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学术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11343 浏览:464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来贯穿教学的始终,以读来理解文本内容、体验作者情感、体会文章意境、积累写作素材。基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差,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将阅读教学贯彻于教学全过程,精心设计、耐心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乌申斯基曾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读的,才不会把阅读简单地当成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是把阅读作为一种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有些学生认为阅读不重要,认为讲课就是教师自己的事,只要记好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可以了,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许多大文学家都非常重视阅读,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
第二,营造愉悦氛围。有的学生怕读得不好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不敢读,针对学生的这种消极心理,我们要营造愉悦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阅读,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得不好不要紧,我们要有敢读的勇气,经过长期练习与教师的指导,其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
第三,创建阅读乐园。教材所选入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小学生所喜爱的。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还要让学生广泛涉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在班级里发动学生将全班学生的课外书集中起来,如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自然科学作品等,建立班级读书角,成立小书虫俱乐部,以此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与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四,以鼓励保护学生阅读的信心。既然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理智对待,切忌一味批评,这只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我们要肯定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促其改正。

二、以示范朗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仿。好的示范朗读可以读出语调的平缓与激昂,读出情感,能够赋予文字以灵性,将学生顺利地带入作者的意境与情感世界中。这不仅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阅读的,而且利于学生从示范中学到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因此我们要重视示范朗读的作用,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范读与指导。最常用的示范朗读主要有两种:录音示范读与教师示范读。标准流利而富有感情的朗读录音能够使作者的情感与意境现于学生脑海中,能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产生身心愉悦之感。但它毕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只能倾听声音,而教师示范读,则是既闻其声又见其人,教师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表情与肢体语言,这样更能将文章的情感与主旨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文本来选择不同的示范朗读,不管是哪一种都只是一种阅读手段,而不是唯一的阅读手段,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将录音示范读与教师示范读二者结合运用的,这样更能发挥示范读的作用。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此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对于课文的第一部分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与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由于小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与周恩来的生平了解较少,而无法准确地读出来。我在介绍社会背景与人物生平的基础上,进行了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能准确地读出不解的语气。

三、提倡学生进行个性朗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用心思考,体验文本内涵与情感的过程,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对于同一个文本,学生所持有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一样的情感、不同的见解。我们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与学生不同的感受,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能力较强,通过阅读能够单独完成;有的学生选择同桌分角色朗读。学生对课文所表现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站在父亲的角度,有的站在消防员的角度,有的站在阿曼达的角度,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对文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获得了独特的阅读感悟。这正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化阅读,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