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22473 浏览:1046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结合农村小学生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从家庭、学校、学生自身方面剖析了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
成因。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成因
经过十多年的小学教学生涯,我发现儿童厌学的原因绝大多
数是缘于非智力因素。

一、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

1.过分溺爱或听之任之不重视

由于现在农村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家务繁忙,不多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放任自流和过分溺爱,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带到学习中来,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二、学校教育方面影响

1.教育评估还是以分数为主

目前,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过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份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

2.教育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改进

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我从平常的工作中感到,由于现在衡量学生和老师的成功尺度还是以分数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还
是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元化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新课改以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从单一的看分数到重视各种能力的评价。虽然这种评价实施了不少时间,但人们的观点还是难以转变。社会、家长看的还是孩子的分数,即使是教师,在对教师评价机制的前提下看重的还是孩子的分数。过度看重分数,影响了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各种评价不能站在同一个高度,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特长,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

4.师生之间的关系

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心理学实验表明:成绩差、学习没有兴趣、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低、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好、学习积极性差。我们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越是缺乏学习动机,越是不想学习。于是,学生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产生了厌学情绪。

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
总之,问题是多方面的,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落后了、厌学了。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的天职是教好书育好人,所以,对学生的及时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不容辞。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东乐学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