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试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就业心理指导

试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就业心理指导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13649 浏览:576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和积极心理学虽然研究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要探讨如何演绎精彩人生,后者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但二者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重视个体潜能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重视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旨在提高生活的质量,追求幸福人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一、积极心理学介述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策略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 ,对个人成长 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策略,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面对着择业和承担各种社会义务的选择,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压力,更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常有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会感到迷惘、困惑、焦虑、苦恼、忧郁,甚至出现各种心理理由。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就心理

1.依赖心理。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求职的思想观念,致使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深思决断,缺乏自我选择和决断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部分大学生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缺少竞争的勇气,认为学校、社会甚至家长理所当然应给自己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
2.焦虑心理。一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当面对个人的期望值与社会期待不完全吻合,表现出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体验。
3.自卑心理。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表现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择业效果。
4.自负心理。有的大学存活在过高评价自我、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的自负心理。表现为职业期望值过高,从而错失良机。
5.盲目心理。部分大学生因为没有目标,存在着浮躁、不安、无名的苦恼;还有些大学存活在盲目求高的心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却忽视了理想中完美的单位能否赏识接纳自己,不合理的定位最终导致择业受阻。
6.急躁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性,心境受到多种择业因素的困扰,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力,心情急躁,对各种信息常作出不加深思的反应,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能客观分析和合理归因。
7.从众攀比心理。有些大学毕业生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些方面比不上同学所选择的就业单位,就轻言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滋生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鹜远的心态。
8.求稳心理。大学生追求职业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部分毕业生在认知方式上陷人非理性状态,将职业稳定绝对化,将其当作择业的唯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以至于同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策略与思路

1.理由解决式就心理指导。通过提供有关信息,使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人才需求状况,特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理想职业、适合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澄清理由,协助学生对相关的理由作出适当的决定。这种心理指导和策略可以迅速解决理由,适应于处理毕业生因缺乏政策或信息而产生的理由。
2.能力培养式就业心理指导。职业能力是人从事某些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职业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成就的大小、事业的成败。这种就业心理指导不仅在于解决毕业生的具体理由,还要注意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生未来自行解决理由创造条件。
3.正面引导式就业心理指导。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困难和机遇的关系以及挫折与成功的关系等。这种择业心理指导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要克服负性情绪,正确把握自己,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择业观念。
4.职业适应式就业心理指导。所谓职业适应,消极言之,指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能力、需求、愿望等条件相符的情形。积极言之,则指个人自愿配合职业上的限制或要求,肯主动学习从而增强能力,培养兴趣,克服困难,并最终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满足的适应过程。职业适应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完善自我意识,也就是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制约的不同层面正确认识自我和调适自我,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并能加以合理调适。这种就业心理指导策略的重点是以一连串的决策、适应为主。
5.自我发展式就业心理指导。这种择业心理指导策略充分重视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强调通过认清自我,发掘潜质,化解不良心理,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最终达到主动地去开创自我发展的前景,选择适合于自己特长和环境的职业。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与职业规划

从学生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关乎一个学生能否顺利成才,同时也关乎个人能否幸福享受自己的生活,唯有在积极认知的基础上,养成正确的职业自我意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

(一)强化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

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业生涯自我是自我概念在职业生涯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反映,它是主体的我对涉及与自己职业生涯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有关因素的认识,具体包括自身因素、自己所处的职业生涯环境、以及社会资源因素。了解职业生涯自我、接纳职业生涯自我、发展职业生涯自我,是个人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前提。积极的职业生涯自我认知就是要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自身的有势、兴趣、爱好,了解自我性格与自我能力,了解社会政治、经纪、文化发展状况,掌握社会相关的职业资讯,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体系,从而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为自我价值的最终实现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准备。

(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自我调控能力

职业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首先是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其次是对职业匹配性的评价,即大学生对自己与某些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再次是自信心,即大学生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

(三)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培养职业规划理念

学校每年都会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明了自己在每一阶段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及如何达成发展任务,并在困境挫折时能够明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找到解决办法。在团体中有能力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有点和限制,并且能够结合周围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发挥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1]李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报,2006(02).
[2]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3]高海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路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4]王佳利.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