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中国新闻事业 >对于新闻标题中隐喻认知心理学

对于新闻标题中隐喻认知心理学

收藏本文 2024-01-06 点赞:28697 浏览:1326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系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成果 XZD1907-09
摘 要:认知心理学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范畴的事物来理解另一类范畴的事物,把源认知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认知域中,通过推理、判断等心理过程产生新的映合结果。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对隐喻的解读结合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加以分析。
关键词: 隐喻;认知心理学;新闻标题
作者简介:杨春红(1963-),女,四川省巴中市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艳云(1985-),女,河北省邯郸市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2
一、引言
认知心理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认知能力。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范畴的事物来理解另一类范畴的事物,把源认知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认知域中,通过推理、判断等心理过程产生新的映合结果。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对隐喻的解读结合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加以分析。

二、认知心理学视域中的隐喻现象

当代认知心理科学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们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理解说明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涉及表达两种不同事体的思想,它们的并置产生了矛盾,在互动的碰撞中获得统一,主体再结合其他因素便可获得隐喻义。隐喻可以使人们在不同事体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事体的理解。隐喻的运用就是以认知主体和语境为基础,以此喻彼,引彼喻此;其理解过程主要是在矛盾中找到统一,化异为同,同中得义,这里的“同”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适应语境的“相似性”。

三、隐喻作用的认知心理过程——跨概念域映射过程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范畴的事物来理解另一类范畴的事物,所有隐喻要涉及两个不同认知领域,并实现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不可能独立于人的认知以外,而必须依赖于人的一般的认知和经验处理机制。这种经验机制会将有关联的经验组织成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又被扩展运用于其他的认知活动,使语言的语义通过投射发展成了空间隐喻作用。当两个不同的范畴领域之间产生某种联系时,我们就能够以一个领域的词语去说明另一个范畴领域的对象,这就是隐喻映射。其中,说明的范畴领域称作源认知域,被说明的范畴领域称作目标认知域。隐喻是连接语言和概念化的一种显著的、普遍的认知过程,主要依赖喻体和本体这两个输入空间的跨域映射,不同的概念信息能够被共同激活,在某些条件下形成了跨域联结,从而就导致了新的推理,生成新的信息。

四、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认知心理学视角解读

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它广泛应用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中,其实质是把源认知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认知域中,通过认知和推理等心理过程产生新的映合结果,从而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

(一)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投射于一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该类隐喻的标志性词语是“上、下、升、低”等,例如:
“第一夫人”出访着装中国造纺织服装股逆市上涨
(2013年3月26日 10:53 来源:新京报)
这是一则关于服装板块股市行情的报道。近日,彭随国家主席出访俄罗斯,其着装受到广泛称赞。受“第一夫人”着装本土化的影响,整个服装板块走强,纺织服装股成逆势上涨势头。“上涨”原义指“(水位、等)上升;提高”,此处指股票的出现上扬的局新闻标题中隐喻的认知心理学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面。源认知领域中表示“上升”的动作涵义特征被映射到目标认知域即经济领域,通过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产生新的映合结果表示经济领域中 “股票的出现提高、上扬的趋势”这一含义。

(二)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指的是将抽象语义域的概念投射于实体语义域的物体。它抓住实体的特征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新闻标题中常出现此类隐喻。举例如下:
面对灾难,政府要善用社会“毛细血管”.
(2013年04月22日 09:03:39 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一则新闻社评,主要评述继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社会公益组织积极行动,从筹集款物、启动紧急预案、信息发布再到倡导,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与政府这一大动脉相比,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恰似毛细血管,虽细小却必不可少。在这个标题中“毛细血管”是生物领域的用词,是指极细微的血管,连于动、静脉之间,互相连接成网状,数量很多,遍布全身。这里映射到社会生活领域,指除政府外,社会中存在的大量民间公益组织。在这一隐喻中,源认知域即生物领域中表示“遍布人体细小的却对人体至关重要的血管”即看似微小却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事物,被映射到目标认知域即社会领域,通过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产生新的映合结果表示“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看似力量微弱却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民间公益组织”。

(三)文学隐喻

文学隐喻属于创新隐喻,主要来自创作者个体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该类隐喻大都富有想象力,耐人寻味,形式多样。举例如下:
洋奶粉打“喷嚏”,中国市场缘何感冒?
(2013年08月05日 21:55:37 来源: 新华网)
这则新闻主要报道的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生产的理由奶粉后,中国的乳业市场受到冲击:因进口新西兰含肉毒杆菌的原料,多家中国企业均陷入了产品封存、召回的忙碌中。洋奶源依赖症,暴露出我国乳业“先天不足”和盲目扩张的弊病。文章的标题非常的形象和生动。“喷嚏” 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这是人的鼻部感到不适所产生的一种动作,这里从人的行为领域映射到经济领域。源认知域中表示“身体不适,出现理由”涵义的特征被映射到目标认知域即经济领域,通过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产生新的映合结果表示“新西兰乳品行业发现产品质量理由”的涵义。
五、结语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类隐喻性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其实质是人们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理解说明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过程。隐喻的认知心理机制是实现跨概念域隐射,把源认知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认知域中,通过认知和推理等心理过程产生新的映合结果。结合新闻标题中的隐喻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加以阐述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视野和维度。
参考文献:
[1]潘红.隐喻的语用和认知解读[ J ].福州大学学报,2001,(1).
[2]梁远冰.从认知视角看广告中的隐喻[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孟维杰,马甜语.论心理学中的“隐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1-106.
[4]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5]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2).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l:17.
[7]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7
[9]赵艳芳.隐喻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