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谈培养学生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革新能力题目

谈培养学生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革新能力题目

收藏本文 2023-12-22 点赞:35469 浏览:16054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关键词】 创新能力;学生课题教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095-3089(2013)17-0-01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谈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本质和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乐学。所以教师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度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和条件,使其有问题可想,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科学合理。“问题”要切合实际,要与所学概念相联系,能够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作出深入细致的解释。问题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对“问题”还要新颖有趣。还要展示数学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因为从数学问题的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过程来看,一般是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从具体问题出发,经过类比、联想或观察、实验、归纳等不同的途径形成命题再加以确认,这些方法在数学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机制形成方面起主导作用。思维过程的展示,有利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共同构建数学素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敢于实践、验证,寻求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因为数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对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促进教学发展的起点,如果抛弃这种起点,就会阻塞孩子发展与成长的道路,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生活中哪三角形的形象”?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同的群体开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教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纵观一局,充分协调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创设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蔡日增.《创新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2001.9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1999.7
[3]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