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中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有关于科学史作舟 抵德育之岸

有关于科学史作舟 抵德育之岸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15700 浏览:691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科学史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是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载体。本文从发掘科学史中的爱国元素、敢于批判与创新的开拓精神及坚持不懈、务实追求的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运用科学史渗透德育。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教学;德育
1674-9324(2014)02-0143-02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中就明确提出,要处理好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通过科学史不仅可以了解到科学发现、发明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还可以学习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思维策略,领略到科学之路的幸福和艰辛。科学史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蕴含在科学技术发展道路中不畏险阻、敢于攀登的科学献身精神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创新精神。在科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性思维和观察、想象能力的结合会产生何等壮观的景象。法国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也指出,“在科学教育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一、发掘科学史中的爱国元素,激发民族自豪感

热爱祖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几乎所有优秀科学家都具有的一种纯洁的、永恒的感情。解放前,我国不少科学家怀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跨洋过海留学,学成之后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候德榜、詹天佑、茅以升、李四光、竺可祯、吴有训、严济慈、周培源、苏步青、钱三强等等。同样,别国的许多科学家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进拼搏。居里夫人发现第84号元素后,即命名为钋(Po,Polonium),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Poland)。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相关的科学史实,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磁铁”时,可突出强调“司南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并适当补充我国四大发明的一些资料。而学习“地震”时,可重点介绍一下“地动仪”是我国古代张衡在世界上发明的第一台监测地壳运动的仪器。通过这些“最早”、“居世界前列”的发明和科学家的事迹的讲述,学生听后满怀,增加了民族自豪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从小立志努力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壮志。而学习宇宙方面知识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知识外,在介绍人类探求宇宙时,可以特别介绍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收集我国人造卫星发射的成果、火箭发射领先世界等事例,特别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科学史作舟 抵德育之岸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紧迫感。

二、树立榜样,学习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和坚持不懈、务实追求的精神

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各种习惯势力、已有的学说与传统的观念等,经常会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只有具备敢于冒险、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才有可能冲破习惯势力的阻挠、传统观念的束缚,完善或修正原有的学说,开辟新领域。可以说,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质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没有这种精神,哥白尼就不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坚持日心说;没有这种精神,爱因斯坦就不会在承受众多科学家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创立相对论。
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人们在揭示自然界奥秘、把握客观事物契机,在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还要为此长期积累、储备,要有毅力,有恒心。一般地说,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不是一帆风顺的,而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发现真理时,更需逾越重重障碍或阻隔。他们既要有非凡的勇气与开拓精神,又要有对新发现、新发明的坚定信念,以及敢于坚持真理,为真理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坚强斗志。在科学史上,许多优秀科学家为坚持和捍卫真理或遭受挫折,或付出沉重代价以至生命的例子比比皆是。布鲁诺、伽里略因为支持与宣传日心说,而惨遭罗马教廷的杀害与;赫胥黎为坚持与捍卫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英国天主教势力奋战了25年;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宗教界视为异端邪说,直到他死后35年才被承认与传播。

三、感悟科学家的合作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早期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大都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成绩。但科学史上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著名的合作,譬如第谷与开普勒、沃森与克里克。第谷善于观测,开普勒则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第谷在临终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全部交给了开普勒,开普勒经过对这些数据的数学处理,终于发现了开普勒三定律。沃森与克里克从1951年10月开始一起拼凑模型,几经尝试,终于在1953年3月研究出了DNA分子模型。他俩的合作是生物学与物理学互补的最佳典范。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如果说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更是成为存活发展的重要品质。科学研究中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由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六个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国际合作的典范,六国的诸多科学家分工、合作,对人类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
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学史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史的教育加入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不仅能够同样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更能够让学生从中汲取人文精神的养料。这样的学习,不仅是把学生领入科学的殿堂,更是向着把他们培养成有科学素养的人的方向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桑建辉.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