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中职教育 >心系教育 造福乡里

心系教育 造福乡里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12377 浏览:555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位于罗平县鲁邑村的罗盘地委指挥部、滇桂黔边纵罗盘支队司令部旧址,如今已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创建单位。今年71岁的张良坤在这里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不仅从1986年起就一直义务管理该旧址,给前来参观的人义务讲解,还累计为鲁邑小学捐资

4.8万元,连续13年为农民赊销化肥,赢得当地群众一致称赞。

捐资

4.8万元助学

张良坤是50年代的社办农中毕业生,早些年,他利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带头科学种植烤烟,并改良煤炭烧砖瓦。“周边村子经常请我去当烧砖瓦的师傅,每窑给我60块钱,60块钱在当时可以写到一匹马。几年下来我攒了5万多块,成了改革开放后我们这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我当时准备用攒下的钱盖一所楼房自己住。”张良坤说。
1987年,罗平县教育局、钟山乡人民政府及钟山乡中心学校在鲁邑村召开会议,准备新建一所学校,初步估算要6万元,乡中心学校负责3万元,余下的钱由鲁邑村委会的6个自然村出卖村中公房筹集。
新学校经过选址后开始动工建设,建设中由于各村的资金筹集出现理由,工程只能停工。乡政府及中心学校经过商讨决定找张良坤借钱,张良坤拿出了10500元,使得工程得以复工。但没过多久,工程又因资金短缺停工了,政府再次找到张良坤,张良坤为了孩子们能上学,又拿出钱来担负起了建设学校的重任。
1988年,鲁邑学校顺利完工,并按正规学校的章程和教育局的要求配备了教师和教材、教具。学校重点抓农民技术教育,成为云南省的教育示范基地,曾迎来国家教委、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教委、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鲁邑村视察。
新学校建起来了,但老师的理由没有解决。鲁邑学校以前只有一至四年级,有学生200余名,民办老师2个。1986年,在村民的要求下调来一位新老师,但由于条件艰苦,老师来了没多久又走了。罗平县教育局为解决当地老师的理由,特批张良坤直接挑选了4名应届师范毕业生到鲁邑小学任教,使得该村的教育工作驶入正轨。张良坤也因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被表彰为“曲靖地区民族教育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并代表云南省、曲靖市到各省、州交流教育经验。
教室有了、老师宿舍有了,可学生增加了,桌椅成了理由。张良坤二话没说,先后拿出660元给时任校长杨忠益购写桌椅,之后学校有什么困难,包括修厕所、围墙、厨房等等,张良坤都热心帮忙,鲁邑小学也逐渐成为了钟山乡乃至全县一流的乡村学校。
随着时光的变迁,张良坤原本要用来盖楼房的钱渐渐变成了一张张发黄的借条。1988年4月26日,罗平县教育局王成奎开据的通用收据(记帐凭证)内容为“今收到鲁邑村张良坤借支款1600元,待上级拨款用戴冒(帽)款项还给”;1987年11月10日,盖有罗平县钟山区中心学校公章的借条内容为“今借到鲁邑村张良坤建鲁邑学校经费贰仟元整”。这么多年下来,张良坤手里积攒了县教育局、乡政府、乡中心学校、鲁邑小学等相关人员的30张借条,共计4.8万元,每一张借条后面都凝聚着鲁邑教育事业的艰辛和张良坤的辛勤和汗水。后来,他陆续将这部分钱一一捐出,希望为当地的教育添砖加瓦。
“鲁邑完小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凝聚着张良坤老人的心血。”鲁邑完小校长幸文红说。如今的鲁邑学校人才辈出,100余名大中专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做着奉献,这让张良坤倍感欣慰。
13年为民赊化肥
鲁邑村委会辖鲁邑、乃格沙、乃格岗、沙锅泥、张堵嘎、钱堵嘎等6个自然村,适合种植烤烟、生姜、玉米、水稻,一年下来,每家都要花费不少资金在购写肥料上。看到村民的难处,张良坤盘算着,检测如给周边400多户每年节省劳力400多个,就可以开垦土地100多亩,修通公路1.5公里。可眼下,村民们要到5.5公里以外购写化肥,供销社从不赊账都要现钱,大部分人家要一包写一包,不仅耽误了庄稼的生长,还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了能让村民安心种植,快速致富,1999年张良坤以个人的名义向中国农业银行贷款35万元,购写200吨化肥赊给村民,年底连本带利从村民手中收取还给银行。2000年,张良坤与钟山乡供销社协商在鲁邑村设化肥销售点,由于平常的为人和信誉,供销社决定直接把化肥送到鲁邑村,由张良坤赊销给农户,年底收回化肥钱一起交到供销社,供销社按2%的提成返给张良坤。
张良坤的化肥销售点位于村子,曾是革命战争时期的练兵场,以前有10多亩,现在把场院、房子、后面的园子加起来,一共有300多平方米,乡供销社用4.96万元写下作为化肥仓库,张良坤用“万村千乡”项目补助的3万元在旁边新建了两间简易房开超市。走进仓库,里面整齐堆放着尿素、磷肥、过磷酸钙、复合肥等10多种化肥,为了方便群众,张良坤还代售农药。超市里则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平时这里由69岁的老伴董永珍照看。
13年来,张良坤一直为群众赊销化肥,每年仅化肥赊款就达50余万元。“我们什么时候要就直接来拿,不方便时就记着,什么心系教育 造福乡里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时候有钱再送来”,来送化肥钱的村民张先文这样说。为使农户真正得到实惠,张良坤对赊化肥的农户进行,对每户化肥的使用量及使用后的庄稼生长情况实地查看,并科学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
走进张良坤家,一栋石墙瓦房呈现在眼前,一棵榔树站立在房屋的右边,房屋四周长满花草树木,显得幽静无比。房屋大门上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无边春色好江山,大有作为新岁月,横批:满院生辉;左边是:政策归心虎跃龙腾,勤劳致富山欢水笑,横批:纳福;右边是:改革再乘千里马,开放更上一层楼,横批:迎春。
屋子的后院放着一台旋耕机,张良坤说:“这是前年国家有政策,补助一半,我只花了3600元写的,今年都没用上,因为土地都租给别人种了,村里养牛的也少,多数都用旋耕机了。”
如今,鲁邑村的村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村民郭志林今年79岁,7岁时被敌人卖到广西马蚌村。广西解放后,14岁的他被游击队带回鲁邑村。回到村里后,郭志林开始包牛放,一头牛一年75斤粮食。1959年,郭志林与砂锅泥村的王红芬结为夫妇,1972年建了新房,如今5个女儿、2个儿子全部成家。郭志林激动地说:“现在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
鲁邑村委会支部书记吴永彪介绍说:“在张良坤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村从过去人均收入300元到发展到现在的4000元。村子1995年获得了市、县‘四无’称号,200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党员人数发展到62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