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中学教学 >> 中学数学教学 >探究从教案设计“三点”看教学流程“一线”

探究从教案设计“三点”看教学流程“一线”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6819 浏览:219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好朋友》是小学一年级的起始单元,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一年级上册。这里选评的是一节唱歌课《拉钩钩》《你的名字叫什么》和一节综合课《拉钩钩》《口哨与小狗》的教案。
下面结合两个教案设计的三个点(课型和选材、目标、重难点和策略)对教学流程的流畅性、合理性进行对比评析:

一、关于课型和选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教师可以因教取材,根据不同课型中教学需要,对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重组。如雷燕老师的综合课选取了听赏《口哨与小狗》和演唱《拉钩钩》两个作品,这样的材料组合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是丰富而富有变化的,同样也是对音乐课的一次全面接触和整体感知;田雨老师的唱歌课选取的是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钩钩》两首儿歌,这种单纯的课型便于教师给学生传递明确的教学要求,在充裕的时间内扎实有效地完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二、关于目标

如何确定目标,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这始终是教师们备课时纠结的难题。我以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对教材的分析,通俗地来讲,就是明确这节课你要用什么办法教会学生什么东西。不要太多、太虚,否则不好操作也完成不了。这样的目标里就包含了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倒推就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通过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方能获得,而面向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我们来看看田雨老师的目标定位很明确:

1.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唱歌曲《拉钩钩》。

2.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拍的韵律感。

3.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

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这节课老师要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唱准音高、节奏,区分拍子和编创音乐。
再看看雷燕老师的目标定位:
1.在邀请舞游戏中学唱歌曲《拉钩钩》,培养内心节拍感;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初步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节拍特点。
2.聆听、感受和体会《口哨与小狗》中“口哨”与“小狗叫声”的独特音色和乐曲活泼有趣的欢快情绪;用模仿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音乐的不同段落;初步培养用心聆听的良好听赏习惯。
不难看出,这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游戏、聆听、感受等策略训练内心节拍感、唱好歌曲、体会乐曲情绪,进而增进友谊、培养良好音乐习惯。
相比较而言,田雨老师的目标清晰有层次,但集中指向技能练习;雷燕老师的目标表述稍显繁赘,但终极目标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实《拉钩钩》是一首很好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曲,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是拒绝苍白说教的如水般浸润心灵的教育途径,怎样实现教育的无痕、长效,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这里我不想就音乐课程标准中为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做解读,我只想说,如果我们音乐课能实现丰富人的情感,哪怕只是一点点,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温暖而不是冷漠了。

三、关于重难点和策略

我一直认为策略是为解决重难点而生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重点是对老师教学而言,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环节,可能会由多个难点组成;难点则是对应学生学习时所面对的困难,分预设和生成两种。田雨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拍律动的感受与体验
根据他的教学过程,可以肯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十分准确,为了解决准确演唱歌曲这个教学重点,老师精心铺垫了前面三个环节,且尊重了音乐学习的规律、扎实有效,才会有第四环节的“水到渠成”。其中的难点是拍律动的感受与体验,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老师采取了给每个学生发皱纹纸条,随音乐左右摆动的策略。另外,老师还关注了课间的生成理由,如在第一环节音准训练中的第三小点就有说明,也有策略对应,此处略去。可惜的是,环节五中的第一步骤没有体现难度的递增。表情是有感而发,在训练声音的同时就要渗透情感,声情并茂地歌唱;第二步骤加入动作可以理解为增加音乐表现力,因为我们要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和轻声地歌唱,就必须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边唱边动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很难做到协调统一。
这是雷燕老师的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
1.感受拍、拍的不同节拍特从教案设计的“三点”看教学流程的“一线”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点。

2.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与表演教学中,做到“活而有序”、“动而不乱”。
她的重点设计是感受拍、拍的不同节拍特点,为了解决感受这个重点,老师用了两个教学环节八个教学步骤完成了三拍子的感受,时间和分量都很合理。但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仅供参考:要想让学生感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不同,最好是让学生感受弱拍数的不同。与其让学生关注手心朝上还是朝下,不如让学生知道三拍子是两个弱拍、二拍子是一个弱拍来得明了。另外倡议在“对比感受”环节中,一定要有相同的游戏规则,才便于学生找到不同之处。如《拉钩钩》和《你的名字叫什么》都使用与舞伴拍手的游戏,规则是强拍拍手,弱拍找朋友拍手,那么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拉钩钩》要和朋友拍两次手,而《你的名字叫什么》只需要拍一次就够了。再就是重点二“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在环节设计中没有一以贯之,教学难点的定位也略显不妥。
以上是我浅薄的一己之见,望老师们多加指正!
杨文立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