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试述疏导小学生纠结心理 推动养成教育有效实施

试述疏导小学生纠结心理 推动养成教育有效实施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9933 浏览:361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生的成长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因素,他们在没有亲历的无数纠结中逐渐成长,他们会在徘徊中迷失方向,各种挫折难以避开,困境使他们不能突破自我。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态直面人生才是最明智的,所以如何做好疏导小学生的纠结心理是我们当今作为小学教师及其家长的不可推辞的职责,也是小学生必须接受的养成教育的势在必行的过程。
【关键词】疏导;纠结;心理;推动;养成;有效

1 小学生成长阶段中的各种不适应理由与养成教育的联系

1.1 入学的不适应-养成好习惯

叶圣陶认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关教授讲“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本来应该从小培养,对于初入学的孩子就要从入学时培养。初入学的孩子最担心什么?经过我多年的调查表明:表现有第一怕上下学被丢失。第二怕在学校找不到方便的地方。第三怕做错事老师批评。第四怕学习跟不上。第五怕作业多。这些担心给孩子们造成不良疏导小学生的纠结心理推动养成教育有效实施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影响为:情绪上变得焦虑不安、害怕、难过、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容易撒谎、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老师和家长对初入学的学生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养成教育,学生由强化训练到自我调节的过程才能够逐渐养成习惯以至成为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这些通常是个性内向、胆小、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他们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从而害怕或讨厌小学生活,老师和家长们要特别关注和疏导,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和路途中有安全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帮助,尽快认知记住人和路线;老师和家长不要用责备的语气指责学生的不是。在初入学重要的不是抓好他们的学习成绩,而是培养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这也是我们对初入学学生实施的养成教育的第一步。

1.2 学习适应理由

专家调查发现,孩子的成绩和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培养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纪律适应理由

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散精力,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到了三年级以后小学生上网吧是很严重的理由。

1.4 与人相处的理由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转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1.5 坚持理由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遇到困难时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就生成了依赖感。随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主要表现: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等。抗挫折能力较低。 感情脆弱,受不了小小的挫折,经不得一点委屈和失败。不能坚持做好一件事。

1.6 人格障碍理由

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一主要表现为羞怯: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上课时不敢举手回答理由。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二焦虑主要表现: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三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考试。四易怒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理由。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五嫉妒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1.7 恐惧心理理由

部分小学生恐惧被人欺负,有的孩子仗着自己力气大或得到老师的重用喜欢欺负弱势的同学,被欺负的同学久而久之有恐惧心理。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理由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

2 探究造成小学生的纠结心理成因

2.1 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2.

1.1 遗传因素

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都会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定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理由。
2.

1.2 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我校一六年级女学生因被母亲骂而想跳楼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2.

1.3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理由。

2.2 家庭理由。

2.2.1 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理由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理由。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 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2.2.2 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帮助、关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策略难于奏效,致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

2.3 学校理由。

2.3.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2.3.2 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小学生健全人格得不到培养。教师情绪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疏导小学生的纠结心理推动养成教育有效实施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小学教师缺少的不是敬业精神,而是应有的小学生心理常识。

2.4 来自社会的因素

2.4.1 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理由。

2.4.2 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3 小学生纠结心理的疏导策略

3.1 学习适应理由:1)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理由,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2)情绪理由: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理由;3)常见行为理由: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5)性行为理由。小学生缺乏性教育,很多小学是空白,生理卫生教育都没有开设,导致小学生错误的性认识。6)智能训练: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等。
3.2 情感教育: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制约、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理由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3.3 健全人格的培养:关于个体面队社会存活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性心理教育: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和技巧。

3.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便取长补短,并根据这些心理特点予以启发、化解或引导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3.5 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小学配备心理辅导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理由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理由、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的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存活辅导三个方面。

3.6 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育已经设有家长学校教育机制和社会支持机制,但并没有真正履行义务和职责,很多是只是以一学期开展一两次活动形式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老师和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引路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心理健康制约了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策略和途径的同时,我们也要在研究疏导小学生的纠结心理中找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构建全新的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真正突出小学生的以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记得有位名人说:一个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果《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A类 2012JD030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