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中国哲学 >简论故事性遇和言

简论故事性遇和言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22332 浏览:1044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传习录》,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弟子、友人辑录的其师友论学的言谈、书信集。选取这一对谈文本作为论说中心,意在尝试找出一种进入中国古典思想方式的言语之径,希图这个探讨文本如同它所论说的对象那样拥有着知几的对谈性,以及因多重境遇的参与而获致的开放生长。“遇与言”,是本论对思想形成的一种描述。在人、事、物所逢遇的情景间,言语交遇的历程本身就是思想的诞生之处。言说者携带着各自不同的境遇,让言说相遇,言语交遇的历程形成了不同境遇构成的多重文本。作为由谈话与书信整理记录而成,以多重境遇间的问答与讨论构成的多向度的对谈文本,《传习录》为我们呈现了思想形成的历程。而一个遇与言的对谈性结构,本身就隐含在“传”与“习”之间。一种关闭对话的独白式话语则自其出发之刻就以结构上拒绝了不同境遇的参照。这是对人的多重、多面境遇可能性的关闭。以人的存活境况来讲,这种关闭是对人类整体存活遭遇的根本性否决。显现在本论文命意论说的思想、言说之维,这种独白式的意识形式不仅是对这片土地上历来的对话传统的抛弃,也是在弱化思想的生命。思想生命的弱化以至熹微,熄灭的将是天人之际的那点灵明。《传习录》作为一部“问答之辞、讨论之书”,更多人著录的记入虽增加了文本源流的复杂性,但更重要的是这多重文本的记入亦增加了多重境遇的参照,思想也因之而显现出它的多重面向,以及它可能的生长性。本论文意在呈现不同出发的相遇与言说所达致的万物一体之仁性的联系。这种言说遇合所经由的提撕譬觉之径,其间所遇及的知儿之应,以及与人、与物所达至的致良知的历程,在思想中被显现为一种故事性。思想的故事性在阳明这里体现为一种变动、多义的境遇性思想,它保有着邀请每一个随时遇经过的人参与其间的可能,亦因着每一个携带自身境遇来源的人的参与而获致一种开放的生长。这个敞开的、交互生长的联系是一体万物间互为的救助。如同对真理不断切近的书写行为以未止息,不断的后来者参与到前人思想书写中的“拟经”行为亦如播撒在大地中不息的“种子”一样是世界日常的生意与发用。在这生意与发用间不变的保有与传递的是,仁性与种子不易的核心:良知。关键词:遇论文言论文儿论文故事性论文种子论文

    中文摘要5-6

    Abstract6-7

    目录7-9

    引论 思想者之遇9-14

    第一章 主体的相遇14-37

    第一节 不同的出发14-25

    一 以文本、典籍出发的置疑14-20

    二 困境中的发问20-25

    第二节 言说的相遇25-37

    一 提撕:言语境遇中的一时之解25-29

    二 譬:两相迎逆的比喻性回答29-34

    三 觉:自反之醒34-37

    第二章 “此”“吾”之“几”的联系呈现37-52

    第一节 主体之间:“此心”与“吾心”37-44

    一 见在知几37-41

    二 公言与修辞立诚41-44

    第二节 主体与物:与“物”立心44-52

    一 感应之几:“吾心”与“物”44-47

    二 致良知:“格物”作为通达自身的方式47-52

    第三章 思想的故事性52-70

    第一节 情境与场景52-62

    一 戏剧因素52-59

    二 冲突与对话59-62

    第二节 通往义理之径62-70

    一 叙事的多义62-66

    二 教义的变动66-70

    第四章 叩与鸣:言说和不可言说70-88

    第一节 叩其两端:对思想历程的关注70-80

    一 思想传统的承与移70-75

    二 思想的形状与细节75-80

    第二节 非结论性:对不可言说的暂时表达与保留80-88

    一 言说见在时80-83

    二 言说未完成83-88

    第五章 节外生枝88-106

    第一节 拟经88-97

    一 王阳明对“拟经”的态度88-93

    二 王阳明经学观的现世启迪93-97

    第二节 种子97-106

    一 根芽之喻与“仁”97-102

    二 “种子”的发用102-106

    结语 故事境遇与思想106-108

    参考书目108-113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作品113-114

    致谢1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