或考试结果不理想,又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心理,并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正是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漩涡中,复读生的焦虑心理越来越严重。
(二)敏感
高压环境使复读生变得十分敏感,常因老师、家长或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或一个细微的眼神而产生自我否定或无端愤怒等情绪。自我否定的情绪走向极端,会孳生出“没脸见人”、“就此了结”的想法。调查中,个别受访者表示曾有过自残、的念头,值得引起关注。由无端愤怒引发的言语或肢体冲突,在复读生中十分普遍。70%的复读生表示复读期间有过人际关系紧张经历。其中20%的被调查者与同学和老师有过言语冲突,30%的被调查者与家长有过言语冲突,20%的被调查者与同学、老师和家长都发生过言语冲突事件;8%的被调查者甚至与同学、老师、家长有过肢体冲突。(如下图)
(图 2)
(三)冷漠
有过应届班和复读班教学经验的老师表示,应届班的课堂与课间气氛相对轻松活泼,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相对融洽,而复读班的同学关系及师生关系则表现得较为疏远、冷漠。尤其在入学初期,复读生还未能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心理上普遍缺乏安全感,当他们加入陌生集体,面对的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同学时,心理上会筑起一道“防护墙”,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敞开心扉,融入集体。同时,复读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还没有建立,他们会刻意与老师保持距离,不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当然,随着交往的增加,高考的临近,复读生会重新审视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部分学生会慢慢意识到必须寻求外部支持以缓解巨大的高考压力,集体的冷漠关系会被逐渐打破。
复读生的冷漠还表现为对家庭及社会现象漠不关心,他们逃避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漠视发生在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无动于衷。可以说,高考占据了他们的整个身心,使他们阶段性地丧失了表达关怀与爱意的能力。

二、引发复读群体心理理由的理由分析

复读生自身的期望,以及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压力,都成为导致上述心理理由的重要因素。

(一)自身的过高期望

自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通过高考跃入“龙门”已成为中国青年转变命运的最重要的“希望之路”。对于经受过高考挫败的复读生来说,高考还有着更为深远的含义,落榜后遭受的冷漠和白眼、复读的煎熬与艰辛,都迫切需要通过“金榜高中”来宣泄。为此,复读生常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有的复读生过分苛求自己,总是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每次考试一定要拿全班或全年级多少名,高考一定要考多少分,一定要考上哪个大学等。有近45%的复读生的复读目标是重点本科,他们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压力”[2],正是内心渴望成功与成功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焦虑等心理理由。

(二)家长的高度关注

家庭的过度关注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学习念叨型家长”,这一部分家长认定高考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也是转变家庭命运的突破口,他们不断念叨着让孩子努力学习,为家庭争光。他们过多地把关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随时盘问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欢欣鼓舞,这在无形中给了孩子心理暗示,使复读生背负着“如果失败了,会使家庭蒙羞”的压力,因而产生焦虑、担心、恐惧等情绪。在本次调查中,有将近两成的受访者反映家长有这种行为。
另一类家长则意识到在复读生备考期间,一味敦促孩子学习只会给考生带来更大压力,他们开始调整“战略”,小心翼翼地避而不谈学习,从不呵斥孩子,生怕摩擦会影响孩子的备考情绪,孩子脸色稍有转变都会让他们胆战心惊,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这一类家长我们称之高考复读引发的心理理由及其应策略略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为“生活照顾型”家长。被调查者中有超七成的学生反映,复读期间父母对自己百依百顺,有的甚至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地步。这种对考生的畸形重视,实际上让考生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压力,他们急切地希望以好成绩来回报父母的爱,同时担心一旦考试失利,父母的爱也将随之而去,因而倍感焦虑。

(三)学校的升学要求

虽然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考平均录取率已逐步攀升,但普通高级中学及各类高考培训学校的升学压力并未得到缓解。一方面是昔日的高考竞争已升格为考名校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因为升学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平行单位之间的横向比较,而不是同一学校的纵向对比。尤其对于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各类高考培训学校来说,升学率是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的唯一砝码,与生源、学费、教师待遇等息息相关,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升学压力会以各种指标转嫁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头上,而教师则通过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大量重复练习、强化模拟测试等方式,将其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高压环境加上不容乐观的教室和宿舍条件,成为各类理由孳生的温床。

(四)社会的固化偏见

虽然近年来社会成才观有所转变,不少人对高考的看法渐趋理性,以往“一考定终生”的思想正逐渐被“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打破,但中国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传统仍对复读生群体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普遍认为高考是唯一有效的成才模式,考取名校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媒体的宣传在这一点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对高考成功者的大肆宣传,对高考状元求学故事的神化,无形中渲染了“以考成名”的社会舆论氛围。在这种舆论环境下,复读生一方面要面对前次高考失败的挫伤,另一方面要应对下次高考的压力,双重压力使他们极易孳生焦虑、敏感、冷漠等心理理由。
基于上述种种情况,“深入了解高中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其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3]

三、倡议与策略

要改善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应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学校已将考前心理辅导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当中。但不容乐观的是,这一举措并未真正解决复读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理由,这首先是由于教育培训机构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其二,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几次考前辅导难以见实效;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机构一心只求升学率,常常主动放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健康的心理不仅能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处理师生和同伴关系,推动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还能推动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愉悦接纳自己,及时制约由高压产生的种种消极想法与行为,因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高考,对于提高升学率也大有裨益。
因此,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要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有效地开展;及时疏导和排解学生中存在的不同心理理由,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放松心情,以愉快、自信的心态备战高考。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监督和管理责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以制度约束各级各类学校定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情况作为复读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对于未配备相应师资的培训机构,取消复读班的举办资格。

(二)构建轻松备考环境

研究证明,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人们在愉快的心境中,抛开烦恼和压力,思路会更开阔,反应会更敏捷,记忆力会更好,学东西会更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环境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高考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要构建轻松愉快的备考环境,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快乐学习的氛围。不要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要以大量重复练习占满学生的课余时间,要尽力化解学生的压力而不是增加压力;不要抢占副课尤其是体育课,要鼓励学生通过适当体育运动来放松心情;营造乐观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同学们在集体中相互取暖以抗高压。对于家庭而言,则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纾解情绪的环境。家庭成员可充分利用晚餐前后的半个小时,分享一天的见闻趣事,让孩子在分享中自由吐露心声;家庭还应培养一个占时不长、全家都乐于参与的活动,比如看某一档有趣的节目,或参与一项体育锻炼,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让孩子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纾解压抑的情绪,感受家人相伴的温暖,从而更好地面对高考压力。

(三)引领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考生放下包袱,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应对高考。而要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大众传媒、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界有识之士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着力。
首先引导正确的社会成才观。通过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等手段,打破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金榜题名”的成才观念,鼓励考生选择与自身兴趣特长相符合的成才道路。让考生及家长认识到,上名校,读博士,做“海龟”是成才;在竞技场上,滚打踢投,挑战极限,是成才;在社会各行各业里,当厨师、做裁缝、开飞机、搞动漫,同样是成才。总之,只要是依靠自己的脑力和智力,发挥自己的技能和特长,谋求存活和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都是成才之道。
引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长期以来,中国家庭教育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而忽略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养成,引发种种理由。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孩子健康成长。而健康不仅意味着强健高考复读引发的心理理由及其应策略略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的体魄,还意味着健康的心理与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不仅能使孩子主动积极地应对人生路上的坎坷与挫折,还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创造力,使他们将来更具创新精神,更容易获得自我满足感。为此,社会要引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远比让孩子收获一纸名校文凭更重要。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准确的自我认知与定位能力是个人持续发展的保证。对于复读生而言,正确地评价自我,冷静深思自己的性格气质类型(Temperament)、兴趣爱好(Desires)、能力(Ability),以及自身的优势与不足(Assets),并通过分析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及自身在环境中的地位,从而合理定位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作为奋斗目标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自我认识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发掘自身潜力,又能帮助学生修正缺点,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不断修正学生自我评价中过高或过低倾向,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准确性、适当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斌.浅谈高三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J].学园,2011(2).
[2]陈妍,徐晓娟.汉中市高中复读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及策略[J].新西部,2008(24).
[3]郭炳德.高中知识丢了几年拾起来会吃力,专业不满意可校内调换或申请二学位——大学生回流复读,莫拿青春赌明天[N].中国教育报,2010-10-16(2).
本文为2012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中国高考制度下复读现象的调查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1207121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