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过程中人才成长过程中信息作用和学习能力结论

过程中人才成长过程中信息作用和学习能力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7199 浏览:230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学习能力是人才竞争的核心素质,但什么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如何形成的,更进一步,什么是力?只有在研究信息及其相互作用基础上揭示力的本质,给出信息力的科学定义,进而才能在物质力与信息力的统一机制中给出学习能力的科学概念,由此才能研究学习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学习能力;信息力;信息力学;教育动力学;教育过程的信息作用机制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01-04
毫无疑问,学习能力是人才竞争的基本要素。但究竟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却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困惑。在文章之一中,笔者已经初步讨论了有关学习能力的问题,指出学习能力是一种内在的信息力。但信息力是如何定义的,学习能力如何成为内在的信息力,本文将进行深入研究。

1 信息势与信息力溯源

在某些场合,俗语常常将“势”与“力”合称为“势力”,来形容某人或某组织对于市场和环境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实际上“势”与“力”是不一样的,有力的时候必有势,有势的时候却不一定有力。
教育和学习过程,即人才成长过程是一个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恩格斯指出:相互作用是世界万物的真正的终极的原因。而迄今为止,在任何一种能成为科学的学科领域中,其相互作用都是用力来表达的,所以“力”已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自然科学在没有研究物质相互作用之前叫做自然哲学,因为它自己说不清楚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只好依靠哲学的思辨来为自己护航。今天,自然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科学而发展的得心应手,就在于自然科学研究了四种物质作用力,即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从而在根本上揭示了物质作用的内在规律,使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而社会科学之所以停留在描述和想象,也在于社会科学没有逻辑的定义和研究人们之间的信息作用力。这当然有其历史的原因。
在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信息稀薄,信息相互作用不能凸显,因而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科学不可能、也没必要研究信息相互作用,传统教育是传承的,传统管理是经验的,社会结构是简单的,人以及组织的成长和社会的运行是平衡的线性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教育的经典,学什么用什么,用一辈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辈子,作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既是教育和管理对人的终极教诲,又是社会倡导的文化时尚。所以应用描述和想象的手段已足以应付当时的社会现实。
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分工细化,商品交换频繁,信息作用日益强化,多因素、大势差的信息作用使教育、管理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运行成为一个复杂大系统,人的成长、组织的发展、社会的运行呈现出一派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的就是小孩的“集约性”成长和组织的“跨越式”发展。本来知识爆炸使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然而学生成长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十来岁的小孩考上大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超过老师的比比皆是,十几岁小孩有关计算机及网络的知识可以给专家上课,少年文学家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了所有名家作品的总和;在企业方面,店铺的迅速改门换面,公司的频繁兼并易主,一些企业组织迅速倒闭的同时一些企业组织却异军突起、跨越式发展,过去管理和教育中强调的“积淀”和“经验”,却往往成了“积淀越深负担越重,经验越多误导越大”,在企业的竞争中,“以小搏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甚至无中生有”成了博弈的常态;而在思想意识层面,焦虑、惶恐及抑郁正在挑战着信息人的基本生存。所有这些信息化催生的非线性非平衡机制都使得社会科学、管理学、教育学必须真正研究信息相互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揭示教育及管理的内在规律,也才有希望使自己成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为真正的科学。由此,研究信息力刻不容缓。
由于只有“力”才能真正表达相互作用的逻辑机制,所以,以往处于描述性和想象的教育学和管理学也在不少场合使用了力的概念,诸如“学习力”、“领导力”、“执行力”、“竞争力”以及“环境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还有“创新能力”、“抽象能力”、“工作能力”、“交往能力”等等,在此,相对于自然科学中“物质力”的概念,当下的研究将以上所有力统称为“社会力”。但当仔细关注这些“社会力”的时候,特别是当面对某课题组提出的“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以及“公信力、智谋力、亲和力、协同力、变革力”的时候,难道不会感到很奇怪吗?究竟什么是“力”,连一个逻辑的定义都没有,就可以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财力”(笔者此时这样应用“力”的概念也同样应该被嘲笑)来描述和想象地用“力”来大做文章。当然,当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是如此的时候,也就没必要去指责一个小小的课题组。
实际上,要逻辑的阐述教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提出的以上种种“社会力”的概念,必须更加广义的探讨“力”的内涵。所谓“力”就是主体能够使客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一种作用,即可以改变对象原有状态的一种作用。在实证科学中,力是推动物质状态或运动变化的原因,在文化视域中,信息是改变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原因或作用。种种“社会力”概念的提出,旨在从实证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用一个统一的“力”阐述宇宙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这就必须在更加广泛、更加抽象的层次上彻底揭示“力”的本质,才能将物质力与社会力统一起来,将宇宙运动与社会运动统一起来,而这就需要在势科学理论基础上研究信息势与信息力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改变状态或运动的根本原因即产生力的必要条件是“势”或信息势。

2 信息力与信息力学

在物质世界,是由于物质作用产生了物质力;在信息人社会,是由于信息交流产生了信息力。在物质空间,有几个维度的作用就产生几个方向的力,在信息空间,有几种交流方式(几种作用方式)就可能产生几个向度的力。仔细考察信息人社会人们的基本交流方式(基本作用方式),无非就是前面所述的六维信息人的六个方面。首先,“钱”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最为普遍的市场经济关系,就是将“钱”作为基本的交流方式建立起来的;其次,“权”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人们在社会中普遍的职位和地位关系,就是将“权”作为基本的交流方式建立的;第三,知识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在这种交流基础上,人们被分成了各种职业和专业,才有了现代的分工社会;第四,情感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在这种交流基础上,有了家庭和宗教以及现代管理和教育;第五,艺术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人们可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但可以欣赏共同的音乐、舞蹈和绘画,艺术将全人类真正的联系起来;第六,虚拟抽象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众所周知的网络世界正是建立在这种交流方式之上的。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