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职教班主任 >简述主体间性视野下幼儿教育

简述主体间性视野下幼儿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5484 浏览:190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在幼儿教育中引入主体间性理论的必要性,对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幼儿教育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运用提出了有效倡议。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主体间性 分析 倡议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幼儿是教育的客体。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失去主体地位,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表现机会。在教育活动中,幼儿会变成教师随意制约和灌输的容器,基于这些情况,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应运而生。下面阐述了幼儿教育引入主体间性理论的必要性,对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幼儿教育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运用提出了有效倡议。

一、主体间性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及作用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主客体关系,用哲学思想来解释,指主体以外的所有事物都是主体塑造和利用、占有的对象,即客体。主客体关系在人与自然、人与物关系的处理中有良好效果,但是在教育活动中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幼儿都是完整的、具体的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或者幼儿都不能被当做客体,否则将导致教育活动的僵化,失去教育作用。由此可见,主客体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了,应从新的视角和分析现代教育。主体间性是主客体关系的延伸,是人在交往过程中主体关系的体现,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能够正确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人们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主体,他人也是与自己一样的主体,并不属于被制约和被利用的客体。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阶段,有些教师忽略幼儿自身的独特性质,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幼儿教育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只是把幼儿当做自己完成任务的工具,忽略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在这种幼儿教育模式下,主体间性理论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教育中充分贯彻主体间性理论,使教师和幼儿形成良好的平等关系。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对幼儿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导,让幼儿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用平视的眼光看教师,推动对幼儿自主能力和自立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够全面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幼儿教育时,引入主体间性理论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二、主体间性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幼儿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

在幼儿教育时,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课堂上缺乏主体地位,被迫接受教师的训练和制约,成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导致幼儿缺乏自主性,得不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融入主体间性理论,真正做到尊重幼儿,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和教育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师幼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进行心灵的双向交流,彻底摒弃原有的主客体关系。

2.在游戏活动中构建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

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最基本活动就是游戏。游戏带给幼儿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往往忽略幼儿的个性特点和需要,过多地限制幼儿,使幼儿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被迫完成游戏,体验不到游戏带来的快乐,使游戏失去推动幼儿身体、认知和情感全面发展的作用。所以在游戏中,教师应建立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让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和幼儿一起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3.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师幼之间的主体间性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只注重对幼儿进行知识的讲授,缺乏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导致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总是单向教学的现象。另外,教师还漠视幼儿的话语权,当幼儿提出理由或者回答理由时,一些特别想法总是遭到老师的无视或者批评,使师幼之间的交往质量大大降低。教师应转变这种主客体关系,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念,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交往方式,多关心幼儿的成长理由,让幼儿感受到关心和期待,从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在新的视野下进行幼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建立主体间性的师幼关系,推动师幼关系的平等化、和谐化。加强教师的主体间性理论意识,充分贯彻主体间性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幼儿进行真正的心灵交流,并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华军.师生关系:走向身体间性——师生主体间性的本体论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1).
[2]何莒安,杨淑淑.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高质量的师幼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3]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