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政府经济学 >控制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嵌入竞争制约力站

控制力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嵌入竞争制约力站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22339 浏览:973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大多数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厂商仍处在“微笑曲线”中低端位置,并且与链主的地位存在不对称性。链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挤压低端嵌入厂商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长期锁定在经济租的低端状态。本文从嵌入全球价值链竞争性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位势出发,分析他们的市场控制力状态。嵌入厂商在水平方向“面对面”的有效竞争和垂直方向带有纵向组织职能的垂直约束的双重作用下,强化被“锁定”状态。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市场结构 嵌入竞争
现有文献对嵌入C后控制力问题的探讨
Gereffi(2005)等人提出C中领导力量的不对称反映在交易双方在关系租金分配上的不对称。植草益(1982)认为,在系列关系中组装企业行使对上游企业的写方垄断力和对消费者的卖方垄断力等两种力量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利润差距。伊丹(1988)和伊藤秀史(1989)基于系列中企业避免博弈中的背叛行为,规避信息不对称下造成的道德风险,以及面对面竞争产生的激励作用,提出了为数较少的零部件企业相互展开“面对面”竞争的概念;还指出了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单纯市场竞争的可能性。卢福财、胡平波(2008)认为C中具有核心能力的链主必然迫使本土嵌入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状态,从而形成低端锁定。刘志彪,张杰(2007)分析了C体系下中国企业被获的形成原因,以及突破俘获状态的政策建议。
嵌入竞争市场结构的特殊性研究。Shapir & Khemani(1

源于:如何写论文www.udooo.com

987)认为,影响进入的因素也影响退出,进入和退出还存在相互的依赖,嵌入竞争存在渐增的进入或退出壁垒。链主掌握C战略的控制权,拥有对C的协调和管理力量,嵌入厂商除了履行市场职能外,还作为被链主管理的对象而带有一定的从属特性,整个C呈现出金字塔型的治理结构(Sacchetti & Sugden,2003)。Mollgaard(2002)研究了价值链中的链主在垂直约束的分包契约情况下,技术转移沿着嵌入企业移动时,排他性条款既可以保护中间产品写方在技术方面的投资,也可以保护中间产品的卖方为适应该项技术而进行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从而C上垂直关系的双方都会受制于也受惠于垂直约束契约。这些研究讨论了C的低端锁定现象,以及这种低端锁定可能给中国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但大都是基于产业中观层面或基于国家宏观层面上进行分析的,缺少从市场结构这一产业组织理论上分析低端锁定的根源。
造成控制力陷阱的经济学分析
为集中讨论嵌入竞争企业在二元市场结构下的市场控制力状态(见图1),检测设:
第一, C中跨国公司的产品B的生产过程中,生产1单位B正好需要1单位A,因而简化模型为A和B为相同的产出。

二、 市场上分别有m单位跨国公司A和n单位嵌入竞争者。

三、 市场上没有合谋的情况。

从C上部门B跨国公司开始分析。其反需求函数为pB=f (Q),其中Q=∑iqi,qi是跨国公司产品B的产出。我们再进一步检测设,链上的跨国企业都是同质的,那么Q=nqB,其中qB是每个产品B产出。其中跨国公司生产B就须将A的作为参数。跨国公司B的利润函数为:
πB=pBqB-pAqB-cBqB-FB
生产的边际成本保持不变,为(pA+cB),其中cB是跨国公司其他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固定成本是FB。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将n个跨国公司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加总,我们得到:
对上式进行整理还可以导出对投入的中间产品A的引致需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产出的产量Q同时适用于A和B,此即对产品A的需求曲线:
n个跨国公司中单个企业所预期到的边际收入为:
我们用MRB表示这个边际收入,并且将部门A面临的引致需求函数写为:
pA(Q)=MRB(n)-cB
n的变化引起的MRB(n)的极限的变化对于下面的分析而且非常重要。对于垄断者而言,MRB(1)就是市场边际收入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对投入A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边际收入曲线减去生产B的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投入的边际成本cB。随着n的增加,MRB(n)离需求曲线越来越近,随着n变得非常大,在极限上两线便重合。所以在竞争性C的情况下,对A的需求曲线就是对B的需求曲线减去所需的其他投入的cB。
类似的,部门A中一个企业的利润函数:πA=pAqA-cAqA-FA
其中mqA=Q,而cA和FA分别是部门A的边际成本和固定成本。同理,在库诺特竞争均衡解的情况下,我们可得到:
同样,部门A加成额取决于供应商的数量m和需求弹性EA。如果我们在利润等式中替换pA,可能分析起来更有说服力。
πA=MRB(n)qA-cAqA-cBqA-FA
我们分析可以得到,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减少部门B的企业数量,降低产品的B的需求弹性EB,提高产品A的需求弹性EA,以及部门A之间的“面对面”的有效竞争,而使部门A无法获得成本加成额。
接着设想在生产B时,其他投入品可以替代投入品A。如果A的供应商是寡头垄断者并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供应A,那么,与产品A是有效竞争性市场并按边际成本供给的情况相比,部门B将用其他生产要素替代投入A。然而对A的引致需求曲线将不再是上述的MRB(n)。考虑对A的引致需求曲线的弹性可以说明这一点。从艾伦(Allen)导出的公式,得到:EA=kAEB+(1-kA)σ。
其中kA是A在生产B的总的要素支付中所占的份额,σ是A和其他投入之间的替代弹性。很明显,任何大于零的替代弹性都能增加引致需求曲线的弹性,从而减小部门A的垄断力量。
以上这些分析重点强调在C中写方的市场力量会在生产过程各连续阶段产生影响。我们转向下列检测设,即在B的生产过程中,A和其他投入之间不存在替代,并且我们这样定义每个单位,使得对A和B的市场产出,我们都可以用相同的度量Q。
为了简化分析,检测设总供给有递增的成本。如图2所示,该行业有单调递增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曲线(MC),我们还引入一个预期的边际的边际成本函数MMC(n),该函数取决于部门B的跨国公司企业数量并且我们检测设部门B是产品A的唯一去向。先设想跨国公司部门B也是竞争性的,这样每个企业都将认为其产出的任何扩张,以及对A的需求的增加引起的对A的供给的影响都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它会把A的看做参数,即使它知道部门A的成本是递增的。在另一个极端,设想部门B是垄断的,那么企业就会意识到产出的扩张会对A的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MMC(1)是对MC的普通边际曲线。下面我们考察B部门是寡头垄断者这种中间情况。现在每个企业都意识到其产出的增加对A的需求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并且A的供给会上升。但是它只会考虑它购写的A的成本的增加,而不会考虑给其他企业带来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MMC(n)曲线将位于MC曲线上方,但是随着跨国公司部门B竞争者的减少,两条曲线间的距离在增加而远离MC,随着n增大,MMC(n)曲线的极限位置与MC重合。前面在市场结构讨论中低端嵌入的本土企业部门A水平方向是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而考虑部门B从竞争性的(n很大)变化到垄断(n=1)时的情况。如果n很大,则引致需求曲线p(n)就等于AR,即最终产品的需求曲线减占成本cB。在图2中表现为,曲线p(n)围绕M逆时针旋转到最远处与AR重合。随着跨国公司部门B的企业数目的减少,p(n)会顺时针转动,极限位置为p(1),此时为垄断的情况,只有一个厂商出售B。同时,企业数量的减少使得跨国公司更加意识到他们的购写对A的供给的影响。于是他们的行为以MMC(n)曲线为基础,他们设法使预期净边际收入产品p(n)等于观察到的投入的边际成本,也即在E2点。他们以p2的购写Q2单位A。企业数目越少,E2点的产出越少,因此A部门企业得到的也就越低。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检测设允许低端嵌入的企业也是寡头垄断者,能够对跨国公司部门B行使某些市场力量。检测设部门B没有利用其寡头垄断的地位,部门A的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库诺特寡头垄断企业设定其预期边际收入MR(m)等于供给的边际成本。均衡点是图中的E3,在该点产出为Q3,为p3。这个分析很快带来一个问题,即如果低端嵌入企业部门A市场中的寡头垄断者遇上寡头垄断者写者,会产生什么后果?即出现部门A要求p3和Q3产量(p3, Q3)与部门B要求p2和Q2产量(p2, Q2)的冲突。对这个问题没有单一的市场解决方式,这时垂直约束性的市场结构开始起作用。可能跨国公司在和产量谈判中将会占有优势。最终将在(p2, Q2) 和(p3, Q3)之间的某一值。
以上的分析得出,随着C上的跨国公司的数量越少(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本土企业嵌入的C数量越少),则跨国公司就越有利用写方寡头垄断的冲动去和利润“压榨”供给部门A,并且能防止供给部门利用垄断地位。嵌入的本土企业正是处在水平“面对面”的有效竞争和垂直方向垂直约束型的市场结构交叉作用下,其市场控制能力被削弱。
结论
“嵌入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一种异化的“十字型”的二元市场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低端嵌入的同时,也失去了产品定价决策权,“嵌入竞争”企业需要考虑这种风险。“十字型”市场结构条件下,低端嵌入企业为了“避免淘汰”和获得成长机会,水平方向上与“看得见的对手”进行着本能式以战为主的激烈竞争,企业往往把资金与精力大都投入到降低成本为主的工艺创新,进行生产性专用资产的投资以力图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为竞争对手设定进入壁垒。从而获得制造环节上的经济租(基于信息不对称,嵌入企业成本优势不会立即释放给跨国公司),随着各自信息的趋于对称,以及跨国公司年度的降本计划,因工艺创新或专用资产投资而效率提升产生的租也会逐渐转移到链主控制的其它环节。而过度竞争下企业行为短期化制约了中长期的技术和基础创新。并可能导致行业过分追求短期,忽视跨期目标,从而落入了低端陷阱以及承担购写专用资产产生的债务风险,链主一旦转移或撤离C,将导致低端嵌入企业的没有自身产品而无法进行持续发展的“空心化”危险。
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著.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日)植草益等著.日本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证的前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7.5
4.汀静,刘志彪.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中国产业升级:基于商品价值链视角的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7

5.孙天法.市场结构范式的标准与构建措施.中国工业经济,2002.11

6.Kaplinsky R, Spreading the Gains from Globalization: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2)
7.Gereffi, G. Humphrey, J.Sturgeon,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Forthcoming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3.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