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试谈用本地红色文化温润儿童心灵

试谈用本地红色文化温润儿童心灵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26263 浏览:1198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重视孩子的学科成绩、智慧品质,轻视身心发展、道德修为的现象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其实,并不是学校不想重视德育工作,而是面对当今社会种种负面价值影响时,特别是高分数要求时,传统德育相对显得无力、无奈、无为。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初期,他们的是非、善恶、荣辱判断能力正在起步用本地红色文化温润儿童的心灵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阶段,意志品质也正在起步阶段,这时如果弱化了道德教育以后是很难弥补的。、
我们脚下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趁四川军阀混战,川北空虚之际挥师入川,很快解放了通江、巴中、南江、旺苍、广元等地,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伟大的作用和作用。黄猫垭战斗、木门会议、陇南战役……是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最瑰丽的英雄诗篇。如今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历史正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远去,那些用先烈们的青春、热血、生命铸就的红色历史资料长期闲置在县党史办、陈列馆里,甚至是在田间、地头、石壁、民房上鲜有人问津。长此下去,这些宝贵的人文遗产就有被时代遗忘的危险。担当文化传承人的我们有义务把本土的红色文化传承下去,有责任让学生们知道先烈们曾怎样浴血奋战,让他们知道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的风风雨雨。
秦巴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是经济和教育在全国乃至全省相对落后的区域。我们的学生课余生活比较单调。城镇的孩子除了写作业和读点课外书籍,他们的世界就剩下网络、电视和无所事事,没有大城市孩子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与感染;农村孩子的生活就更单调了,虽有广阔的活动天地,但真正的劳动锻炼和吃苦耐劳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的生活就在学校、家、上学路上、回家路上循环往复。他们的家庭教育更是令人担忧。城镇孩子的家长有的忙着工作挣钱养家顾不上孩子的理由,有的是只看成绩忽视其他。而农村留守孩子多,隔代照管现象相当普遍,理由更为突出。在功课辅导、心理咨询、精神关爱方面无论是城镇的还是农村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功能缺失。可以说生活单调、内心空虚、精神苍白是这些孩子目前状况的写照。
我们的脚下是一片光荣历史的土地,我们面对的是急需精神引领的学生。我们要在兼顾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特点,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首先是红色文化进课堂。课堂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尤其是思品、语文和艺体的学科教学可以有利融入红色元素,开发运用红色课程资源,有条件的还可以编写相应的教材,学生在搜集、访问、交流、展示中,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其次是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艺体活动、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有选择地开展清明扫墓、写生、朗诵、红歌会、体验活动、办红军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这段红色历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是红色育人氛围的营造。可以在教室、过道、校门等处张贴标语、口号,增添一些设备设施,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有一种庄严感神圣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一个人尤其是在童年、青少年时期如果没有受到过高尚道德的熏陶与滋养,他很难成为一个有着高远追求的人。正如有位哲人说过,去除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庄稼。如果我们让红色文化成为种在学生心田的庄稼,使之成为弥补目前家庭、社会、学校在德育方面不足的一种手段,使之成为联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纽带,就既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成长的氛围,推动他们健康、全面发展,也能为传承红色文化,推动区域红色旅游发展作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