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中学教学 >> 中学英语教学 >对于在教学中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在教学中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创新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29253 浏览:1332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滚滚而来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浪潮,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个人的发展、民族的兴旺、知识经济的挑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而目前,它也是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生最为缺乏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策略很多,总的说来,教师应把握一个前提,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原则。

一、相信学生是前提

早在1968年,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又被教育界的人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
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这正是在运用“教师期待效应”。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老师就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细心勘探,发现深处的宝藏,把它们开发、挖掘出来。有了相信学生的思想,就会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深思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会展现出在教学中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来。
然而面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我们很多老师不能做到相信学生。因为我们的教材基本都是汉语版的,学生学习时受限于汉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老师容易误以为学生基础太差,只能反复灌输,教学中没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深思和创新,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自己也就懒得动脑了。而事实上,只要老师能做到一慢二细三精心,即教学进度不要太快,细心观察学生的能力水平,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和课堂活动,还是可以相信学生并挖掘出他们的潜力的。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明确教学的目标是树人

在民族地区,我们身边还有一些老师仍然在“教教材”,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以考试为指挥棒,只讲要考的内容。其实课本并没有向我们提出太多的要求,只是把知识结构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定下了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如果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就算完事了,这是狭隘而错误的,长此以往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把立足点放在教育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学生成长的同步和谐。教材仅仅是教学素材,是教师身边普遍存在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师不光是要讲授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把教材的使用当作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去达到教学目的,去实践课程目的。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作为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以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为载体,去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坚持两个原则

在我们民族地区,传统的师生关系(权威与遵从者)还普遍存在,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对等,学生在课堂内外惧怕老师,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师生平等的原则,第二是尊重个性的原则。师生平等原则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尊重个性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个理由可以有多种答案;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一个知识的掌握,可以有多种学习策略。课堂上要多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鼓励学生质疑教材质疑学术权威,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