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中西方文化差异 >《说文解字》中饮食器物文化

《说文解字》中饮食器物文化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23095 浏览:1056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的瓦部、缶部、皿部、金部、竹部、角部等部的具体个别单字的分析挖掘。归纳出《说文解字》体现出的上古饮食器物文化。并根据饮食器物的具体功能把零散的各部单字按照炊器、饭器、肉器、酒器、水器这几个大类来分类处理,并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饮食器物;文化
作者简介:刘 欢(1990-),女,汉族,籍贯:四川渠县,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6--02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这不仅仅是包括了烹饪的艺术和食物本身的色香味,饮食器物也具有极高的独创性。在《说文解字》中保存着大量上古时代的饮食器物文化方面的信息。这主要体现在《说文解字》的瓦部、缶部、皿部、金部、竹部、角部等部字中。分析这些文字,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上古时代的饮食生活方面的真实情况。
据笔者研究,《说文》对某些器物只做粗略的归类,但并不记录其具体功用,而且也很难从其他文献中找到它们的具体用途。比如:“,瓦器也。”《玉篇·缶部》:“,瓦器,似瓶有耳。”像这类情况,我们就很难得知这类器《说文解字》中的饮食器物文化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物的使用情况了。但有些器物《说文》会明确记载它的具体使用,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文献记载找到这个器物的使用情况。比如:“缶,《说文》:“瓦器,所以盛酒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缶有大有小,如汲水之缶,盖小者也。如五兽之尊,门外缶大于一石之壶,五斗之瓦甒,其大者也。皆可以盛酒浆。”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曰:“缶,大腹、大口、有盖。”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就知道,上古的缶有大有小。小缶装水,大缶可以装酒,相当于后代的酒坛。纵览《说文解字》中关于饮食器物的字,可以把《说文》中记载的饮食器物分为炊器、饭器、肉器、酒器、水器这几个大类。
一:炊器
,《说文》:“器也。从缶从皿。”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曰:“湖湘间有陶器圆而深者,可用蒸煮食物,俗称古子,当即此字。”
甑,《说文》:“甗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甑所以炊蒸米为饭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弊甑底。而加米于上。”七穿是指打孔,“七”不一定是确指。表示底部有多个孔,可以使热气通过。甑子在现代仍然有使用。不过不再是瓦器,有些地方使用木质的甑子。箅,现在仍有竹制的,但是更常见的是被金属做的蒸格取代了,上面附上一层棉布,再把米铺在布上。这样做出来的米饭比较蓬松,颗粒分明,不会黏在一起。
甗,《说文》:“甑也。一曰穿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郑司农曰:“甗,无底甑。无底,即所谓一穿。盖甑七穿而小,甗一穿而大。一穿而大则无底也。”《释名》曰:“甗,甑也。甑一孔者,甗形孤出处似之也。”意思是甗是只有一个孔的甑,它们的外形是相似的。还有另一种说法见于《方言》:“甑,自关而东谓之甗。”也就是说甑和甗只是方言称谓不同,实为一物。虽不知这两种看法谁更合理。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甑与甗都是蒸饭的工具。
二:饭器
《说文》中专门用以盛装米饭的器物有“盂”、“盌”、“盧”。
盂,《说文》:“饮器也。”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曰:“盂,盛饭的器皿。”
盌,《说文》:“小盂也。”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曰:“盂与盌实一物。
<方言>五:‘盌谓之盂’是也。盖盂视盌为大。故云‘盌,小盂也。’盌之大者即以盛饭,又可盛汤浆,故为饮器。”,《说文》:“小盂也。”《方言》曰:“宋楚魏之间或谓之盌。”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又作盌,后作椀,作碗。”可见盌、 、椀、碗应是一字,相当于我们今天所用的饭碗。
盧,《说文》:“饭器也。”徐灏曰:“盧即古鑪字。”
除此之外,古代还有可以方便携带的饭器,其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饭盒,称为“簞笥”。
簞,《说文》:“簞,笥也。从竹,单声。汉律令:‘簞,小筐也。’<传>曰:‘簞食壶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簞笥有盖,如今之箱盒。”《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的“簞”就是指盛饭的竹筐。
笥,《说文》:“饭及衣之器也。”《礼记·曲礼上》:“凡以弓箭苞苴簞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郑玄注曰:“簞笥,盛饭食者,圆曰簞,方曰笥。”可见,簞与笥功用相同,只有形状的差异。
三:肉器
豆,《说文》:“古食肉器也。”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曰:“象食器之形。其中一短画为指示符号,表豆中所剩食物。上面一画代表食器之盖。”据调查发现,早期的豆本来是盛黍稷用的,而用于盛放肉酱腌菜之类的食物大约是从西周开始的。《诗经·生民》:“卬盛与豆。”毛传曰:“豆,荐菹醢也,”其中的“菹”是指腌菜,“醢”指肉酱。皿,《说文》:“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段注曰:“上象其能容,中象其体,下象其底也,与豆略同而少异。”而“饭”字,汲古阁本作“饮”。可见皿只是饮食容器的统称,并非专用于装饭。与上文所讲的装肉类食物的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也还是“器皿”两个字连用表示一个事物类别。
此外,专门用以盛放肉类食物的还有鼎。值得注意的是鼎分大小,大的鼎最初是炊具,小的鼎才是食器。《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郑玄注曰:“既熟,乃脀于鼎,齐多少之量。”可见鼎是一种专门盛放肉类食物的器皿。
四:酒器
古代的酒器有一整套复杂的工具,可以分为酿酒器、温酒器、冰酒器、挹酒器、量酒器、储酒器。此处,我们只谈论《说文》中的储酒器。
铔,《说文》:“酒器也。从金,亚象器型。”徐灏《段注笺》:“此字先有亚,象形,然后加金旁。”王筠《释例》:“其形似壶之下半,壶有盖有颈有腹,亚则无盖也。”锺,《说文》:“酒器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古者此器盖用以宁酒,故大其下,小其颈。”
上古还有兽角做的酒器。
觚,《说文》:“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广韵·模韵》:“觚,酒爵。”从造字部件上看,觚最初应该是兽角制品。但现在实物还没有出现过,只在一些青铜器上的宴饮图上可以一睹其风采。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犀角杯来联想一下觚最初的质地。
此外还有玉制的酒器。如斝,《说文》:“玉爵也。”
五:水器
,《说文》:“汲缾也。”《说文·水部》:“汲,引水于井也。”
缾,《说文》:“也。薄经切。缾或从瓦。”从瓦之字就是现在的“瓶”。薄经切与“瓶”是同音的。从造字意图上看,“缾”的义符是“缶”表功用,“瓶”的义符是“瓦”表质地。这两个字只是构字部件不同,是异体字。所以“”就是装水的瓶子。《仪礼注疏·卷三十五》:“新盆、槃、瓶、废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阶下。”郑玄注曰:“瓶以汲水也。”可见,瓶与最初都是装水的器物。
此外,高屋建瓴的“瓴”也是指装水的瓶子。瓴,《说文》:“瓮,似瓶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大徐本作“瓮”是错的,当作。《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建瓴水”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之势易也。”
六:结语
从上文可知,上古饮食器物不仅在使用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分工。在材质上也是各有不同。有土瓦制品、金属制《说文解字》中的饮食器物文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品、竹制品、木制品等等。瓦,《说文》:“土器已烧之总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坏(柸),已烧皆谓之瓦。”坏,《说文》:“一曰瓦未烧。”可见“坏”即“柸”字。瓦是用泥土做成的,经过烧制的器物的总名。瓦制的容器如上文所讲的“甑”、“瓴”、“甗”等字,可以从造字偏旁看出它们最初的制作原料。金属制品如“铔”、“锺”,竹制品如“簞”、“笥”,木制品如“椀”。可见上古时代饮食器物的繁荣多样,而这些都是《说文》所承载的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洛阳:中州书画社,1983
[4]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