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歌唱中心理状态生

歌唱中心理状态生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9745 浏览:428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没有客观现实,便没有心理状态的活动。因此可以说,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是具有客观性的。所谓“触景生情”,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外界景物的触动,便会产生内心感情的波动。“景”是客观现实,“情”是心理活动。“触景生情”形象地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然而心理活动还有主观性的一面,即同一客观现实可以引起不同人的不同心理活动。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经验多寡、经历深浅、个性特征以及世界观、道德观等多种因素有关。技艺成熟的歌唱家和初上舞台的歌手,在同一纷杂的客观现实面前,绝不会产生相同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这种主观性,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经验不断积累的程度差别和个体差异。
在歌唱艺术中,就歌唱者主观方面来说,歌唱时,他除了努力唱出自己认为是科学的美好声音外,还必须用耳朵对自己发出的声音进行检验。这种检验,经过听觉神经输送给大脑引起反应,然后作出判断是否正确,并及时加以调整。就客观方面来说,课堂上教师是客观存在的人,他的指导(语言、范唱、动作等),会对歌唱者产生刺激,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反应。舞台的演出也是如此,歌唱者当众歌唱时,自身的反应和外界的反应是同时存在的。歌唱活动如果仅限于个人而无外界的刺激,心理反应的强度则减弱许多。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琴房练唱心情比较放松,容易唱出好的效果,而当众演唱时心情就比较紧张的原因。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通常把心理反应分为:常态反应、偏离常态反应和变态反应三种。常态反应是指人能适应环境,对外面的世界能进行正常的“交流”。这种反应在歌唱时表现为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技术、技巧能得到正常的发挥。而偏离常态反应指的虽能定向、应答,但精确性和正确性不够。这种反应在歌唱时表现为消极的情绪:不安、紧张、恐惧。可能出现音色、音准、节奏、表现等差错。情绪是人的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兴奋产生于人大脑的深下部位,扩散至整个机体,在心脏、血管、肝脏及其它重要器官工作中留下痕迹。这时内脏器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动卷入情绪的兴奋;当出现消极情绪时,心脏和血管总是首先受到影响。心率改变,呼吸频率改变,胃的机能也发生变化,往往肌肉发抖,额头冒汗。这对于受人高级神经控制的歌唱艺术来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谈到定向、应答的准确性了。至于变态反应,则是指人完全丧失与外界的正确定向、应答能力,不能适应周围环境。通常我们把常态反应呈现出的心理状态,称为良好心理状态。把偏离常态反应呈现出的心理状态,称为不良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程度的反应对歌唱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根据歌唱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歌唱中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类:

一、技术训练心理状态

声乐技能、技巧训练自然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表现为歌唱者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进行思维、想象,然后发声、歌唱。这种心理状态是每一个歌唱的人都会有的,也是声乐技能、技巧学习取得进步的必然状态。歌唱者对这一心理状态从理性上加以认识,会使声乐学习、演唱收到更好的效果。
1.有利于歌唱者在声乐学习时对技能、技巧的掌握。歌唱者在上课、练唱时,只有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保证思维、想象的正确。特别是声乐教学,教师往往通过许多形象的比喻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荷伯特·凯萨利(Herbert·caesari)所著《心的歌声》一书中,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就始终强调心理的作用,他提出的许多训练方法以及由此而使用的新的专业术语,诸如声束、垂直线、声台、反弹线、心理路线、心理上的“音板”等,都是运用比喻、想象的方法训练歌唱者获得正确的歌唱技能。上述各种比喻,如不能进行正确思维、想象,就不可能唱出符合要求的声音。
2.有利于歌唱者的声乐艺术水平达到了高级程度。歌唱发声与人体参与歌唱活动的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真正的科学的发声不应该仅仅是生理的活动,而是应该由心理来操纵的。只有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进行思维和想象,才能充分发挥思维、想象的各自功能,从而使歌唱者的声乐艺术水平从低级逐渐向高级程度迈进。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班尼亚米诺·基利(Beniamino·Gigli)在他写的《学唱入门》中多次强调,发声时应把所要唱的每个母音的音响预先从心理上去想象和从心理上去作形和着色。他说:“从一个母音过渡到下一个母音,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去做。就这种意义说,不应该企图通过生理上的努力直接去作。我并不老想着生理因素而主要考虑心理的做形和母音到母音的内部逐渐改变与并入。当思想的根据是正确的时候,生理部分就会以同样的准确性相应正确地反应和调节它们自己。我首先是在思想上建立我的歌唱。”荷伯特·凯萨利说:“很多歌手进行那样一种可怕的歌唱工作,好像是在进行真正艰苦的苦役。其实良好的歌唱,主要是一种心创造,是通过精神操纵的。”

二、非演出心理状态

主要是指歌唱者在课堂学习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的好坏,对歌唱者声乐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喻宜萱教授在《几年来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把重视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认为是声乐教学的基础训练。她说:“从这几年的经验中,我们懂得了要在进行训练以前就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到一个人的心理不自然,不平静;精神不集中,不充沛,就不可能发出好的声音,就不会唱好歌曲。只有当他内心充满歌唱的愿望时,只有当他具有坚定的学习信心时,才能做好课堂上的作业。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歌唱情绪,使学生从训练之初就养成一种很好的精神状态,非常自然地、热诚地、聚精会神地、严格地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心理学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的一切活动都带有情绪的色彩,而且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即心境、、应激显露出来。在声乐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有助于歌唱者积极性的发挥,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困难。而不良的心境则使人感到厌烦、消沉,凡事枯燥无味,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努力培养和激发积极的心境,克服消极的心境是很重要的。歌唱者应当学会做心境的主人,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去。

三、演出心理状态

这是指歌唱者在演出前和演出时的心理状态,任何一个歌唱者都能意识到这种心理状态的无比重要性。因为他将在舞台上把自己的全部歌唱技艺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对他演唱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的声誉。这就是说,演出具有社会影响。特别是声乐比赛,视其范围的大小,还关系到歌唱者的单位、省份、国家的荣誉。因此,这种心理状态最为复杂,往往会出现偏离常态反应。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急剧增长的、短暂的、勃发的情绪过程。处在下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生理原因,如人的气质、病态因素等。二是意识因素,如目的的达到、意外情况的发生等。大多是情况下,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因此,歌唱者在演出时,必须镇定,保持适度的兴奋,从而产生艺术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那样一种有控制的。这种是属于有积极性、建设性的,它可以成为一种巨大的动力,让歌唱者可以动员自己的意志力,有意识地去控制,并将其调整到适当的舞台演出所需要的程度。
歌唱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性,我们只有从理论上对其进行认识,才能把握住心理状态的特点,创造出有利歌唱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保证声乐教学、演唱的科学性,从而轻快地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