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中学生科技范文 >创造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创造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收藏本文 2024-04-01 点赞:18247 浏览:817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代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到了当今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课题的核心。引导学生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重在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能力,把握扬弃适应性、发展个性这一核心,这是我们对中学语创造型教学的理想描述。
[关键词]:创造型;教学;语文;作用
1002-6908(2008)1020097-02
中学语文教学要以创新教育为灵魂,我们的教学必须由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型。其运用表现在:

一、挖掘教材,教师创造地运用

一直以来,“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教师只有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唯教材独尊,但实际上,教材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教材只是学生发展和进行师生对话的“相似度检测和话题”。因此,只有转变曾长期固守在教师头脑中的“绝对化”“权威化”,教材方能以新的方式发挥传递人类文化的功能,才能是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交往中有所创造,使学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生获得心灵的对话和发展。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别具一格的写法,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火花。认真挖掘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大有好处。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的方法有:
创:创设情景,包括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活动情景。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互相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念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语文课发挥其独特魅力的优势所在。总之,语文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说任何一鸣成功的语文教育家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涵的美感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过程中取得类似核聚变的教学效应。如教《新闻两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课件的形式,将学生带人历史上壮观的战争场面,以其壮观的场面体会伟大的壮举。
增: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比如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另外,还可以将课外的文字材料引入课内,起到发展学生语言、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的目的。如教《与朱元思书》时,可以引用《桂林山水》中描写的山水的特点和《与朱元思书》是描写的山水做比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表达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以发展。
组: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阅读学习的,在阅读过程中有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式,而且,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获得又无不建立在即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构建的过程。
挖: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比如教学《背影》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读书一定对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有一定的体会。但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自身经验深刻领悟呢?教师可以这样挖掘。文章明明写的是父子浦口分别,为什么偏偏要以“背影”为题呢?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和学生渐渐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背影。这样,语文学习生活化,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人生的美好时光。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视野,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更多思考、交流、展示、尝试、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这也正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

二、启发质疑,教师创造性地引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并拥有了创新成果。
(1)预留质疑的时间。教师在出示课题时就课题提问,让学生谈谈看到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或在课文临结课时留出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些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2) 示范质疑,诚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教师应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有意识地为学生质疑做好范例,保证提问效果,寻求问题的最佳结合点,把“问”转化为“思”。并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里找关键点、模糊点、点、疑难点、兴趣点、感情点等有利于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点”在最适合时候提问。

三、展开想象,是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想象是指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行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的一般做法是:
(1)美化“语言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情感、思维的活动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苏霍胡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2)找准“发散点”。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机遇”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
(3)抓住“关键点”。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是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的关键。

四、尝试错误,是学生创造性地思考

尝试错误的阅读是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在顺利的思维中“设障”,人为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激发学生去探索、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成功的愉快。

五、创设情境,使学生创造性地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语言材料特性,学生个性特征,巧妙地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角色转换,使学生创造性地体验

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到“学生”的固有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接受”、“被教育”的传统模式和消极状态中。必然影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有创造性地活动,而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往往使学生在情感驱动下,积极投入自己的体验,获得独特的,有创意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造性阅读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学个性上,因此,教师不要受教科书的束缚,不论对教材还是对语文活动都要有自己独到理解和处理,使教学个性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