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思想政治增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提问实效性查抄袭率

思想政治增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提问实效性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6616 浏览:177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高级的教学艺术和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通过研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提问对师生双方的重要意义,归纳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各种误区,深入探究提高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打造新课程背景下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课堂提问;实效性;意义;误区;策略
2095-3089(2013)17-00-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高明的教学艺术。老师只有“善问”,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搭建起师生思想交流的媒介和桥梁。
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的教学方式,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层次和方式的课堂提问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学科技能,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提问的意义

从教师角度看,我们教学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的课堂提问是为了:
第一,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这是大部分老师提问的主要原因,检测学生学过知识掌握和巩固的情况,并对新授知识吸收和理解情况进行反馈。
第二,吸引学生注意力。高中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对部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进行提示。
第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一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时,通过精心的设疑,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增加学生探究的乐趣。
第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老师通过设置有缜密逻辑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从学生角度看,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想实现:
第一,积极主动进入思考状态。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可以让同学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听课的效率,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培养自己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素质。回答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大脑反应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在师生前发言的勇气,提高临场准确组织语言和清晰表达个人观点等综合素养,为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奠定基础。
第三,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作为良好心理素质的自信心,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肯定,可以获得更多地心理满足和愉悦,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益的。
在笔者十几年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体会: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或者是相近的概念原理,这样问,就会让学生懵住了,不知所措,那样问,就会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样问,教室里就“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那样问,学生就兴高采烈,争相发言。教学中低效的沉闷课堂的出现,有可能是我们在进行课堂预设的备课的环节和设计设问环节是进入了一些误区,没有出现预期的课堂生成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问题的内容缺乏深刻性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高中生更多的是进行理性思维,减少了感性认知。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生会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自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更希望用所学理论和规律去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不仅仅是机械的重复记忆。老师在教学中就应的避免出现“是不是”、“对不对”等缺少理性思维内涵的设问和简单的识记性问题,应更多地提出能激发学生深刻思考和进一步探究性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要有启发性,能问而生思,能发展学生思维。

(二)问题的设计忽略适度性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问题的层次性,老师常常会针对一个时政背景材料,一次提出三至四个甚至更多问题。虑学生的理解和快速记忆能由于没有充分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考虑学生的理解和前认知结构,导致学生难以听清理解所问问题,这种提问就是无效和低效的。

(三)问题设计缺少明确指向性

教师备课时对问题的准备有一定的随意性,问题界定的范围不准且表述不清,导致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倾向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歧义或感到迷茫。如: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课堂提问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显然是不好作答的,因为材料可以从经济、政治、哲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就是指向不明的。

(四)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时间

为了体现启发式教学,老师在一节中提出了过多的问题,学生“疲于奔命”地回答老师一个接一个的提问;为了完成课时进度,老师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根本不能认真细致地思考问题,造成答题时心理上的压力,正答率降低。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实质却是提问流于形式,降低了教学的实效。

(五)对回答问题的对象缺少公平性

有学者研究过教师课堂行走路线,发现老师在课堂中更喜欢关注在他(她)周边的学生。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次表时,会把成绩好的学生放在中间和前排,在毕业班尤为突出。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往往只向部分学生提问,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或自己周边的学生。如果学生自己不主动举手,很难关注到后排和教室两侧的学生,这就不能准确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讲效果,不能体现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也不符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六)问题设置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认知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实,大部分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老师的问题设置太难,超出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思考后也不能正确回答,这样的问题也是不可取的。如:《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尤其是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等内容的计算题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老师如果不能在全面分析讲解例题和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提问计算结论,学生的正答率是很低的,已超越了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这样的问题同样的无意义的。可见,为了避免低效的课堂提问,我们就应关注课前预设,用心、精心、细心地准备每一个教学中的设问,提高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实效,笔者针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在不同年级、不同课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的研究,并通过教学反思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教学诊断,形成一些新的认知。

三、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提问实效性的策略

(一)关注问题设置的背景

1.从学习内容看

第一,遵循《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要求。高中教学内容要围绕着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进行四次构建才能被学生内化为自身的才能。其中编写课程标准是第一次构建,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成为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学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科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教学过程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展开与细化,是对课程标准的灵活使用,是对课程标准的再次创造,将课程标准中抽象的要求和目标具体化和形象化。我们每节课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应依据和围绕课程标准要求,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技能,绝不能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第二,考虑不同课型的差异性。政治老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测课等各类课型。老师只有在恰当的场合和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不同的课型上的提问方式和内容是有区别的,如: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提问关注的侧重点就是不同的,新授课的提问可多采用引导式、复述式、寻究式、总括式等设问方式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科思维水平的目的;复习课特别是高三的复习课的问题可多采用比较式、点拨式、归纳式、逆问式等设问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系统化,进一步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的学科能力。

2.从学生情状况看

第一,关注群体性别的差异性。在高中学段,由于性别、心理和生理的不同,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表现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较而言,男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开放型问题的回答更加踊跃,思路也更开阔;女生更注重知识的准确落实和完整的表述,更希望回答有相对确定性答案的问题。我们政治老师在备课时要关注男女生双方的特点设置问题。
第二,关注学段的差异性。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是一个知识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渐进过程。思想政治学科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的学习要求都是有差别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每一模块学习内容的选择、达到的水平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课堂问题的设计的难度、方式要符合当前学段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学生的思维水平,不能过高地要求学生。
第三,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我们确实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在同一年的实验班和平行班的教学中,针对学内容,对不同教学班传授知识的深度是应该有差异的,提问的方式和设问的角度也是要有区别的,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发展。对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出现时,对其掌握的要求也要有差别。如在高一时学习一些有深度的哲学原理是很困难的,到了高三复习时对同一内容学生会感觉难度降低,所以在高一时,老师对此内容学习的问题设计要突出识记和理解,而在高三时的问题设计则突出了原理的运用,用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斟酌问题提出的内容与技巧

1.科学性

一节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第一个标准就是教学中不能出现“硬伤”,也就是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在课堂提问环节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就是要在课前预设时认真考虑所提出问题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要保证问题的设置规范和严谨。如在设计一些有关经济内容的问题时,往往会涉及一些经济方面的数据,我们要仔细查阅这些数据的出处,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目标性

课堂提问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为指南,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什么而提问,提问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尽可能剔除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言简意赅的提问。

3.逻辑性

课堂提问的逻辑性既可以指问题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又可以指问题与问题之间能够相互转换或具有逻辑关系。问题的设计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问题的提出要有连贯性,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分散的知识构建成宏观的知识网络,强化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又如在时政学习中,老师参考《时事》高中分册的背景材料设计了如下问题:美国提出G2说明了什么?我国对G2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持这样的态度?这种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就有较好的逻辑性,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度。

4.适度性

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问题难易之间的尺度。即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既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不能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打击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为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深入全面地理解教材。其次需要老师苦练教学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得失。再次要勤与学生沟通、磨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对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共识。

(三)重视提出问题的学生反馈

1.明确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必须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到底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比较合适呢?我们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思维的敏捷程度,准确告诉学生思考的具体时间是3分钟还是5分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切忌不要模糊时间概念。

2.给予学生积极地、全面地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恰当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避免使学生的发言正误不分。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对经过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的正确答案,要马上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对于回答不太全面和不很准确的答案,老师可提倡生生互助,同学间相互补充,共同形成正确答案,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对于学生无法回答出的问题,老师通过补充提问进行引导,如仍无法得出答案,老师可跟进分析讲解,但一定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应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3.课堂出现新的生成,一定要进行点评

叶澜教授说过,一节好课是要有生成的课,所以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新的生成,超出了我们课前的预设,教师一定要对新的生成进行点评,绝不能忽略不计,这会扼杀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和创新意识,我们要给予必要的认同和鼓励。学生的回答确实拓展了思考的空间,反映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这样新的生成我们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4.教师提问语言不要生硬,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提问时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教师要注意自己提问时的表情,语气和手势,尽量做到面带微笑,语言轻柔。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