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中学生科技小论文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反思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反思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3423 浏览:88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科学 探究 创新精神
在几年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我在教育学生同时,也不断进行反思。从开始的了解教材,照本宣科教教材到现在逐渐熟悉教材,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应该说"新课程"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策略,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更加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忽视了学生是怎样学的。而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理由、解决理由,从而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例如五年级上册《体积变化之谜》,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让学生记住最后的结论,而在于让学生在客观的事实面前,学会提出理由,大胆猜想,继而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
二、创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点反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造相对宽松的探究环境
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造性思维也容易被激活,创新精神也更能得到培养。这就是说培养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实验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教师过多干预的探究环境则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试想,一个在课堂上缩手缩脚、不敢动手的学生,怎么会有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哪里又会有创新精神呢?
但在现在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把"玩"当成是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一节课中总要玩几次,并把观察、实验也全部叫做"玩"。但是把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的"玩"的基础之上,并不是科学的。这种"玩"忽略了科学探究的复杂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只是处于动手操作的兴奋之中,而认识不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复杂性,感受不到科学发现的兴奋。学生仅仅是在享受动手操作的"自由"所带来的乐趣,而不是在感受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三、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中要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他们提出的理由、设想或小制作,要热情支持,具体帮助。如在学习电路知识时,当要求用两节电池、两个开关使两个电珠亮时,大多数的同学只装出串联的电路,但当有一两个同学提出可以把线路叠起来后安装时,有同学说不行。当时,我就说:"你可以自己试一试!"并帮了他一下。那位同学在我的鼓励下继续安装,虽然导线有点理由,但他没有灰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组装成了与他人不同的线路,不但自己尝到了试验成功后的喜悦,也激励了其他同学创造的积极性。

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充分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次,在四年级《探访鱼儿》单元中,很多学生都养了金鱼,在教学《鱼儿的奥秘》时,有学生问:老师,鱼儿睡觉吗?它们怎么睡觉的?当时,我想自己也养有鱼,可从来没见过它们睡觉,于是就只好跟学生说:鱼儿当然要睡觉,我想它们是在晚上睡觉的。课后,总觉得没回答好学生的理由,于是就赶紧查资料,才知道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而且也不一定是在晚上。本想下节课再给学生说,没想到第二天一到学校就有几个学生拿着书和资料来找我,跟我说他们的发现。当时真的有点惭愧,但细想一下,这不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吗?

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培养。如在教学《探寻光的路线》时,我布置实验:看那个小组用最短的距离和最好的策略把操场上的太阳光反射到二楼教室的黑板上,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然后加以改善,从而达到最佳方案。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开放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实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陈菊徐学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