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探究后街建国后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进展史略

探究后街建国后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进展史略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7382 浏览:238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收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口述史研究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独特方法,它以口述凭证为基础,以访谈和其他方法作为自己的研究手段。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的现有研究大多以文献资料为主,本研究通过对两位校长的访谈,掌握了大量口述史料,尝试真实鲜活地再现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
一赫哲族及被访谈者简介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赫哲人口为4640人(不包括军人),其中3759人居住在黑龙江省。赫哲族为通古斯族的一种,其先民以鱼、兽肉为食,皮为衣,在历史上以“使犬部”、“鱼皮部”和“狍皮部”闻名于世。相信万物有灵,原信仰萨满教。赫哲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分奇楞话和赫真话。如今能讲赫真话的人已极少,现在在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学校中教授的赫哲语主要是奇楞话。
尤玉镯和荆长志是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正式建立之后至今相继担任校长职务,见证了该校的发展历史。尤玉镯校长1940年出生于街津口一个贫苦的赫哲渔民人家,是新中国第一批赫哲族学生,献身赫哲族教育事业36年。先后被评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个人。2000年荆长志接任校长,在他的带领下,赫哲族文化第一次正式走进课堂,在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们不仅见证了赫哲族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为民族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二建国后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略
赫哲族学校教育自清朝设八旗官学开始,经历了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日伪时期,直到建国后才有大规模从事现代国民教育的正规学校发展起来。

(一)初建时期(1949———1959)

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是建国后最先办学的赫哲族学校。1949年街津口赫哲族村由村民集资请了一位姓孙的汉族教师开始办学,学校共有十

五、六名学生,其中有三名赫哲族女生。开设国文、算术两门课程,以汉字汉语教学。

1950年10月,在民族群众迫切要求下,政府投款在街津口正式设立了民族联合小学校,隶属于富锦县同江区管辖。尤玉镯校长作为建国后第一批赫哲族学生就读此小学。据尤校长的回忆,前后十年间只有张法良、赵连祥、李玉海老师相继任教,编一二三年级为1个复式班,有学生30名左右。办学初期五间土草房作为教室、办公室及教师宿舍,设备简陋,但适龄儿童基本都入学了。

(二)曲折发展期(1959———1981)

1959年8月学校扩大规模,有一三、二四、五年三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60名,赫哲族学生占三分之一左右。教师增加到五人,尤校长即为其中之一。建立了200平方米的砖瓦房。1963年升级为完全小学,1965年在校生人数达到100人之多,教师增加到8人。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几经反复,但依然断续进行办学,主要在革命生产间歇聘请知青进行授课。
1977年恢复正常办学,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九个年级,每年级各一班,有教师九位。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至1980年街津口赫哲民族乡学校全部实现砖瓦化。

(三)稳步发展期(1981———1990)

1981年3月,尤玉镯接任该校校长,学校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986年该校被评为全省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除改善办学条件外,尤校长还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单元总结及最后总复习必须要做好,听老师的复习课,“哪个人的复习课讲得好,就让他做公开课,大家按他的方法做”。二是做好辅导后进生的工作,“学生提问的时候不能训斥,必须鼓励学生多问问题”。1986年街津口小学在全市排第六名,初中上升到第九位,后来连续两年在全市排第二。1989年5月在同江市妇联及乡政府的帮助下,开设了学前教育班,至此街津口赫哲族基础教育系统化。

(四)规范化建设时期(1990———1999)

1990年学校开始规范化建设。1991年被评为佳木斯市最佳绿化单位;同年被评为同江市规范化建设先进学校。1996年多方筹集资金,为20户教师建起12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住宅,稳定了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教师队伍,是全国唯一一所可以解决教师住宅问题的农村中小学。1998年尤玉镯校长争取到省政府45万元特批维修费,对校舍进行了大型维修,彻底改变了建校以来用木柴火炉取暖的落后局面。1999年6月在接受国家“两基”验收检查时,在办学条件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得到检查团领导的充分肯定。自1991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各类听课和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提高了全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积累和总结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五)赫哲族民族文化走进课堂(1999年至今)

2000年,荆长志接任校长后注重学校在赫哲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借助新课改的契机,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由赫哲族教师为本民族学生开设民族语言课程,采用分班上课形式,每周一课时,以汉字或者语音标注授课,内容主要是赫哲族日常词汇和用语,由学习词汇逐渐学习日常对话。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音乐融入3~8年级体育课和音乐课中,每学期6课时。开设的传统体育项目有:顶杠、拉杠、扠草球、射箭、扠鱼、打兔子、鱼皮球等。民族音乐课教授节奏欢快适合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赫哲族历史和地区物产资源教学穿插在历史和生物课中进行,每学期5课时。历史课教授内容包括赫哲族族源及风俗等,地区物产资源教授内容包括各种鱼类名称、特产植物名称等。
赫哲族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不仅传播了赫哲族文化,还激发了赫哲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加了其他民族的学生对赫哲族的了解。同时以民族学校为文化传承基地,辐射至全民族乡,带动全体乡民学习赫哲文化的热潮。
三对促进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过程的梳理,可以发现建国后赫哲族学校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并且逐渐重视学校传承赫哲族文化的功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赫哲族学校教育更好的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协调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民族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建国后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获得巨大发展,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赫哲族学校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当前赫哲族文化濒临灭绝,作为文化核心及载体的赫哲族语言也仅仅只有几位赫哲族老人通晓。
文化繁荣昌盛的基础是多种文化或不同文化物种之间的相互对话和接触。在全球化的同时注重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及趋势。好的民族教育一方面要使少数民族青少年能顺利进入现代主流社会,另一方面还要力求保持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他们享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力,享有在本民族聚居区实行自治的权力以及学习本民族历史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权力。避免在适应现代化主流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取代。

(二)国家要给予政策及制度支持

街津口赫哲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待遇的提高、“两基”的实现等和国家支持密切相关。国家教育政策引领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民族平等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立场和最根本的政策。民族学校教育在适应主流文化发展的同时有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权力,国家对赫哲族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课程应给予合适的评价及激励。现在赫哲族学校开设赫哲族语言课只在小学阶段,中学迫于升学压力暂时停止开设。这就造成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兼顾赫哲族现代化需要的同时,使民族文化获得更实质的传承和发展。

(三)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2000年以来,赫哲族学校逐渐重视学校教育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形式化、科学化程度低的问题。作为少数民族学校,应该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积极主动的传承本民族文化。赫哲族文化已濒临灭绝,如果民族文化消失,民族将不复存在。目前街津口赫哲族学校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师只有极个别教授民族文化课的教师,很多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在传统文化课的授课过程中存在机械化、死记硬背的情况。
现在街津口学校每班都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在硬件设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狠抓教学,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赫哲族人民应该发挥教育主体作用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培养了民族人才,提高了民族的素质,使得民族不断地走向进步和文明,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场所。赫哲族人民应当认识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迫切性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关注本民族学校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M].王芝芝,姚力,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3]郑丽洁.赫哲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
[4]牧童.赫哲族教育(下)[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5]郭长虹.黑龙江省赫哲族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民族教育,1999(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