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职教班主任 >试述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法与

试述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法与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6173 浏览:201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编者按
价值观如何进行教育?
价值观不是显性知识,而是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缄默知识“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特征,注定了灌输式教育的失效。可是,为什么还有许多教师在这一教育方式中徒劳地挣扎?
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需要打开“另一扇窗”:美国价值观教育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给予学生判断的能力和深思的土壤;二是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这两点,正是目前中国教育的“短板”,根源是对于教育规律的漠视——很多时候,教育规律只是形诸文字的“外在之物”,没有个性化、实践化,没有转变为教师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没有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转变这一目前状况?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心深思。
笔者多年研究美国价值观教育,发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个人自由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引发了西方国家20世纪下半叶近30年的价值无序和社会混乱,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学校非常重视用明确的核心价值引领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并探索出一些具体的教育策略运用于价值观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直接指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价值信条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价值认知、价值观念及价值态度的指导性策略。这种策略与我国大部分学校常用的讲授法有所不同:直接指导法重在培养学生的价值理解和价值判断能力,帮助其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而我们常用的讲授法却强调学生对规范的服从,重在让学生理解、记忆和背诵抽象的概念和既定的原则,通过教师权威和社会奖惩告诫学生严格遵照原则和规范行事。
在美国,有三种直接指导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一)价值观澄清。价值观澄清是西方各国运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价值观教育策略之一。美国纽约大学的拉思斯教授等人,在《价值观澄清——教师和学生实践策略手册》一书讨论了79种价值观澄清策略,该书成为这一策略的代表性教材。书中列举的策略有:填写价值观清单、价值观、20件喜欢做的事情、角色游戏、群体谈话等。这些策略的最大特点是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通过充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深思,将价值观念内化到学生的品行结构中。
像“填写价值观清单”策略,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理由念给学生,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填写,理由有:左上角写出日常生活中最羡慕的三个人的名字和最反感的三个人的名字。左下角画一幅图画,用一种物体来代表你目前的感受。右上角写出别人目前对你气质可能作出的三种评价。右正中写出你目前对自己气质的三种认识。右下角用天气变化的术语描述你的感受。正下方写出你最反感的一件事。
学生填写完价值观清单后,相互传阅,展开讨论,说说是否喜欢其他人的价值观清单以及为什么。
通过价值观清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看清自己重视什么,自己的特征是什么,并把自己的价值观公之于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策略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有倾向性的价值观,即学生珍视的价值,如果学生珍视的价值与社会期望价值观一致,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行动上升为稳定的价值观。如果学生珍视的价值观与社会期望价值相悖,则需要通过价值判断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思该价值观的不合理之处。
(二)价值判断推理。这种策略的特点是通过理性精神的培养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训练,来达到让学生在冲突面前坚守价值信念的目的,这种策略可以说是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髓所在。如采用逻辑三段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填写推理中空缺的一项:
价值前提:如果谁造成环境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及启迪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污染他就应缴纳额外的环境保护税。
事实前提:开汽车的人汽车排放的废气是对环境的一种污染。
价值结论:( )
美国学者认为,价值判断应是理智的公正的判断,而采用逻辑学上的三段论推理结构是训练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基础性策略。与西方相比,中国长期以来在农业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以重复性、模仿性、模糊性为基本特征,西方的逻辑学仅作为一门学科引入中国,并未能成为指导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缺少严谨审慎的思辨态度,缺失追求清晰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的思维习惯。这样的缺失,使我们在需要做价值判断时,常常以情感宣泄代替行为判断、以人身攻击代替理性深思。
比如针对学生偷拿他人财物的行为,有的教师会因愤怒而采用非理性的教育方式,把该学生视为坏典型,开“批斗会”。这种方式会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给学生呢?只能让学生认为以人身攻击、愤怒来面对同龄人犯错是正确的。如果教师能以价值判断推理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偷拿他人财物行为产生的理由,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思如何才能矫正这种行为,这一副面的突发事件可能会成为价值教育的积极资源。而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也会多一份理性,少一些狭隘。
(三)两难理由讨论。两难理由讨论在美国中学和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中运用非常普遍。具体讨论步骤为:先检测设一个价值两难理由,然后鼓励学生深思、发表个人见解,展开推理、论证和检验;最后,反思各种观点。这种策略不要求学生得出统一“正确”答案,更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采用开放式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深思,发展理性思维。
两难理由讨论法与传统讲授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积极深思,推动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发展。
课堂以外的社会生活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的重要资源,美国学校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特别注意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称其为“隐性课程”。这些因素包括校园管理、学校风气、课外活动、参与选举、教师榜样、志愿者怎么写作等,其中课外活动、参与选举和志愿者怎么写作独具特色。
主题明确的课外实践活动是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小学通过安排学生参加慈善募捐、社区访问、模拟法庭等,增强其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中学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例如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环境保护、反对等。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断地将价值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信念,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像初中“模拟法庭”活动,尽管名为“模拟”,但其内容却是由从事律师工作的学生家长提供真实的复杂案例。学生参加这种活动也非常认真,第一周熟悉民法和程序法的相关知识,第二周小组研讨,第三周、第四周观看电视中有关法庭、案件的节目,第五周进行角色竞争,第六周、第七周是对整个案件的诉讼过程进行模拟,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在美国,每年都会举行“模拟法庭”的区域赛,被选拔参加区域赛的队伍在市政法院进行赛前演练,区域赛中的获胜者参加州际赛,比赛要求按角色正规着装,完全遵照真实审判程序进行。州际冠军队会获得一个巨大的法庭棒槌,校区的教育董事部进行表彰。
通过与社会接轨的模拟活动的训练,学生的成长是全方位的,这一历程中他们对人、对事的决断力的增长,他们眼界的广博、视野的开阔,自我的意识、独立的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及启迪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精神、团队合作的经验得到丰富。不但法律知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他们的大脑里扎根,更重要的是法制和权利作为基本价值也内化到学生的价值体系中。
美国联邦政府还推出了“通过选举来学习”的教育计划,试图通过课堂活动方案,让学生熟悉美国议会和宪法,鼓励学生和监护人一起参与活动,学习公民如何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什么活动能像选举那样把公民和价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像一座桥梁把教室中的‘公民’同更广阔社区中的公民联系起来”。① 以下是2012年美国大选时,学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布置的社会研究课的作业:1. 美国人选总统时候,最看重的十项品质为:勇敢、关爱、合作、公平、诚实、聪明、善良、耐心、尊重他人、勇于负责。你认为作为一个总统这十项中哪项品质最重要?2. 什么人可以成为总统呢?必须35岁以上,在美国出生的美国公民,作为美国居民达14年以上,不能连任两任以上。检测如可以加一个条件,你会怎么加呢?
通过让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和模拟选举,了解参与总统选举应具备的条件和品质,熟悉辩论和的程序,从而通过学校生活,传递价值、塑造学生公民权责意识,使自由、、公正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另外,美国教育非常重视让学生参加志愿者怎么写作,从初中升入高中,从高中升入大学都有志愿者怎么写作时间的硬性规定。志愿者经历对于学生正确理解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等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正如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墨尔科蒂所言:“志愿主动精神有助于塑造美国国民性格。”
纵观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同策略,可以给我们以下启迪:
(一)学生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彰显。价值观教育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价值观的本质是一种外显的和内隐的信念,这种信念能够指导和约束个体行为,必须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价值观的形成一定要有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单靠灌输是不能解决知行统一的理由的。
在美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论是以直接指导为导向的显性课程,还是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隐性教育,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彰显。像上述讲到的学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布置的总统选举的作业中,就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去背诵正确答案。
长期以来,我国价值观教育中,习惯于把儿童和青少年预设为依附于成年人、没有深思能力和合理见解的被动知识接受者,在教育活动中很少去关心他们的需要和感受。这种片面的灌输式教育,导致价值观教育知行背离,无法有效内化。
(二)现实社会生活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域。价值观是随着个体生活经验的丰富而发展、成熟的,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个人价值信念,价值观教育中要解决的关键理由是实现个人价值信念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同构。
目前,我国以规范服从为主的价值观教育,抽象掉了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脱离了真实生活竞争性、风险性的语境,从而使得学生对实践中的价值冲突应对乏力,进而降低了价值观教育的效能。比如老师用“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来教育学生要“舍己为人”时,学生可能会用他多管闲事、好表现、想立功来反驳。当老师用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勇敢”时,他可能说“生命第一”“保护自己最重要”。这些事例因为离现实生活太远,学生很难触发情感与深思,从而不会从内心认同和接受。
而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和现实生活接轨,不论是在专门的价值观课程(如公民教育课、品格教育课),还是在校园管理、课外活动等隐形教育活动中,这一主导思想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这一做法,关注个体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创设各种现实生活情境,寻找各种教育契机培养学生价值智慧。例如,通过实习医生、乘务员等角色扮演进行敬业、体谅价值观教育,通过到法院参观或观摩诉讼过程进行公正、法治价值观教育等。
(三)价值智慧的生成应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宗旨。美国价值观教育注意价值智慧的培养。什么是价值智慧?它表现在个体对生活经验的解释效度、对价值困惑的精神支撑力度和对“自我”“愚昧”“功利”等的超越程度。真实的社会生活不仅有真善美,还有欺骗、冷漠、侮辱与伤害。学生对社会“检测恶丑”现象的辨识、对诱惑的抗拒、对价值原则与社会现实差距的理解、切身利益遭遇挑战时是否敢做明智果敢的选择、是否葆有对崇高精神生活的向往,都需要价值智慧保驾护航。
为让学生养成价值智慧,美国价值观教育注重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理性思辨,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合理论证能力,如“模拟法庭”“两难理由讨论”等,这些活动无一不是促使学生对公正、权利等价值进行深入深思,从而实现了价值观教育的高效性。
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价值观教育不仅是价值知识的传授和价值信条的灌输,而应是价值认知和价值行为的高度统一,是主体运用价值观于生活实践中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稳定的审视、觉解和洞见。唯有持着这样的情怀和境界,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价值信仰。
参考文献:
① J. Mark Halstead,Monica J. Tayl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about Values: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000,30(2):95-98.
② Thomas Hunt,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s schools: The Continuing Challenge[M].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5.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中美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以哈佛道德推理课和中国道德修养课为例(EEA12035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 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